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大荔县户家卫生院(大荔县户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大荔县户家健康教育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预防保健、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计划免疫 | |
住所 | 大荔县许庄镇高章街 | |
法定代表人 | 张建强 | |
开办资金 | 20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大荔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73.23万元 | 479.1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大荔县户家卫生院.公益 | 从业人数 3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大荔县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公示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基本医疗1.人员配备情况:我院现有职工35人。其中,正式人员27人,临时人员8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9人;行政工勤人员6人。2.设施设备情况:配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数字化X线摄影、颈颅多普勒、骨密度分析仪、五分类血常规分析仪、肺功能仪、艾灸仪、腰椎牵引床、红外艾灸熏蒸舱等设施设备。3.提供诊疗情况:年度内为辖区及周边乡镇13285名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其中住院患者1257人次,门诊患者12028人次。4.药品管理情况:我院严格执行国家药品管理政策,确保药品质量,年度内未发生一起药品安全事故。所有药品均通过正规渠道采购,严格遵循储存和使用规定,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5.医共体建设情况:为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我院利用“名义下基层”活动,指定专人跟随专家坐诊学习,并派出人员去总院进修学习。年内,全年医共体坐诊68次,开展带教查房12次、病例及处方点评11次,专题培训8次,通过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团队的整体医疗水平。6.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我院注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就医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同时,加强医患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满意度。年度内,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率达到98%以上,体现了我院在医疗服务方面的持续改进和成果。(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定期对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及时更新,按时核查档案,做好流动档案的建档摸底,确保档案有效性、连续性,档案真实度100%。2.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精神病、布病、手足口病防治等常见病健康知识讲座21次,参加群众3600人次。3.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辖区累计建卡186人建卡及时率100%。各种疫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4.完成辖区3所幼儿园儿童体检工作,共体检211人。5.辖区分娩活产48例,继续做好母乳喂养指导,普及孕产期保健和母乳喂养知识,做好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6.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2471人,体检率86.15%,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7.慢性病患者免费健康体检670人,体检结束后做好慢性病患者用药指导及健康宣教。8.对辖区64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体检率100%,联合善达医院对辖区11名肇事肇祸患者进行了重新评估。9.做好辖区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报告,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做好督导检查工作,一年来我辖区未发生公共突发卫生事件,无传染病疫情的暴发。10.积极配合县疾控(综合执法大队)开展公共场所、辖区企业、供水站、非法行医(采供血)、食源性疾病的督导检查,每学期不定期对幼儿园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要求他们进行改进。11.组织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适龄儿童进行一次中医药健康服务,并落实中医药健康管理各项工作及资料收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医共体帮扶成效明显建立健全院前急救体系,定期培训考核急救人员,急诊科配备16件急救设备与18种药物,2辆急救车随时待命。借助急救绿色通道与共享医疗信息,保障患者院前院内全方位医疗支持与连续治疗。医共体总院多次下派专家带教帮扶、开展培训,显著提升院前急救与业务能力。“行走的医院健康180”远程会诊中心,以“互联网+医疗”平台整合专家资源,构建分级诊疗新秩序,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对全体乡医培训,让“行走的医院”辐射到每一个村。让邻村乡村医生通过“行走的医院”远程会诊系统,搭建与上级医院信息平台,让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诊疗服务,已助力78余名患者获得“名医”诊疗,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二)住院患者管理暖心一是通过精心策划的互动活动,增进医护人员与住院患者之间的沟通与理解,缓解患者紧张情绪,营造温馨和谐的住院氛围。二是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向患者普及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知识,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其积极参与自身健康管理。三是带领患者进行适宜的保健操,帮助他们改善身体机能,减轻病痛,提升生活质量。四是提供洗漱用品,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体现医院对患者生活细节的关怀。五是在住院部设置爱心箱,内含雨伞、充电器、老花镜、放大镜等实用物品,为患者提供便利,确保他们在住院期间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感受到医院的温暖与贴心服务。(三)许庄镇镇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落地为了整合闲置资产,适应现代化老龄化社会需求,我院在县卫健局的指导下,县民政局和许庄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医院旧址建设许庄镇镇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打通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项目预计于2025年5月投入使用。(四)花园式卫生院院内绿植种类20余种,年度内花期可达10个月。医院占地面积6600平米,绿化面积4100平米,绿化率达62%。院内步道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为患者和职工提供了一个清新宜人的诊疗和工作环境。同时,医院还设有休闲区,配备了舒适的座椅和健身器材,方便患者和家属在等待就诊或休息时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此外,医院还注重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操作,提高职工和患者的环保意识,共同营造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医疗环境。中医馆师资雄厚,技术精湛我院中医馆占地面积300平米,科室设置齐全,中医文化氛围浓厚,拥有各类诊疗设备共计20余件,配备1中医主治医师,1名助力医师,2名针灸推拿师,可开展8类16项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馆注重传承与创新,定期组织医师进行学术交流与培训,不断提升医疗团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此外,中医馆还积极推广中医养生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精细化开展我院公共卫生服务区独立设置,配备专职公卫专干7人,全部是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每月一督导,每季一考核和专干包村的工作模式开展工作,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年度内为辖区2471名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为辖区210名失能老人开展免费评估入户随访服务,年度内家庭医生签约共计6004人,覆盖辖区总人口数的42%,对签约重点人群提供年度内不少于4次的免费个性化服务,一年来各项工作精细化开展,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岗位人员的配置不够完善。2、设施设备的更新与维护需加强,以确保诊疗服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3、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覆盖面和深度需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以满足更多群众的健康需求。4、内部管理流程需进一步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二)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单位将采取以下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交流活动,提升团队整体业务水平;二是加强设施设备维护,及时更新和维护现有设备,确保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提升诊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三是深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争取更多政策和资源支持;四是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单位将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服务水平,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我们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内部培训,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确保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二是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引进更多先进的医疗设备,同时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诊疗的准确性。三是优化服务流程,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诊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四是提升公卫服务质量,我们还将加强对群众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五是加强内部管理,我们将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我们还将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六是深化医共体建设,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上级医院的交流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有信心在2025年度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辖区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43700604261052311C2201有效期限:自2021年06月30日至2025年06月2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