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名称 | 兴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兴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动物防疫、畜牧业、渔业提供技术保障。动物疫病的研究、诊断、监测、管理,疫情报告和传输,技术培训和宣传;畜禽品种改良、引进、保护,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和动物卫生监督;渔业基地建设规划的编制、生产技术指导等。 | |
| 住所 |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东城北环西路20号 | |
| 法定代表人 | 穆勇攀 | |
| 开办资金 | 130万元 |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 举办单位 | 兴平市农业农村局 | |
| 资产损益情况 |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 134万元 | 132万元 |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57 |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2024年度业务开展情况(一)以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为重点,继续对规模养殖场实行程序免疫、散养户春秋集中免疫和定期常态化补免,制定免疫计划,落实防疫责任,加强督促检查,推行绩效考核,确保质量和效果。强制免疫病种应免密度达到100%,抗体合格率达到75%以上。全市春防工作从3月10日开始至4月30日结束,以养殖密集村和规模养殖场作为免疫重点,对规模场实行程序化免疫,加强督查,对散养户实施集中免疫,整村推进,据统计截止4月30日全市共免疫各类养殖场户3019个,免生猪口蹄疫18.24万头,免奶牛口蹄疫0.21万头,免肉牛口蹄疫0.86万头,免羊口蹄疫2.1万只,免羊小反刍兽疫1.97万只(含三年内免疫数),免禽流感190.24万羽,免疫建档率100%。全市秋防工作从9月10日开始至10月31日全面结束。今秋以来,我中心认真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组织乡镇兽医站人员及村级动物协防员对全市所有畜禽开展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的强制免疫,加强对规模场自主免疫情况强化督查,对散养户实施集中免疫,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截止10月30日全市共免疫生猪口蹄疫20.7万头,免猪瘟20.7万头份,免奶牛OA型口蹄疫0.21万头,免肉牛O型口蹄疫0.74万头,免羊口蹄疫2.1万只,免羊小反刍兽疫2.1万只(含三年内免疫数),免高致病性禽流感193.9万羽。2024年4月,我中心被咸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咸阳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评为2023年度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先进单位,王梦茹同志被咸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咸阳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评为2023年度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先进个人,宋洋同志被咸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咸阳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评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二)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今年我中心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原则,以规模养殖场和养殖集中区为重点,以沼气、有机肥、农村能源等为主要利用方向,推广畜禽粪便的“肥料化、能源化、基质化”利用方式,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畜禽粪污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和资源化,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据统计,全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共推广养殖场户293个,新建干粪堆积场135个、水泥沉淀池138个、干湿分离机32户,落实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15户,督促小散户畜禽粪污及时清理,确保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实效。2024年4月,我中心被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评为2023年度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工作先进集体,杨伟同志被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评为2023年度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工作先进个人。做好“掌上牧云”106个生猪养殖场生产监测及数据上报工作,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统计,保障数据真实性、科学性,逐月按时上报。此项工作获得部、省的表彰奖励。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每周按时网报全市动物疫情动态及动物疫病发病情况监测周报,保证了动物疫情稳定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了畜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制定了兴平市2024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并组织实施,完善了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常态化开展日常动物疫情监测,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12次(猪病2起,布病10起)。完成省疫控中心下达2024年猪病流行病学调查任务,开展猪群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填报流调表36份,组织完成临床健康猪群样品采样18份,牛羊样品150份。做好全市渔业生产日常监管工作。成立专家组,组织下乡指导养殖户鱼病防治、控药残、苗种培育、新品种引进工作,解决养殖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印发制式《水产养殖日志》,督导水产生产单位严格执行水产养殖生产档案记录制度,杜绝在生产环节使用任何来历不明或有毒有害的投入品,对鱼药、鱼饲料等投入品进行定期排查,确保无违禁药品使用。责任到人,包干到户,下基层、一帮一、一管一、上下一条心,齐抓共管,确保对渔业投入品的有效监管。(六)严把动物产地检疫关,实行源头检疫。严格落实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和到场到户检疫制度,按照《产地检疫规程》实施检疫,做到5个现场,现场查验免疫档案、畜禽标识;现场审核备案运输车辆,监督车辆、人员、场地装前消毒;现场进行群体、个体临床检查;现场“瘦肉精”采样检测;现场完善资料档案,做好痕迹化管理。全市实施产地检疫生猪8.96万头,牛7689头,鸡677.2万只,鸭1300只,鸽子577只,兔515只,猫24只,犬19只,马7匹。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全年防疫工作扎实细致,经省市动物防疫检查、血清抗体检测合格率,两季都在80%以上,受到省市表彰赞扬。全年畜禽死亡率相对较低,疫情稳定确保了我市畜牧业健康发展。(二)畜牧科技进村入户和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三)畜禽粪污整治工作取得进一步成效。2024年,粪污处理整治工作共计摸排养殖场户278个,新建干粪堆积场118个、水泥沉淀池120个、落实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41户,督促小散户畜禽粪污及时清理,确保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实效。三、存在的问题1、近年来退休人员不断增加,乡镇站工作人员相对紧缺,无法满足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需要。2、个别职工精神状态不佳,岗位意识及工作责任心不强。3、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4、乡镇站经费、事业经费不足,影响技术推广工作开展。四、整改措施1、积极开展“争先创优”等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和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治素质。2、加强干部职工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3、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经费支持,开展技术服务。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做好2025年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猪瘟的全面免疫工作。1、春秋两季的免疫密度,应免畜禽要达100%,挂标率100%,抗体监测合格率达75%以上;2、持续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做好日常监测和防控技术宣传工作;3、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和宣传工作;4、做好布病和结核病的监测和检测工作,逐步做到净化和剔除;5、加强完善H7N9的常年检测工作,保障禽类的正常调出和产品安全;6、加强防控知识培训和乡村振兴畜牧技术服务工作。7.扎实开展动物检疫工作。(二)全面提升畜牧产业标准化进程1、标准化创建工作要进一步推进,逐场提升规模化标准场的推进率,要同比提高30%;2、加强粪污综合利用,减少污染,利用率达到90%以上;3、持续做好粪污整治工作,由省级规模向一般规模延伸,直至散养户,达到环保标准,零排放零污染;4、通过青贮、氨化等措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利用量达到10万吨;5、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完成2025年的农民培训任务,提高职业农民的就业率。6.全面推广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继续实施标准化鱼塘改造建设,大力发展兴平渔业。(三)抓班子,带队伍,严要求,严管理,建立一支干事、谋事、有作为的畜牧工作队伍。1、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2、任务分解,层层加压,形成责任和任务共担的共同体;3、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主动献策、主动谋划、主动介入的工作氛围。(四)加强党务学习和干部职工素质教育。1、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加强党员干部职工的管理和监督;3、注重学习、善于学习;4、开展党员素质教育的同时,创新教育手段。 |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1月被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授予2023年度全省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4月被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授予2023年度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工作先进集体; |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