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大荔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县残疾人提供综合服务。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辅助器具、文化生活、体育活动、社会保障、无障碍建设、法律、信息化建设等社会化、专业化、个性化综合服务。 | |
住所 | 大荔县城关街道办富民路8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小莉 | |
开办资金 | 456.9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大荔县残疾人联合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74.54万元 | 547.5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大荔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4年11月5日变更法定代表人,由马武斌变更为李小莉。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残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强化惠残举措。紧盯残疾人所需、所盼、所想,主动对接省市残联,全力争取实施好各类助残项目。一是稳步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对全县13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二是对全县困难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进行评定补贴,减轻困难重度残疾人在残疾人证办理中的经济负担。三是依托羌白镇怡馨养老院建设新型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让体育健身成为残疾人健康生活新方式。四是协调卫健局联合各类残疾评定专家医生,对全县233名重度残疾人进行了上门评定和康复指导。五是支持培育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发展壮大,277名精神、智力、重度肢体的残疾人享受到了居家上门和寄宿托养服务,达到“庇护一人、解放一家”的效果。2.提升精准康复。坚持在加快覆盖全人群全周期的高质量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中给予残疾人更好特殊保障。一是深入全县17个镇(街道),进村入户对有需求的残疾人进行辅助器具筛查、评估、适配。共配发助听器的90个,各类辅助器具1746件。二是对脑瘫、智力、孤独症(自闭症)、听力障碍、肢体障碍、低视力等181名0-14周岁残障儿童实施了康复救助,让他们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三是依托镇(街道)卫生院为全县有康复需求的15793名残疾人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到户到人,签约服务率达到100%。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拓展就业渠道。坚持把残疾人就业培训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促就业助增收。一是围绕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精心实施农村残疾人自主创业、技术培训、“百企千人”等助残项目,惠及千余名残疾人。二是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加2024“春风行动”招聘会,依托残疾人定点服务机构建立“美丽工坊”,落实辅助性就业扶持政策,多渠道带动残疾人就业增收。三是扎实开展“六大行动”,争取省市支持,落实200多万元,助推“千万工程”。鼓励支持残疾人依托“百人百店”项目,开设社区便利店、电商直播实体店13家;在省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中安置20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保洁员;在邓营村、望仙村、龙门村、南高迁4个村建成“千万工程”助残就业服务驿站;通过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的形式,安置4名残疾大学生到残联机关和相关服务机构就业。2.聚力环境建设。积极宣传残疾预防政策,提高群众残疾预防意识。相继举办了第34次全国助残日、爱眼日、爱耳日、残疾预防日等活动。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期间,组织40户残疾人家庭,开展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读一本书、看一次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经常组织爱心企业、人士深入特教学校、定点服务机构献爱心。适时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营造了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同时,组织县镇村残疾人工作者深入残疾人家庭开展访视调研活动,宣传惠残助残政策,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和实际需求调查,形成“一人一策”个人方案,主动帮助解决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把残疾人的事情办实办好,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3.工作亮点。一是组织全县残联系统工作者参加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网络知识竞赛,组织全县残疾人专职委员,参加第八届全国残联专职委员知识竞赛,获得全国优胜奖。二是将大荔善达精神专科医院增设为精神、智力残疾评定定点医院,方便了精神、智力残疾人的残疾评定。协调县司法局,设立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站,为残疾人提供法律维权服务。三是依托韦林镇望仙村建设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服务点,打造老庄和朝阳两个残疾人“渭馨港湾”,建立了残疾人就近托养新模式,释放了残疾人家庭劳动力。四是鼓励残疾人通过新就业形态实现就业,打造残疾人直播带货示范点,帮助残疾人在互联网产业链实现增收。确立5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和一个孵化基地,安置了55名残疾人稳定就业。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系统的培训少,部分专职委员对政策业务的了解和应用不足,影响服务水平。2.项目资金投入不足。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项目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部分残疾人就业项目难以有效实施。3.残疾人证换发不彻底。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换发还不彻底,还存在部分残疾人未换发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二)整改措施1.通过系统培训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对专职委员政策业务的了解和应用及时督促,提升服务水平。2.积极与财政、民政、人社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事业发展。3.继续开展下乡评定,专职委员及时关注村(社区)残疾人相关情况,做到残疾人证应换尽换,全面达到智能化管理。四、下一步工作思路:2025年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将不断深化省委“三个年”活动,紧扣县委“七个专项工作”,保持争先理念和卓越意识,努力打造“四个一流”,推动我县残疾人事业继续走在全市前列。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不懈用新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打造高素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把残联组织建设得更接地气、更有能力、更具活力。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在实施普惠保障的基础上,探索依托养老机构、乡镇卫生院,对重度残疾人开展托养照料、居家养老服务,更好满足残疾人健康生活需求。三是拓宽致富渠道。积极实施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六大行动”,扶持发展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百人百店等创业稳岗项目,帮助更多残疾人就业增收。四是实施精准康复。注重统筹,兼顾特性,提升辅助器具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水平,增强康复服务供给能力。五是营造良好环境。倡导平等参与,融合发展理念,围绕重要节点、重大节日、加大宣传力度,讲好自强助残故事,不断汇聚向上向善正能量,合力奏好扶残助残大合唱。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