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王益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辖区内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主要负责日常执法检查,并依法查处相关违法案件。 | |
住所 |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南路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宋涛 | |
开办资金 | 28.6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24万元 | -4.86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王益大队.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法人代表由杨海潮变更为宋涛,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王益大队在市局党组、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支队和分局的精心指导下,紧扣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主线,按照“1234”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污染攻坚、严格执法、监督帮扶、大练兵等专项行动,团结拼搏,砥砺前行,凝心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紧盯重点,聚力污染防治攻坚。一是针对辖区内19家涉及挥发性有机物的工业企业开展执法检查20余次,督促完成问题整改12个。二是联合区商务局对油气回收在线异常情况核查5次,开展“双随机”联合抽查2次,发现、整改问题30个。三是联合交警一大队开展执法行动9次,检测过境柴油货车102台,发现超标行为5起。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检查7次,查处冒黑烟、尾气超标行为2起,新增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申报登记16辆。四是对李家沟、新川沟区域开展专项整治。重点对道路扬尘污染、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及工业固废违规倾倒等问题开展执法检查,共开展执法检查18次,联合夜查3次,出动执法人员62人次,督导整改环境问题26个。对环境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确保区域环境安全。五是对重点区域的露天焚烧等面源污染开展执法巡查10余次,发现焚烧垃圾、秸秆问题4个,对群众及时制止劝导。六是开展建筑工地扬尘管控检查15次,出动执法人员40人次,下发整改通知书5份。发现并整改问题6个。七是对辖区内2家涉水企业设施运行及出水水质自行监测情况,累计检查4次,督促整改问题3个。对4家医院医疗废水处置情况累计检查10余次,发现问题3个,均已督促整改。对漆河沿线工业企业按证排污及河道施工影响水质情况等进行全面排查,协调处理生活污水污染整治20余次,印发交办单21份,限期整改5份,现场核查并处理漆水河污染事件3次,完成全区221个入河排污口核查任务和5个水质采样监测点位的排查整治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年收获301个优良天,在关中63个区县空气质量排名中第12位,同比前进6位;新村出区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其中2、8、9月单月达到Ⅱ类标准。(二)严格执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按照“局队合一,统分结合,协调联动,统筹推进”原则,大队班子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调整分工,优化队伍结构,建立健全队务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质增效。一是与公安王益分局、区人民法院、市场监管局、交通局建立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工作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有效打击弄虚作假行为。组织开展机动车专项整治行动,对铜川华盈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运通车辆检测有限公司执法检查6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8个,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起,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4份。二是对辖区内48家持证单位开展证后督查,累计现场检查60余次,共指导帮扶整改问题20余个,配合省市专项检查督促整改问题3项。三是检查涉危废企业30余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20余个。完成24家企业的规范化评估,发现问题56个均已整改完成。四是扎实开展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共张贴中高考噪声防治通知68份,发放603份宣传单。五是强化日常应急处突能力,对大气网格及雷达测试高值报警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排查报警区域污染源,及时反馈排查结果。全年大气热点网格预警1次,小网格报警7次,联合相关街道、社区开展大气热点网格日常检查共14次,均能及时查处并上报结果。六是规范信访投诉工作制度,保障群众合法环境权益。全年受理各类生态环境信访问题60件,其中网上平台交办问题33件,市级交办3件,投诉热线24件,均已全部办结,群众满意率100%。落实有奖举报10件共1万元。七是以“五个专项行动”为抓手,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压态势。全年共约谈问题企业7家,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4起,按日连续处罚案件1起,罚款金额52.434万元。执法力度与温度并重,积极践行包容审慎、轻微不罚、首违不罚等机制,全年不予行政处罚案件6起,免罚金额54万元。八是建立跨区域、跨流域执法联动机制。联合耀州、王益对跨界污染问题加强预警研判,致力构建信息共享、协同作战、齐抓共治的环境执法工作新格局,全年共联合耀州大队对小河沟、新村区域开展联合执法3次,联合印台大队对新川沟区域开展执法检查4次。(三)监督帮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完成全区23家重点企业2023年环境统计的填报、审核、上报、数据年度分析工作,指导企业填报2024年分析报告,并规范审核。二是督促辖区涉及Ⅲ类射线装置16家单位按照时限上报年度评估报告,对3家核技术利用单位按照《辐射标准化建设要求》开展检查,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三是完成全区5家重点企业2023年度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的填报、审核、上报,征集上报减排项目6个,其中涉气4个,涉水2个,实施完成3个。四是派员参加全省涉气监督帮扶执法检查15轮次,其中带队3次;配合生态环境部线上督帮12轮次,填报系统企业50余家次,发现问题80余个,均已整改完成;配合省级监督帮扶执法工作20轮次,累计检查企业123家次,发现问题240个,整改完成240个,整改率100%。(四)执法练兵,锻造生态环境铁军。坚持“全员、全年、全过程”参与,将执法大练兵贯穿于日常执法监管工作。一是继续推进移动执法平台建设和非现场执法监管,对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并系统归档保存,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实现规范行政执法,提升精细化水平。二是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执法监管的基本手段和普遍方式,坚持随机抽查与日常执法检查相结合,建立一般排污单位、重点排污单位、特殊监管对象污染源监管动态信息库3个,纳入信息库总污染源家数57家,累计开展抽查企业24家,抽查结果每月及时在“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公开,按时报送汇总情况表,加大排污许可证后执法监管力度。三是落实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及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向省市上报典型案例情况4起,及时填报案件办理系统,保障行政相对人享有的陈述申辩、听证申请等合法权利。全年无听证、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案件。四是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执法方式,增强执法效能,督导企业自觉守法。全年建立“一对一”帮扶明白卡65个,入企帮扶指导、普法宣传100余次,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2024年,王益再获陕西省执法大练兵县级表现突出集体荣誉,实现了2022—2024年度“三连优”目标。在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比武中,取得了集体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罗莎同志在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比武中,荣获理论答题个人三等奖。二、社会经济效益通过轻微免罚和不予处罚,帮扶指导,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指导企业提升改造,绩效升级,助推绿色转型发展。三、存在问题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和人民群众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政治业务学习需提高。在学习上存在不求精进,浅尝辄止,坐不住、听不进、静不下的现象,理论水平提高慢、上手操作犯困难。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当前环保形势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二是联合执法融合度不强。面对繁重复杂的工作任务,对环境执法工作的系统性理解不够深入,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对工作质量要求不高,在协调配合上亟待加强。三是能力建设亟待解决。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基层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与之对应的环境执法能力建设配套设施不足,且人员严重缺乏,难以满足当前环保工作的需要,形成工作效率不高,创新不足等问题。四、整改措施结合存在问题,一是针对性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以执法大练兵活动为契机,通过加强内部交流业务培训、参加省市级执法专项培训等方法提升业务能力;二是加强执法融合度,提升联合治理水平,职能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提升执法工作效率;三是积极争取中、省、市环保专项资金,包装能力建设项目,提升环境执法装备完备率,更新在生态环境执法方面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执法综合能力。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持续推动党建与执法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党建领航,加强培训学习,提升队伍政治素养,树立典型先进,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党建引领生态绿,生态绿助力王益美”活动。充分发挥大队党小组战斗堡垒作用,以执法大练兵为契机,以练代训、以训促干,争做理论通、业务精、执法强的生态环保铁军中的主力军、排头兵。(二)持续开展专项执法和交叉执法检查。围绕“优良天数要盯住、水环境质量要稳住、土壤安全要保住、突发事件要防住、督察整改要咬住”的总体要求,全面做好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持续开展臭氧百日攻坚、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等执法行动,圆满完成中省下达的督察整改任务,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三)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进一步推进非现场执法监管,坚持科技赋能,精准执法、提质增效;坚决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双随机、一公开”、正面清单等机制,充分运用内部自查、案卷评查、上级稽查等方式,持续提升案件查办质量,优化执法效能。(四)持续强监管增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执法与普法相并行,增强企业懂法守法意识,坚持严格监管与指导帮扶并重,持续发挥“执法监督帮扶明白卡”作用,持续开展“一对一帮扶”、“送法规、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包容审慎、宽严相济、过罚相当”执法监管模式,强化正面引导,彰显执法力度与温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