首页> 年度报告>大荔县> 大荔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大荔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发布时间: 2025-03-28 14:38
单位名称 大荔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县供销系统的行业管理.按照县政府授权搞好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烟花爆竹、废旧物资经营、管理、协调和服务;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全县农副产品市场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履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职能。
住所 大荔县城关镇西大街58号
法定代表人 张波
开办资金 24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大荔县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7.34万元 60.08万元
网上名称 大荔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公益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4年8月13日变更法定代表人,由邱峰变更为张波。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认真分析研判,明确工作思路。我们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发展现状,通过召开党委会、领导班子会,并扩大至各股室主任,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广开言路,分析研判制约供销社发展的难点和堵点,寻求供销社改革发展突破点,理清思路,谋划发展。经过研究中省市政策,供销联社主要职责和荔办发[2018]2号《中共大荔县委大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形成了“开放办社,健全机构,拓展市场,加强管理,服务三农”的工作思路,擦亮供销品牌,发挥供销职能作用,让老供销焕发新活力。2、大力实施开放办社。为了扩大供销社经济体量,我们按照省市县《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适时提出了开放办社的发展思路,并通过县政府网站,融媒体、微大荔等公众号平台发出《关于开放办社的公告》,敞开大门,积极吸纳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到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来,不断壮大供销合作社实力,充实供销服务的内容和功能,完善供销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提升供销社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已收到30余家合作社和企业的加入意向。3、切实做好农资保障供应。建立农资保供工作机制,对重要农资品种、重点化肥储备量进行重点调度分析,及时掌握农资储备、销售数量及价格浮动情况。指导系统农资企业发挥仓储、配送等网络优势,确保农资到乡进村入户,让农民及时用上放心农资。目前全系统共储备化肥8000吨,农药12万件,充分发挥基层社和社有企业经营服务网点、为农服务中心贴近农民的优势,因地因苗提供精准施肥用药技术服务,全年共提供化肥6200余吨,农药4500件。4、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扎实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按照省市社要求,选定羌白供销社为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实施主体,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投入,在“耕、种、防、收”环节,为391户群众提供了玉米托管服务,受益面积4100多亩。认真做好验收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按照要求通过多种渠道公开招标第三方验收单位,对其资格进行严格审查,确定了实施验收单位,目前已完成所有参与单位和个人的入户走访,评审工作正在总结中。5、加大业务人才培训和名优产品推介。派员参加了促进全市农产品贸易促进培训班,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了业务培训,参会代表把特色产品带进现场,现场学习交流农产品销售的视频制作与推广,线上线下推广大荔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通过新媒体制作的学习交流提升为农服务的手段,促进农产品知名度与销售。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先后组织参股企业、成员社参加了江苏镇江农副产品展销会、杨凌农高会等,推介大荔农产品,签订冬枣和富硒鸡蛋销售协议20余万元,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6、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联动上级部门和基层企业,争取项目策划与落实,提升我县供销社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我们积极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工作,引荐我社重点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广泛开展合作,选派企业负责人参加了省市项目建设和为农服务促进会,打造优秀的企业团队。截至目前,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提升改造示范村村级综合服务社,争取到市级新网工程专项资金7万元,提升改造我县12个示范村村级综合服务社,目前已完成改造升级任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切实做好农资保障供应。建立农资保供工作机制,对重要农资品种、重点化肥储备量进行重点调度分析,及时掌握农资储备、销售数量及价格浮动情况。指导系统农资企业发挥仓储、配送等网络优势,确保农资到乡进村入户,让农民及时用上放心农资。全系统共储备化肥8000吨,农药12万件,充分发挥基层社和社有企业经营服务网点、为农服务中心贴近农民的优势,因地因苗提供精准施肥用药技术服务,全年共提供化肥6200余吨,农药4500件。2、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扎实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按照省市社要求,选定羌白供销社为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实施主体,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投入,在“耕、种、防、收”环节,为391户群众提供了玉米托管服务,受益面积4100多亩。3、加大业务人才培训和名优产品推介。派员参加了促进全市农产品贸易促进培训班,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了业务培训,参会代表把特色产品带进现场,现场学习交流农产品销售的视频制作与推广,线上线下推广大荔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通过新媒体制作的学习交流提升为农服务的手段,促进农产品知名度与销售。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先后组织参股企业、成员社参加了江苏镇江农副产品展销会、杨凌农高会等,推介大荔农产品,签订冬枣和富硒鸡蛋销售协议20余万元,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4、争取项目建设。联动上级部门和基层企业,争取项目策划与落实,提升我县供销社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我们积极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工作,引荐我社重点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广泛开展合作,选派企业负责人参加了省市项目建设和为农服务促进会,打造优秀的企业团队。截至目前,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提升改造示范村村级综合服务社,争取到市级新网工程专项资金7万元,提升改造我县12个示范村村级综合服务社,目前已完成改造升级任务。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经济实力薄弱,在与参股企业之间没有找到直接有效的利益链接机制,导致供销社经济体量发展缓慢。2、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没有形成一定数量规模、良好经济效益的龙头公司等服务平台。3、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供销社干部职工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人才队伍出现断层,缺乏专业管理、技术人才,企业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较少。(二)、整改措施1、提高供销社在人民群众中的知晓率,筛选吸收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加入到供销中来,调动供销企业为农服务的积极性。对作用发挥较好、服务三农成效明显的,可适当在项目上给予政策性支持,从而扩大供销社自有经济体量。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从事日用消费品供应,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创意农业等领域重点发展成员社,进一步健全供销组织体系。2、积极向组织、人社部门申报人才需求计划,及时补充专业管理、技术人才缺口。四、下一步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党的“三农”工作大局,着力践行供销合作社的初心与使命,坚持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把我县供销社打造成为与农民利益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1、继续做好开放办社,健全组织体系采取发放通告、拍摄短视频宣传等形式,提高供销社在人民群众中的知晓率,筛选吸收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加入到供销中来。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成员社授牌仪式,调动供销企业为农服务的积极性,对作用发挥较好、服务三农成效明显的,可适当在项目上给予政策性支持,从而扩大供销社自有经济体量。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从事日用消费品供应,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创意农业等领域重点发展成员社,进一步健全供销组织体系。2、切实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促进农产品流通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利用好“供销e家”、832平台等网络平台,发展“互联网+供销社”,打造网上供销社。建立供销社网络发展平台,与当地有一定实力的电商企业合作,成立大荔供销电商运营团队,建立网络销售产品展示大厅,开展网络直播销售大荔县名优产品,通过与网络主播、物流公司、生产基地等广泛合作,创建供销社营销队伍,加快业务扩容与发展。大力发展供销电子商务,发展网上商城、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模式。广泛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和“农超、农企、农校、农社”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着力搭建农产品营销平台。组织系统企业参加线上线下各类会展、推介活动3次以上。3、完善镇村网络,加快建成三级服务体系发挥现有企业和各镇办挂牌基层社的作用,真正让各成员社动起来,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积极实施“新网工程”,打造“服务三农”的综合体。在全县各行政村全部建成供销“村级综合服务社”,力争到2025年底建成272个供销“村级综合服务社”,实现村级网络全覆盖,最终形成县、镇、村三级网络服务体系。4、做好农资商品储备与供应指导系统企业做好农资的储备、调运、供应工作,推动农资企业渠道下沉,加强与基层社等各类网点合作,不断扩大农资服务网络覆盖面。重点支持大荔县供销电子商务公司加强与省农资集团公司合作。2025年,完成化肥配送1.5万吨,农药配送1.5万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