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大荔县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渭河生态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与管理保障;负责管理辖区内的防汛预案编制,做好防汛抢险工作;负责河道疏浚、滩区整治、水量调度、湿地建设、旅游观光、水源管理等工作;协助做好渭河水资源保护工作。 | |
住所 | 大荔县北新街4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史军旗 | |
开办资金 | 20.01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大荔县水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6.29万元 | 55.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大荔县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4年11月4日变更法定代表人,由马俊峰变更为史军旗。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大荔县水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履职情况公式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大荔县大华公路桥头滩面整治工程施工任务完成滩面平整及生态修复面积414亩,改建滩区生产道路6条总长2559m,清运建筑垃圾7428m3,完成投资230万元。2.积极主动完成渭河2025年项目申报工作。完成大荔县渭河左岸L119+462-L138+844段堤防维修养护、渭河大荔段岸线整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渭河生态区大荔县县级管护设施工程、渭河生态区大荔县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申报入库工作。3.完成大荔县陈村、仓西滩面整治项目I标段的审计工作,按照省市工作安排,及时对接完成生态区工程数据统计上报及迎检等各项业务工作。4.建立渭河河道日常巡查工作制度,对重点河段、重要路段重点区域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建立巡查记录台账,发现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做到及时整改。5.常态化清理渭河河流“四乱”问题。依托河湖长制,强化日常巡查和监管,全年累计清理河道乱堆乱倒垃圾问题32起,共清运垃圾20余车,批评教育违规涉水涉河人员30余人,有效解决河道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6.多措并举实施堤防绿化、修剪、补植、维护保养等。补植树木2800余棵,修剪树枝385棵,堤顶、坡面清除杂草42公里,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大荔工作。7.强化堤防管理维护,确保堤防设施安全运行。常态化清洁渭河堤顶道路和绿化管护,对雨后堤顶、堤坡形成的水冲沟进行填补,对堤防损坏路面进行修复维护保养。及时清理因恶劣天气损坏的灯杆、倒塌树木等,完成渭河堤防交通安全警示牌、限高、减速带安装铺设共计24处,联合交警部门针对夏收堤防粮食晾晒进行安全劝导宣传,有力消除安全生产隐患。8.加大力度开展渭河河道采砂日常监管。根据黄委批复,配合渭河河湖生态集团完成年度许可采砂217万吨。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巡查力度,及时打击处置非法偷盗采砂行为,全年在渭河滩区范围巡查出动人员903人次、夜间驻守巡查128次,出动宣传车辆260余次,发放渭河保护条例宣传单5000余份,张贴《关于严厉打击渭河河道非法采砂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500余份。有效遏制河道非法采砂势头,守好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容量底线,保护了渭河水生态安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系统化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思路,积极推进渭河生态区环境持续向好发展。充分运用渭河生态区信息化建设成果,逐步实现对渭河堤防上堤路口和关键点位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有效加强了对渭河生态区的管理工作。全面完成渭河大荔段高标准堤防建设工程、大华公路桥头滩面整治工程、堤顶道路限高杆路灯维修、堤防苗木栽植绿化及树木修剪、日常化堤顶保洁和垃圾捡拾清理工作,极大地提升渭河生态区建设质量和综合治理水平。积极开展常态化巡河工作,对渭河堤防进行全天候巡查,持续加强对辖区内河道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建立渭河河道日常巡查制度,不断提升渭河水生态安全,筑牢渭河堤防安全屏障。全面落实河道采砂管理责任,加大河道采砂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渭河生态区采砂许可,有效遏制非法采砂破坏生态的势头,确保堤防生态安全,强化汛情期间各项防御措施,常态化开展河道巡堤查险工作,彻底清理河道内违规阻水建筑,确保安全度汛。通过渭河生态区综合治理,不仅提升了渭河防洪保安能力,为渭河沿岸人民群众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屏障,保证了沿渭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渭河生态区治理难度大。渭河大荔段全长47公里,流域面积64.1Km2,生态区线长面广,沿线涉及4镇1农场31行政村14.42万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河道管理辖区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工业污染日益严重,监测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需常态化综合治理。2.生态区管护体制和水生态修复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水生态修复机制需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生态区域内违法违规行为制止和监管力度相对弱化,联合执法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整改措施我们将进一步大力开展渭河流域生态区治理,加快水生态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步伐,推动生态区环境建设,做好生态区水生态休养生息工作。加强渭河生态区堤防日常监管,深入开展渭河“清四乱”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堤防建设管理责任,持续做好渭河岸线管控和管理维护工作。依托河长制,动员生态区内的村镇,宣传渭河生态保护法律法规,逐步减少渭河生态区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形成保护渭河生态的良好氛围。加强同相关行政执法和公安机关的协调联动,积极解决难点问题,形成工作合力,才能达到治理成效。强化日常巡查工作机制,对重点路段、人口密集等、涉水活动频繁的河段,加强日常巡查频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止并上报主管部门。通过堤防工程项目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渭河生态绿色廊道建设。四、下一步工作思路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颁布施行,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加大力度宣传贯彻有关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法规文件,全力开展渭河生态区整治,推动生态区环境建设,加快水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步伐,做好生态区水生态休养生息工作。一是要加强渭河生态区滩区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生态区提升改造工作。全面提升渭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工作。二是积极主动与上级财政部门对接协调,力争渭河维修管护资金落实到位。三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大宣传《条例》力度,使《条例》的贯彻落实由一家倡导到多部门共鸣,进一步扩大《条例》在社会的影响力。四是争取渭河生态区大荔县级管护设施工程项目实施到位。五是建立长效机制,扎实做好渭河堤防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六是持续推进渭河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通过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提升治理理念,推动工作落实,强化监督管理,在保护中治理,在治理中保护,在砥砺奋进中体现渭河人的担当,展现渭河形象,使渭河生态区和渭河流域治理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