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大荔县> 大荔县融媒体中心(大荔县广播电视台)

大荔县融媒体中心(大荔县广播电视台)

发布时间: 2025-03-28 11:34
单位名称 大荔县融媒体中心(大荔县广播电视台)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县媒体宣传、舆论引导、舆情检测和网上政务等工作提供综合服务。全县媒体融合、新媒体宣传、广播电视宣传和广播电视事业工作。
住所 大荔县城关镇东大街19号
法定代表人 郭振鹏
开办资金 81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中共大荔县委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58.38万元 260.82万元
网上名称 大荔县融媒体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8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4年7月16日变更法定代表人,由刘海燕变更为郭振鹏,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年来,我们围绕县委重点工作,紧扣“双轮驱动”“三个率先”发展战略,聚焦“一线一园一区一谷”重要支撑,持续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先后开设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三个年”活动精神奋力开展“七个专项工作”再启新局》《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礼赞新时代奋进又一年》等各类新闻专栏10余个,全面深入报道现代农业、工业产业、“千万工程”先进经验、项目建设、大气污染治理、各类民生保障等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以及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具体措施、成效成果。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部署,抽调3名专职记者负责主题办、大气办、冬枣巡查办等专项工作,全力配合完成有关暗访、调研、检查等跟踪拍摄、信息报道等新闻宣传工作,为奋力谱写大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营造了良好氛围。共拍摄采编报道各类新闻1130条(次)、编播《播报大荔》新闻节目306期、拍摄编辑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纪委有关暗访、督查、巡查片36余期。新媒体在各平台共发稿9376条,其中:《爱大荔》APP发布4162条,《精彩大荔》抖音号发布237条,《群众新闻网》大荔融媒号发布200条,《大荔融媒体》大荔视频号发布249条,《大荔融媒体》今日头条号发布333条,《大荔县融媒体中心》微博号发布331条,《学习强国》大荔融媒号上传1323通过1125条,《大荔新闻》微信公众号发布1297条。策划的《聚焦两会》《大荔美食》《二十四节气》《村干部带货》《欢迎归家的你》《大荔旅游推介》等系列短视频,发布视频50条次,点击量达到118.4万。并开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三个年”活动精神奋力开展“七个专项工作”再启新局】【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大气污染治理专项督查】【党纪学习教育】【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等栏目;《逛大荔》漫漫逛APP号发布4条;新华社号发布2条;陕西日报号发布4条、《大荔融媒》央视频号发布36条。专题部按照做优节目、做精品节目的原则,将镜头对准基层,对准一线,全年共制作播出各类节目70余期。出色完成了全市青少年运动会开幕式、大荔县首届中学生国防知识大赛、2024年山洪灾害防御演练等大型现场活动直播和录播任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广播和电视外宣工作持续稳定推进,始终稳居全市第一方阵。特别是央视《新闻联播》以“发展富民产业,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题,聚焦大荔冬枣、红萝卜产业,有效拓展了外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我们牢固树立“安全播出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提前部署,精心安排,严密调度,在春节、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实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班,播出机房实行双人双岗值班制度,保障机房电话24小时畅通。全年共播出电视剧81部2555集,电影730部,专题节目2190余次,公益广告12775余条。同时,加强值机人员安全和技术培训,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和分享活动,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素质。加强对各类设备和系统进行日常巡护,建立健全安全播出台账,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有效确保安全播出工作持久开展,全年实现安全播出零事故。同时强化鼓励激励机制,在“七一”和记者节前后,对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新闻工作者进行表彰,激发编辑记者的工作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努力培养一支个人业务能力突出、团队协作出彩的新闻采编队伍。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融媒体品牌栏目建设和新闻作品的精品意识有待提升。在品牌栏目建设方面,同质化问题突出,缺乏鲜明特色。在新闻作品创作方面,存在内容深度不够、表现形式单一、技术应用浅层化等问题,难以满足受众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二是专业人才梯队培养建设,特别是年轻记者编辑在新闻策划、撰稿、拍摄、编辑等业务方面的综合能力亟待加强。当前,媒体行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媒体普遍存在人才断层现象,年轻从业者的业务能力与行业发展需求存在明显差距。三是现有设施设备及办公场所已严重制约融媒体宣传职能的充分发挥。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硬件条件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全媒体生产需求。融媒体中心存在设备老化、场地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内容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二)整改措施一是强化品牌战略思维,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栏目。建立健全内容生产机制,加大原创内容投入,提升报道深度和广度。加强新技术应用,创新内容呈现方式,增强用户互动体验。二是建立健全传帮带机制,通过资深记者与年轻记者的结对指导,实现经验传承;完善培训体系,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全媒体业务能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年轻记者参与重大主题报道和深度调查,在实践中快速成长。三是优化办公空间设计,打造集采编、制作、发布于一体的现代化融媒体中心;建设智能化的内容生产管理平台,提升工作效率;完善专业配套设施,为高质量内容生产提供硬件保障。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宣传职能提供有力支撑。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加强宣传策划,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融媒体中心作为党的宣传部门,必须把做好新闻宣传作为头等大事,坚持守正创新,立足自身职能职责,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力,以实际行动和优良业绩为大荔高质量发展贡献融媒力量。推进平台深度融合,完善宣传机制,创新宣传方式,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加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社会民生报道力度,狠抓新闻质量提升,生产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融媒产品。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加大全媒体人才建设。加强培训学习,提升综合素质,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章立制,常态管理,狠抓作风效能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宣传工作提质增效,乘势而上,努力打造“强责任、要学习、勤创新、勇担当、守纪律”的融媒队伍,推动中心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如期完成新址搬迁。总体工程完成后,计划用3个月时间对新设备新系统的操作和使用进行全面培训。力争于2025年7月份完成搬迁。正式投入使用后,融媒体中心将成为功能完备、引导有力的主流舆论阵地,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