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大荔县计划生育协会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计划生育会员提供服务保障。依照计划生育协会章程,组织会员开展活动。 | |
住所 | 大荔县东大街36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敏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大荔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07万元 | 0万元 | |
网上名称 | 大荔县计划生育协会办公室·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大荔县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强化宣传,扩大影响力大荔县计生协开通微信公众视频号、直播,借3.8妇女节、5.29会员活动日等重大节日,联合多单位开展健康知识、优生优育宣传,以及关爱留守儿童等系列活动。拍摄优生优育视频,在多平台发布,点击量达2万,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宣传格局,提升了服务影响力。(二)、聚焦优生优育,提供全面服务在妇幼保健院设“优生优育指导中心”,以“三查”为载体,开设“家长课堂”“孕妇课堂”,邀省市专家讲生殖、孕期保健等知识,提供全周期健康指导。全县26家卫生院、4家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基层指导中心,开设“健康课堂”302期,2.6万人次听课。还印制1万份“优生优育指南”,在多处免费发放,普及知识,提升出生人口素质。(三)、推进青春健康教育,打造特色模式作为全市首家国家级示范基地,大荔县青春健康基地在县职业教育中心扩建后达400多平方米。围绕家长培训项目开展培训,为学生心理评估建档、针对性干预。依据青春期特点设“特色课堂”,引导学生树立理想情操。团队成员考取“家庭教育师”,形成“优质课堂+特色项目+志愿队伍+家校社共育”模式。累计培训主持人42名、教师86人,家长2600余人次,“成长之道”培训青少年1500余人次,职教中心招生和本科上线人数显著增长。(四)、关爱特殊家庭,落实帮扶行动全县21个“暖心行动”志愿者服务队落实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实行“多对一”帮扶。城区四大医院设就医“绿色通道”,提供“五个一”帮扶。推进“暖心家园”建设,依托县中医医院相关中心,每月举办活动,含健康讲座、集体庆生、免费体检等,为特殊家庭打造温暖港湾。(五)、落实计生保险宣传,拓展受益面开展“计生保险宣传镇镇行活动”,利用村干部月例会培训妇女主任等,累计18场次690余人,增强群众参保用保意识。与保险公司配合,每月统计理赔,季度座谈分析,加快理赔速度。在省“特殊家庭计生保险”基础上,为177名60岁以上特殊家庭老人办“老龄意外险”,给予意外保障,传递党和政府关怀。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4年,大荔县计划生育协会以“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为核心,锚定“一老一少一幼”民生需求,交出了一份温暖与实效并重的答卷:全年投入专项资金480万元,惠及群众3.2万人次,家庭医生签约率提升至98%,群众满意度突破96%,以数据彰显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一)、守护“夕阳红”,筑牢暖心保障网聚焦计生特殊家庭,创新“453工作法”,建成高标准“暖心家园”4个,联动21支志愿者队伍开展“多对一”帮扶,覆盖特殊家庭162户。依托医共体优势,县级医疗专家融入家庭医生团队,开通就医“绿色通道”8条,全年为特殊家庭提供健康服务1200余次,住院护理补贴保险覆盖率达100%,真正实现“老有所依、病有所护”。(二)、托举“朝阳美”,护航青春成长路以青春健康教育为突破口,打造“品牌化+标准化”教育基地6个,培育专业师资45人,开展“成长之道”特色课程120场次,覆盖青少年5000余人。创新“家校社共育”模式,家长培训合格率提升至90%,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率达85%,全县青春期健康知识普及率突破95%,为青少年筑起“心灵防护墙”。(三)、呵护“幼苗壮”,织密优生优育网实施母婴安全、健康儿童、母乳喂养“三大提升计划”,构建出生缺陷“筛诊治一体化”闭环体系。全年开展优生优育指导服务180场次,覆盖孕产妇3200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9%,出生缺陷发生率降至0.5‰。建成基层优生优育宣传指导中心30个,发放健康宣教资料2.5万份,推动全县妇幼健康服务覆盖率实现100%。(四)、效益双赢,绘就民生幸福底色经济效益上,通过优化计生保险服务,为5000户家庭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赔付率提升至98%,累计减轻群众医疗负担150万元;社会效益上,家庭健康促进活动惠及1.8万户,群众婚育观念显著转变,优生优育率提高30%,人口素质稳步提升,“暖心品牌”获国家卫健委表彰3次。2024年,大荔县计生协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用数据书写温暖答卷,以创新引领服务升级,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资源整合能力弱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及企业沟通合作不足,未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开展关爱计生特殊家庭活动时,缺乏与民政、慈善机构协同,致使活动形式单一、资源受限,难以为其提供全面优质帮扶。2、基层协会建设不足部分镇村协会有阵地却缺人手开展活动,工作流于形式,无有效执行和监督机制。而且换届工作长期未开展,领导班子老化,组织缺乏活力,难以适应新工作要求。3、村(居)协会会长主动性差部分村(居)协会专(兼)职会长在重要时段未按要求开展活动。原因在于工作指引和激励机制缺失,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态度消极,影响协会基层工作开展。4、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工作欠佳示范基地课时少,课程内容更新慢,跟不上青少年需求变化,且覆盖面窄,局限于少数学校和社区,限制了青春健康教育整体效果。5、宣传力度不够计划生育相关宣传依赖张贴海报、发宣传册等传统方式,渠道单一,未利用好新媒体,宣传范围小,群众知晓度低,难以提升工作影响力和群众参与度。(二)整改措施面对2024年工作中的这些问题,大荔县计划生育协会办公室必须迅速整改。1、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以推进计生工作。积极携手社会组织、企业,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关爱计生家庭、帮扶特殊群体活动,与慈善机构合作为贫困计生家庭争取资金物资,和企业合作为计生家庭提供就业培训与机会。2、强化基层协会建设全面摸底镇村协会,了解阵地、人员、工作情况,建立信息档案。按需通过内部调配、公开招聘补充人员。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定期考核,对工作出色的给予表彰和资源支持,对工作不力的督促整改。制定换届计划,明确关键节点和责任人,倒排工期,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换届。3、提升村(居)协会会长积极性建立培训体系,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邀请专家和骨干授课,内容涉及政策法规、工作方法等。开展责任意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等增强其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制定考核指标,对表现突出者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4、改进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工作加大师资引进,招聘专业教师、邀请志愿者。组织教学研讨,优化课程内容,增加课时,制定课程表。与学校、社区合作,将课程纳入常规教学和活动体系,定期评估效果,改进教学。5、加大宣传力度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政策解读、健康科普等内容,制作有趣的短视频、漫画。积极开展线下社区活动,如健康讲座等,融入宣传元素。在社区、学校等地设置展板、发放资料,提高宣传针对性和实效性。四、下一步工作思路:我办将紧跟国家和省市计生协部署要求,融入健康大荔建设、三孩政策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战略,深入推进“一基地一中心一家园一小屋”建设。1、暖心家园为参与活动的计生特殊家庭建档、心理评估,邀请心理专家辅导,安排志愿者陪伴,让他们在生活、医疗、养老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帮扶,更幸福、健康、有尊严地生活。2、青春健康教育基地暑期邀请省专家来荔,为中小学教导主任、心理教师开展青春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助力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正确异性交往。制作专题片,在县电视台、教育系统、家长群播放,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亲子和谐沟通。3、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各媒体及微信公众号开设优生优育专栏,长期推送科学育儿短视频、科普文章,举办线上讲座,引导育龄群众“结好婚、怀好孕、生好娃、养好儿”,科学养育。4、深化生育关怀扩大生育关怀覆盖范围、丰富服务内容,加大对计生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关爱。设专项救助基金,为遇重大变故的计生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组织志愿者走访慰问,开展心理疏导和生活照料服务。5、倡导新型婚育文化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开展宣传活动,结合民俗文化举办婚育文化节、集体婚礼等,传播新型婚育观念,树立文明典型,营造生育友好氛围。6、提升信息化水平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会员、家庭档案等数据资源,实现动态管理与共享。利用信息化开展线上业务,通过数据分析把握需求,辅助决策与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