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大荔县> 大荔县救助管理站

大荔县救助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5-03-28 11:54
单位名称 大荔县救助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提供收养服务,弘扬救助精神。收容遣送社会上无住、无靠、无着落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
住所 大荔县惠安十字向西
法定代表人 王宏军
开办资金 6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大荔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16万元 12.48万元
网上名称 大荔县救助管理站.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持续提升救助服务水平。1、加强主动救助。每周一、三、五坚持开展街面主动救助服务,发现一例,救助一例,对不愿进入站内受助的,为其发放食品、衣服、鞋子等物品,提供必要的临时性救助服务,并为重点救助对象解决食宿、提供生活用品、购买返程车票等。2、加强干部教育。建立健全站内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3、加强安全管理。实行人员定岗定位,明确任务职责,建立滞留人员交接台账,不断提高滞留人员的接待服务和安全防范等工作。(二)开展各类专项救助行动。按照上级部署要求,为有效应对严寒酷暑天气,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益,我们积极开展了“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行动和“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倡导广大市民朋友向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或流浪未成年人伸出友爱之手,引导其来站求助。重点对车站、繁华街道、农贸市场、桥梁涵洞、建筑工地等生活无着人员经常活动和露宿的区域进行巡查,加强在夜间、极端天气、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巡查,加大巡查频率,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三)开展未保专项行动,形成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合力。1、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普法宣传进校园”、“普法宣传进村居”活动,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制定意义及宗旨,普及未成年人相关法律和安全保护知识,引导广大群众理解和体会法律法规的内在含义,做到知法懂法。2、深入各镇校园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提高中小学学生对校园欺凌、暴力的认识,并结合典型校园欺凌案例,以案说法,详细讲解如何预防校园欺凌,遭遇欺凌如何应对,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四)推动未保中心实体化运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站积极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1、积极同大荔县心理协会老师进校园看望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具、体育用品和生活物资,并为他们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2、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后,深入各镇中心小学开展六一宣传慰问活动,并为部分困境儿童送上学习用品和慰问金,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工程,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城市文明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救助工作首先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与人道关怀。通过提供临时食宿、医疗救助、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流浪乞讨人员重获基本生活保障,减少因极端贫困引发的治安隐患和社会矛盾。其次,救助工作推动社会包容性发展。通过主动救助、职业培训等方式,帮助受助者恢复社会功能,部分人员实现再就业,减少了社会边缘群体的规模。经济效益方面,救助工作具有投入小、回报大的特点。短期看,集中救助降低了因流浪乞讨衍生的公共治理成本。长期看,救助工作将潜在社会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通过身份核实、返乡安置等措施,部分受助者回归家庭并参与生产,避免长期依赖救助资源。同时,救助工作预防了极端贫困群体因生存压力引发的违法犯罪行为,间接减少了司法成本和社会财富损失。总体而言,流浪乞讨救助通过人文关怀与社会治理的双重路径,既彰显了制度温度,又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形成了保障人权一稳定秩序一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救助工作与就业帮扶、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受助人员身份信息查询难,一些盲聋哑、痴呆傻、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救助对象,不能提供准确信息,无法查询到其身份信息。2、业务能力及工作程序等方面需要加强和规范。存在业务不熟悉,救助程序不熟练,处理特殊人或事方法简单,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高。(二)整改措施:1、加强信息管理。完善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受助人员信息及时录入和更新,并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提高救助人员寻亲效率。同时加大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力度,形成工作合力,致使救助工作顺利进行。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团队等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源头预防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政策法治宣传,提高寻亲率,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2、提高工作能力方面。结合本职工作编制《大荔县救助管理实用手册》,转变作风,严肃纪律,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前期甄别、查询和救助及返乡安置等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流浪乞讨方面。1、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在全年内持续开展救助服务质量大提升。在措施上务必再强化,照料服务更优质、救助寻亲更协同、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更及时、落户安置更担当、推进源头治理更有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更用心。在责任上务必落实到位,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部门合力。2.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活动。从7月份至10月份,救助站将集中人力和物力,分阶段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主要对各大广场车站、城区繁华地段、城乡结合部、拆迁工地等流浪乞讨人员露宿处进行巡查救助,发放纳凉物品;从11月开始,拟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在夜间、极端天气、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加大街面巡查频次,全力做好街面巡查救助工作,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1.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持续开展“政策宣传进村(居)”活动,引导各镇(办)持续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爱国红色教育,贯彻落实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