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大荔县> 大荔县医院

大荔县医院

发布时间: 2025-03-28 14:14
单位名称 大荔县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住所 洛滨大道中段北侧
法定代表人 张辉
开办资金 951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大荔县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6312.69万元 33451.02万元
网上名称 大荔县医院.公益 从业人数  108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县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全面推进“千县工程”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进一步强化胸痛、卒中、创伤急诊急救三大中心建设,提升抢救与转运能力,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积极申请成立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和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目前,经批复同意成立的有大荔县肿瘤防治中心和麻醉疼痛诊疗中心,中心均设在我院。2、率先成立县域质量控制中心。为进一步发挥综合医院优势,引领全县质控工作取得新进展,我院先后向县卫健局申请成立大荔县护理质量控制中心、超声诊断质量控制中心等7个中心,经批复挂靠我院的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护理质控中心和病历质控中心和药事质量管理控制中心5个,均已开展启动、督导检查等工作。3、全面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成立新技术、新项目专家委员会,分别对2024年拟开展的41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评议审核;举办首届腔镜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召开“心血管诊疗”等多场次学术会议,提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建立了班外培训学习班,提升业务知识和诊疗水平;组组织开展院内首届获优秀病例PPT展示交流学习,让全院所有临床科室积极参加、相互学习借鉴。4、积极打造优质护理品牌。先后组织开展了“星级护士”评选活动、“岗位大练兵,护理技能操作”活动以及“全面优化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百日活动,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5、探索提升医院科研能力。成立科教科,拟定医疗人才培养和医疗业务培训计划并逐步实施,完成华医网继续教育和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报名等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实现对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的不断规范和发展。此外,5月28日我院被授予首批“陕西省人民医院科学研究协作单位”。6、开设特色专病和便民门诊。今年以来,共开设帕金森老年痴呆门诊、脑血管门诊、糖尿病门诊、营养门诊、医学减重门诊、毛发门诊、肛肠门诊等十余个特色专科专病门诊,满足患者需求;开设非慢病患者便民门诊,为非慢病患者开具药品及复查检查申请单提供方便;成立换药中心,为手术患者提供方便快捷换药服务。7、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了第四届“王天喜医学奖”评选及颁奖活动,对获得“王天喜医学奖”和“王天喜医学奖——青年才俊奖”共6名人员进行了表彰,鼓励全体医务人员汲取榜样力量,勇攀医学高峰。实施精准招聘,构建多渠道招聘网格,积极拓展与高校合作关系,吸引优秀应届毕业生,为医院储备专业人才资源。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成功启动“行走的医院”数字化村卫生室项目,筛选了100名乡村医生具体承接,积极完善我县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选派21名资深专家及部分业务骨干加入“行走的医院”远程门诊县级医生(专家)团队,开展线上诊疗。共服务33376人次,线上远程诊疗352人次。2、优化急诊急救网络体系建设。依托“大荔县急诊医学中心”平台,将120急救进行延伸和拓展,在范家中心卫生院等七家基层卫生院设立急诊急救哨点,全面提升县域内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能力。3、创新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活动。从提升就医舒适感、便捷感、温馨感、获得感入手,推行了“简化优化病历复印流程”“倾听三分钟暖心行动”等21项服务新举措,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得到了省级“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现场评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4、圆满完成大型公益性及指令性任务。共完成城区初、高中新生入学前结核菌素筛查7312人次,预防性体检、学生体检等50000人次。同时,完成青少年运动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国际篮球赛、高考等医疗保障10余次,义诊17次。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1)医疗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系统的功能还不能完全满足医疗管理和服务的需要。(2)急诊急救体系需进一步优化完善,医学急救中心作用在运行中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3)医疗科研能力和水平需进一步提升。2.整改措施(1)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智慧医院建设。按照三级医院信息化电子病历建设标准,完善电子病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及患者智慧服务平台等信息化建设,满足临床、护理、药学、管理信息化需求,推动门诊预约挂号、慢病管理、检查结果查询等智慧医院建设,实现数据采集与共享、医疗质量管控、患者服务提升等现代化管理。(2)发挥急诊医学中心作用,构建急诊急救网络体系。以“行走的医院”健康180项目为平台,不断提升急诊急救能力。积极推动7家基层卫生院急救分站点建设,借助信息化急救系统,实现上车即入院,打通省、市、县、镇四级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发挥行走的医院100名乡村医生哨点筛查作用,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应急救治能力。(3)加强科研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科研水平。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科研团队,鼓励团队成员之间开展合作,共同推进科研项目。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明确科研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流程和要求。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科研项目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提高科研项目的成功率。借助上级医院帮扶资源,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推进科研教学工作,实现科研成果“零突破”。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全面落实“千县工程”要求,推进“中心”建设工作。建强胸痛、卒中、创伤急诊急救三大中心建设,建设肿瘤和麻醉疼痛诊疗中心等临床服务中心建设,全力推进影像中心建设和“心电一张网”建设项目,打造三级心电远程会诊系统,织密守护群众健康的救治服务网络。进一步推进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等各专科质控中心工作,全力推进县域医疗质量整体持续提升。2、发挥急诊医学中心作用,构建急诊急救网络体系。以“行走的医院”健康180项目为平台,不断提升急诊急救能力。积极推动7家基层卫生院急救分站点建设,借助信息化急救系统,实现上车即入院,打通省、市、县、镇四级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发挥行走的医院100名乡村医生哨点筛查作用,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应急救治能力。3、建立“院中院”发展模式,打造医疗服务新样板。借鉴上级医院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医联体支医专家帮扶优势,围绕心血管内科、骨科、康复医学科等优势学科,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诊疗模式,打造“院中院”发展新框架,实现院内心血管内科病院、骨科病院、康复病院建设的新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4、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做好做实医共体帮扶工作,根据各医共体分院专科特长选派优秀骨干医师以定期坐诊、带教查房、授课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帮扶,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落实落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大病随访工作,建立规范的双向转诊制度和流程,实现分级诊疗的有序衔接,确保患者得到连续无缝隙的医疗服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3700523461052311A1001有效期:2022年6月30日至2025年6月29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