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大荔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村级文化室业务指导,文化交流,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 | |
住所 | 大荔县东大街6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端 | |
开办资金 | 15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大荔县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15万元 | 26.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大荔县文化馆.公益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大荔县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省市文化活动,展示形象文化馆积极组织参加了15项省市级文化活动,充分展示我县群众文化成果及非遗项目魅力。1.非遗展示宣传不断提升影响力。先后组织非遗项目参加了24年春雨工程边疆行活动、渭南市“2024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正月里新春文化大庙会”、临潼区华清宫锣鼓交流展示活动、陕西省非遗刺绣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交流活动等12项活动。2.文艺展演参赛展现群众风貌。组织洛滨小学合唱团代表渭南市参加“花开的声音”少儿合唱专场音乐会活动,两个文艺社团参加了渭南市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展演、“大地欢歌舞动三秦”渭南市第五届广场舞展演活动。(二)馆办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坚持围绕传统节日和纪念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推进文化惠民活动“六进”工作。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9场次,服务群众超3万人次。1.节日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先后举办“祥龙贺新春义墨润万家”春联义写、“大地欢歌秦韵荔声”大荔县2023年群众戏曲自乐班大赛(决赛)、“美好生活劳动创造”庆五一劳动节文化进企业、“庆七一”群众文艺展演、2024大荔秋季“村晚”等6场文化活动。2.展览活动提升美育效能。“大荔清风”清廉文化书法美术摄影展倡导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大美大荔幸福安康”少儿版画优秀作品在洛滨、荔东等10所小学开展,武警中队“大荔清风”摄影作品展,“文化艺术大讲堂”历届学员书画培训成果展激发了更多群众学习文化艺术的热情。3.服务宣传增进群众了解。围绕“文化馆: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服务宣传周,开展了“一次广场宣传、一场美学讲座、一次非遗进校园、两场文艺演出,两个文化空间打造、两场展览”等共9项文化活动,有力促进了群众对文化馆的了解,让更多的群众走进了文化馆。4.“四送六进”提升服务效能。组织书画协会参加了在冯村、双泉、韦林举办的3场文化三下乡活动,在西城街道仁厚新村和西长社区、韦林镇仁义村开展了3场“重阳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三)非遗保护传承,成效显著持续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的宣传展示,非遗文化进景区、进校园、进机关常态化,有力发挥非遗展示体验馆“窗口”作用,传承基地等创建工作取得成效。年内组织举办各类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23场次,对县非遗知晓率获得进一步提升。1.非遗宣传促进保护。先后于5月、6月举办了两场广场宣传活动,尤其是“非遗日”期间,在县运动中心广场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2.非遗展示助力发展。非遗项目积极参加我县各项大型活动,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乘大西高铁来大美大荔享非遗社火”暨2024年陕西大荔“高铁+文旅”推介活动、大荔第九届“万步有约”健走大赛等活动中,非遗展示成为亮点,引发了人们兴趣。3.非遗项目焕发生机。全力做好民俗类非遗项目传承工作,举办了“二月二古庙会”、“乞巧节”等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活动。4.非遗促进文旅融合。春节、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均组织了非遗项目景区展示展演活动,丰富了群众节日生活,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5.非遗进校园常态化。9所中小学校非遗项目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全年接受非遗文化教育学生超过4万人次。在仁厚里小学举办,2024年非遗进校园展示展演活动,2000余名学生近距离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在8所中小学开展了省级非遗项目《同朝皮影戏》校园巡演活动,5000余名学生接受了非遗文化熏陶。6.“窗口”作用充分发挥。春节等节日期间,在县非遗体验馆常态化举办展示体验活动,联合公安局举办了“警察节”里的非遗“警”色活动;全年接待省市大专院校研学、社会实践活动10次,县中小学生体验活动5次,各级领导调研视察6次,场馆服务6000余人次。7.非遗基地创建见成效。金地食府非遗工坊获评省级非遗工坊,大荔传统食用醋酿造技艺、大荔雷川海肉制品加工厂、大恒酱醋专业合作社等3个非遗就业工坊获评市级工坊。(四)艺术普及培训,美育奠基充分发挥文化馆“美育”功能,全面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培训工作开展,不断夯实文化艺术人才基础。1.“文化艺术大讲堂”“我要学才艺”两个培训品牌开设了书法、美术、二胡、广场舞4个培训班,全年培训60余场次,参培学员达到2000余人次。2.建立了文化馆尚正分馆、县医院全民艺术普及培训基地2个文化艺术培训空间,并在尚正分馆举办了《书法的审美与干预实践》和国学公益讲座两次开放性讲学活动,医护工作者文化艺术培训正常开展。3.组织召开文化站长(分馆馆长)例会四次,组织开展了广场舞培训、新闻摄影线上培训等活动。4.关注弱势群体,针对青少年举办了“强国有我美育同行”青少年暑期非遗公益培训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的假期生活,增进了对非遗文化的了解。5.编辑出版《沙苑》期刊4期,文学艺术交流平台作用有效发挥。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线上服务宣传,提升效能不断提升文化馆服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发挥文化馆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视频号的宣传推介作用。一是线上展览内容丰富。先后推出清廉文化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龙元素”非遗剪纸作品展、“大荔这么美”风光摄影大赛优秀作品线上展等活动32期。二是聚人心助推产业发展。组织了献礼国庆“我和我的祖国”群众快闪拍摄活动;创作、拍摄宣传大荔冬枣产业的音乐MV《枣香欢歌》《乡村冬枣情》《冬枣熟了》三部曲,助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三是宣传引导文化繁荣。公众号推出文化服务信息及活动238余条;渭南文化云平台上传资讯、短视频120余条;抖音、视频号上传各类宣传、活动视频150余条;上报渭南群文周报信息280余条。(二)发挥组织职能,荣誉频传一是先后组织了陕西省“红红火火闹新春,欢欢喜喜安康年”主题摄影展、清廉渭南手机摄影作品展、大荔县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等相关活动作品征集上报工作,并荣获各类奖项9项。二是2024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汇演“戏迷大赛”参赛活动,2人获市“十佳”,进入省级决赛,“同州大舞台”荣获省文旅厅“戏迷家园”授牌。三是文化馆业务干部在省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技能大赛,荣获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业务干部参加编排的省文化馆广场舞《我是唐“潮”人》,在“大地欢歌·舞动三秦”陕西省优秀群众文艺团队“百团汇演”省级成果展示暨陕西省广场舞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经济效益方面,文化馆虽然属于公益性文化单位,但通过公益培训、非遗文化展示、公益性文艺演出等活动,树立大荔文化新气象,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阵地,文化馆实现了文化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重转化。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新时代对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呈现出工作任务更重、工作内容更多、工作标准更高的特点,但文化馆目前存在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人员群众文化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工作开展压力较大,制约了各项公共文化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二)整改措施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将结合实际需求,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不断优化,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强化单位服务效能,做好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工作:1.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文化馆实际业务需求,针对性地招聘专业人才;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实习基地,打造馆研学一站式服务,提升文化馆形象。2.稳定人才队伍。完善文化馆内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人员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发挥馆内文化职责作用。3.提升人员群众文化工作能力。定期组织内部业务培训,利用数字化网络手段开展创新性活动,适应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要求。四、下一步工作思路:2025年,我馆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工作目标,着力从以下六方面谋划开展工作:1.做好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工作。抓住元旦、春节群众文化需求,丰富文化供给,开展“蛇舞新春欢庆元旦”“黄河岸边过大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2.开展群众非遗项目培训活动。联合水务局,针对移民乡镇群众进行非遗项目培训,完善延长非遗产业链,推动非遗产业发展,助力县域乡村振兴。3.做好数字化建设项目争取工作。继续紧盯已上报的文化馆改建提升国债项目,力争项目建设落地,不断完善提升文化馆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推动高质高效发展。4.持续推进美育工作走深走实。全民艺术普及培训要进一步扩容增量,增加培训项目,服务更多群众;充分发挥非遗展示体验馆的作用,联系教育部门建立常态化学生体验参观机制;加大文化进乡镇学校的工作力度,持续开展巡演展活动。5.组织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推陈出新,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形式,让更多群众走进文化馆,享受优质文化服务。6.做好文化馆等级评估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积极争取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强化软硬件建设,全方位收集整理材料,力争文化馆评估上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