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大荔县> 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8 11:51
单位名称 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推广种植业技术、推广土肥水技术、开展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业绿色、生态、循环、高质量发展。
住所 大荔县花城路26号
法定代表人 穆晓军
开办资金 22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大荔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7.38万元 207.38万元
网上名称 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依托项目,助推粮食单产水平提升。围绕粮油等重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优势特色种植业等项目,完成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创建4.1万亩,聚焦“吨粮镇”(韦林镇、官池镇)建设,建立玉米万亩示范片2个,小麦万亩示范片1个,在全县遴选新型经营主体20个以上,分别建立小麦百亩田5个、千亩方5个,玉米百亩田5个、千亩方5个;建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省级示范基地50亩;建立粮食单产提升技术综合示范120亩,主要推广11个小麦新品种、9个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建立油菜扩种示范330亩;建立沙苑子规范化GAP种植基地1000亩以上。2、提升土壤肥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一是扎实开展土壤肥力提升工作。以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为依托,通过设立示范基地、科技培训、观摩、印发资料、张贴明白卡、开展试验等形式大力开展工作。二是开展土壤肥料监测与质量评价。建立国家级长期定位耕地质量监测点1个,省级监测点14个,分别监测农户常规施肥与空白对照肥力水平,为我县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评价、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轮作休耕试点区域耕地质量监测等工作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和监测数据。3、开展绿色防控,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一是做好病虫草害的监测预警。加大普查频次,重点普查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常发重发病虫害,累计开展普查80次,准确掌握病虫和杂草的发生区域、程度和面积,同时做好蝗虫监测、苹果蠹蛾等检疫性病虫的普查和监测工作,向省市上报病虫动态周报70余期,测报准确率达95%以上;二是着力开展粮食病虫防控。在小麦玉米关键时期,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实施统防统治36.37万亩,重点对韦林镇8.7万亩小麦实施“一喷三防”统防统治整镇推进,对官池、下寨、苏村、羌白镇20.57万亩夏玉米实施“一喷多促”整镇推进,辐射百亩以上种植大户40余户。通过示范引领,强化宣传培训,带动全县10余家统防统治组织动用100余架无人机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开展统防统治120余万亩次,统防统治比率65%以上,重大病虫防控处置率95%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总体控制在5%以下,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的目标,为实现粮食高产奠定了基础。4、全力以赴,助推绿色发展和安全生产。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工作顺利开展,科学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地膜47708.85亩,全生物降解地膜0.11万亩,发放全生物降解地膜8.8吨,新建标准化地膜收购站点3个。今年以来,共发放倡议书800余份、知识明白卡150余份,建立示范牌3个,地膜污染防治系列挂图50余份。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技术指导,规范建立农膜使用及回收利用情况台账,完成2023年全国秸秆资源台账系统填报工作,掌握我县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与利用量情况,全县56万吨的各类作物秸秆利用率为95.32%。农膜使用量6564.952吨,回收5669.224吨,农膜回收利用86.36%。做好农村沼气安全生产指导工作,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三次,安全管理指导三次,未发现安全隐患问题。5、科技带动乡村振兴,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圆满完成了大荔县2023年度300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任务,以及2024年200人高素质农民培育招生工作。全年共开展农民技术培训8期,线上培训10期,培训农民2800人次;举办农业政策宣传和科技下乡活动10次,现场培训和实地观摩指导15次,发放农业生产技术科技书、农业政策宣传资料1500余份;组织高素质农民通过云上智农、强农APP、抖音直播等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参加学习培训1000人次;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指导培训200人次;组织特聘农技专家(高、中级职业农民)通过电话咨询、微信群交流和田间地头等形式,对高素质农民进行产业技术帮扶服务,帮扶指导服务300人次;完成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工作。6、强化试验示范,为大面积推广做好技术储备。积极建立试验示范种植基地,开展完成了小麦新品种试验1组;11个小麦新品种展示1组;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两个;40%嘧菌•戊唑醇(颖润)+水溶性硅钾(途保壮)小麦防病、提质增产试验;小麦监控施肥试验、小麦、春玉米、夏玉米水肥一体肥料利用率试验;喷施新型农肥试验;冬枣施用拉多美系列肥料产品试验示范等,通过试验示范引领,让新品种、新技术真正落到田间地头,展现在农户眼中,深入到农户心中。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实施粮油生产关键技术托管模式,大力推广应用小麦宽幅沟播集成技术、一优二改双控技术、高质量播种技术、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集成技术、油菜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沙苑子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加强小麦春季抗旱、抗寒分类管理、小麦“一喷三防”、玉米抗旱管理及一喷多促、油菜和沙苑子规范化种植,做好关键技术的宣传指导与技术培训,确保了粮食丰产丰收。在粮食主产区韦林镇迪村集中连片打造夏玉米“缓释配方肥+种肥同播(5335技术)+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叶面追肥”技术模式1000亩、“配方肥+微生物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示范500亩,制定区域配方16个,张贴施肥明白卡500余张,全县行政村覆盖率达100%,自然村覆盖率达80%以上;全年共培训基层技术人员30人次,培训肥料经销商20人次,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发放化肥减量技术宣传材料2000余份。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稳定在180万亩以上,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通过“三新”集成技术的推广,粮食、果树、瓜菜化肥施用量呈下降趋势,全年化肥使用总量15.4万吨;配方肥推广面积稳定在130万亩以上,配方肥用量4.9万吨(折纯),占到总化肥用量的70.7%;商品有机肥施用量23.2万吨。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42.5%以上,达到了保产能、减用量、降污染效果。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在工作推进中,存在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部分新技术推广难度大等问题,部分农技推广人员长时间不能接受系统培训,知识结构陈旧,对新的农业技术、理念和方法掌握不足,缺乏实际农业生产经验,在面对农民群众实际生产问题时,不能有效的解决,导致推广工作成效不大。缺乏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手段进行技术推广,导致推广覆盖面窄、效果不佳,同时,推广内容只局限于粮食产业,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群众参与积极性低。农技推广工作资金投入有限,导致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人员培训等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二)整改措施建立健全网络推广体系,加强互联网、新媒体现代手段的推广,拓宽群众知识面,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做好关键技术的宣传指导与技术培训,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建立农技人员基层实践制度,经常性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锻炼,参与农业生产全过程,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农技人员整体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后续将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交流,创新推广方式方法,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为农业农村发展持续赋能。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实施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省级优势特色种植业(沙苑子)项目。围绕吨粮镇、吨粮村建设,在我县粮食主产区韦林镇、官池镇、赵渡镇等建立5.5万亩以上示范区。完成粮油绿色高效提单产项目,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辐射带动我县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开展小麦、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技术集成、系统攻关研究等工作2、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完成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工作,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技术指导,完成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利用资源台账建设工作,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农膜回收利用率86%以上。3、完成土壤、肥、水试验示范。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提升、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模式整村整乡推广,完成肥料效应、化肥利用率等田间试验5个,农户施肥调查110户,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围绕我县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主要以工程节水为主,通过技术集成,产品集成,装备集成等配套推广田间节水技术,建设农业节水项目核心示范区千亩以上9个,其中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区3个。建设好我县长期固定耕地质量监测点,扛牢粮食安全考核责任,建立完善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4、完成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及蝗虫监测与指导防治工作。重点做好条锈病、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粘虫、蝗虫等暴发性、流行性重大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预测预报吻合率95%以上。建立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农药减量控害示范10万亩以上,在重大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建立重大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示范10万亩以上5、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按时完成省市下达的2024年200名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及跟踪帮扶指导工作;做好学员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开展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训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工作。6、技术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工作。围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主导产业等,在农作物生长、销售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田间地头,运用微信公众号、电视台等媒体,以专题技术讲座、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品种技术、病虫防治、惠农政策等信息,认真开展苗情、墒情、病情、虫情、肥情、农情的调查监测与上报工作,及时准确发布《农技信息》、《病虫情报》、《墒情简报》等信息。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