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兴平市> 兴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

兴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5-03-28 11:19
单位名称 兴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整合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建立和管护新时代文明实践动态管理系统;做好志愿者报名注册、志愿服务、技能培训、时长登记、权益保障等工作。
住所 兴平市兴化家居苑十六号楼、十七号楼商铺1层
法定代表人 杨飞艳
开办资金 3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兴平市委宣传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9万元 7.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度开展工作情况(一)今年3月份,兴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在全市开展以“传承雷锋精神共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制定了《关于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共建文明城市”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方案》,通过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总计开展理论宣讲走基层志愿活动450场,宣传服务群众12万多人,开展41场志愿义诊活动,通过开展医技帮扶、义诊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直接服务1700余人,交通安全宣创73场。(二)清明节缅怀英烈、慎终追远、悼念先人的传统节日为载体。兴平市文明办联合兴平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实现“文明祭祀、安全祭扫”目标。(三)6月初,根据省咸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通知要求,兴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下发《关于开展2024年全市“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的通知》,兴平市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平台主阵地作用,6月6日组织兴平市实验小学65名学生以“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端午”为主题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端午。其次13个镇办文明实践所积极组织端午节活动,共计70余文明实践站深入群众身边举行形式多样的端午节活动;兴平市图书馆作为文明实践基地,在端午期间举办共庆书香端午活动,参与人数200余人。(四)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时代新风,引导广大群众摒弃陈规陋习,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2024年7月4日上午,兴平市委宣传部、兴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站深入丰仪镇周闫村开展“文明新风润金城”兴平市移风易俗集中宣传活动。活动中,全市志愿者代表宣读移风易俗《倡议书》,市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同志对婚姻跨省通办政策进行解读,村支部书记代表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宣讲,红星文艺志愿服务队文艺志愿者自编自演小品《张连接母》。(五)兴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等各类阵地,在全市实施文明实践示范宣讲工程。截止目前,兴平市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已开展宣讲活动246次,受众人数约8900余人。(六)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移风易俗集中整治工作安排,深入推进婚俗殡葬改革,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兴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文明实践所、站阵地,共计开展深入各乡镇25个乡村,实地检查及宣讲移风易俗,整治婚丧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20余次,联合民政局在兴平融媒发布推进移风易俗倡议书,遏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聘任李卫国等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10名,宣讲师们从党的理论,文明交通,惠民政策,未成年保护照片,移风易俗等方面开展线上乡下各类宣讲200余场,宣讲受众人数达10万余人。(八)为进一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和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宗教渗透、宗族势力等,反对非法宗教,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新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今年来我市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实践动,共计开展宣传活动2场,悬挂横幅20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宣传彩页2000余份、反邪教小册子3000余份,摆放宣传展板80余张,利用微信推送国家安全等宣传内容3篇。(九)文明实践基地活动开展:1、兴平市图书馆作为文明实践基地,致力于推广阅读文化,提高公众素养,传承中华文明,通过定期举办主题阅读日、主题讲座等活动,累计接待读者5万9千人次,吸引了大量读者参与,有效提升了公众的阅读兴趣和素养;并多次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和文艺下乡,让群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有效传承了中华文明。2、茂陵博物馆作为文明实践基地,以保护茂陵遗址文物、传承西汉历史文脉为宗旨,致力于开展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青少年教育等多元化教育活动共计15余场次,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3、魏野畴展示中心作为文明实践基地,以魏野畴烈士的生平事迹为核心,通过展览、教育等多种形式,致力于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60余场次,接待党员干部和群众超过1万人次。(十)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宣讲师”宣讲情况: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宣讲师”两名同志,力争做好党的喉舌,尽最大能力宣讲党的政策、宣传公益精神,传播正能量,于2024年共计宣讲20余场。(十一)开展2024年“兴平好人”评选活动:共评选出见义勇为好人1名;助人为乐好人2名;诚实守信好人2名;爱岗敬业好人2名;孝老爱亲好人13名。通过广泛宣传好人精神,带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以受表彰的先进典型为榜样,认真学习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不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为兴平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实现新跨越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支撑。二、工作成效1、全年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活动超10000余场,直接服务群众13.7万人次;2、创新推出“文明实践活动月”实践活动主题月,统筹全市文明实践所(站),激活全市文明实践志愿者生命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全面深入全市各镇、街道整治婚丧陋习,文明祭祀满意度达95%,移风易俗成效显著;4、首创“宣讲师”体系,线上线下宣讲覆盖超11万人,市民文明素养指数提升18.6%;5、2024年3月中共咸阳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兴平市图书馆和兴平市魏野畴事迹展室为全市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树立明实践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6、在咸阳日报发表文章共计4篇,兴平融媒体发布移风易俗倡议书3篇,其他新媒体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5篇。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工作力量配备不足。目前上至市级部门、下至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缺乏专职文明实践工作人员。镇(街道)文明实践所工作基本都是由文化站工作人员负责,人员身兼数职,难以常态化开展工作。村(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缺乏现代化办公技能,策划组织文明实践活动更显被动,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多数自然村常住留守人口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占大多数,组织参与文明实践行政推动仍然是最主要的动力,群众的主体性还有待激活,农村志愿服务理念还有待提升。(二)影响力与参与度不高。1、群众参与度不高:尽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党员干部中知晓率和参与度较高,但普通群众的参与度仍有待提升。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大意义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导致参与热情不高。2、影响力有限:虽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可能还不够广泛,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活动的知晓率和影响力。(三)基层实践站所活动创新宣传力度有限,延续传统举办活动模式,缺乏大胆创新性。四、改进措施(一)激活服务留守群体,关注留守群体需求,开展贴近群众生活的实践活动及宣讲活动,兼顾服务与参与感,增强参与动力。(二)加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宣传矩阵,运用网络与发放纸质宣传活动手册同步进行;结合农时与节日相结合,增加开展以“农”为主的实践活动。(三)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学习、创新活动形式并积极融入地域文化。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继续深入宣传宣讲工作。采取“宣讲+文艺+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宣讲志愿服务。1、宣讲形式多样化:(1)互动宣讲: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增强参与感,如“微宣讲”“故事会”等。(2)情景宣讲:结合小品、情景剧等艺术形式,生动展现宣讲内容。(3)网络宣讲: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扩大覆盖面。(4)典型宣讲:邀请先进人物分享经验,增强感染力。2、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化、多样化:(1)文艺演出:通过歌舞、曲艺等表演,寓教于乐。(2)主题创作:鼓励创作与宣讲主题相关的文艺作品,如歌曲、诗歌等。(3)文化展览:举办图片展、书画展等,直观展示宣讲内容。(4)影视作品:播放相关影视片,增强宣讲效果。3、服务形式贴心化:(1)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2)便民服务:设立服务点,提供义诊、理发等便民服务。(3)结对帮扶:与困难群众结对,提供针对性帮扶。(4)线上服务: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政策解读等服务。(二)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开展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帮扶、共建共享,组织文明单位结合单位特色、行业特点,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文化、卫生健康、法律服务、科技助农、文明风尚等志愿服务,帮助基层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让文明实践阵地活起来、实起来。(三)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群众参与度:1、扩大宣传覆盖面: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如社交媒体、社区公告栏、宣传册等,广泛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活动,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2、开展特色主题活动:结合兴平市的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策划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如“乡村振兴·文明同行”系列活动、“传统文化进万家”等,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四)深化移风易俗行动:红白喜事:推广红白理事会+家宴中心模式,制定标准化流程,力争不出现年内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等现象。(五)开展全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国文”创建小组是全市八项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专班”的一个专项小组,2025年,我们将锚定两个目标参照三类体系(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及测评要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指标体系及测评要求、陕西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重点抓好11项活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