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吴起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编制园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园区招商引资及投资项目的选择、审定和报批;园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与管理;园区企业项目的管理、协调、监督和服务。 | |
住所 | 吴起县工业园区公共服务中心210室 | |
法定代表人 | 艾鑫 | |
开办资金 | 17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吴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80万元 | 250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吴起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公益 | 从业人数 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一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以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为目标,围绕强化经济调度、加强对外合作、做好项目包装三项重点工作,以及创建工作的具体内容、责任主体、时限要求制定了《吴起县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方案》,全面启动了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工作,目前完成了创建材料的编制,已上报省政府认定批准。(二)、招商引资卓有成效。按照“2+1+N”产业集群构建目标,动态完善“两图(产业链发展全景图、现状图)两库(招商项目库、目标企业库)两池(资金池、人才池)”建设,建立项目线索预审及项目评审会制度,紧盯目标企业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填空招商和叩门招商。园区外出招商洽谈15次,拜访有意向企业58家、线上对接企业1家;邀请来吴洽谈企业19家,招引落地企业6家,签约总资金57.57亿元,争取中省市资金5850万元,圆满完成了招商引资年度目标任务。(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责任人头化”的工作要求,通过建立“项目六制(清单制、专班制、调度制、通报制、考核制、问效制)”机制,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完成了农副产品加工及装备制造片区双回路电路改造;能源化工产业园道路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投标;能源化工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厂建设项目、再生水管线工程建设项目、供水站及供水雨水管网建设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二是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项目梯次成长计划等具体措施,做好项目招引、建设、培育、投产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招引的重点项目延长石油25亿方天然气净化厂已投产运行,吴起京润20万吨混合轻烃分离项目中交,延安汇能达100万方天然气调峰储备站项目、陕西油气田设备制造科技开发项目、鹏银西北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吴起德金特车改造项目、吴起250MW/750MWh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华能吴起150兆瓦风力项目、蓝奥100兆瓦风电项目、菌光互补零碳示范园项目等均稳步推进。同时,完成2025年度项目储备工作,上报储备能源化工产业园危化品停车场、事故水池等基础设施项目5个。(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创新工作载体。园区紧扣企业发展难点堵点痛点,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行优化营商环境“三个三”工作法,实施科学规划引领、注重设施配套、优化服务中心“三项措施”夯实园区承载平台;建立领导干部帮扶,“一站式帮代办”、“政金企”对接“三个机制”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设立“企业家接待日”、“企业无检日”、“入企会商”“三项制度”服务企业长足发展。二是盘活公共资源。积极盘活园区公共服务中心行政办公场地办公房90间,为企业提供办公、会议和商务洽谈等服务。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完成了民营企业之家、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园校企联盟等阵地建设,同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人社局、县疾控中心、农业银行等单位部门开展服务企业活动5次,走访民营和小微企业33家,为3家公司提供融资贷款6.25亿元;发布各类招聘信息7次,组织现场招聘2次。(五)、党的建设成效显著。围绕主题教育成果巩固与党纪学习教育、深化“三个年”活动相结合,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统筹兼顾,一体推进。一是思想政治建设。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及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等内容开展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提高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二是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方案,开展“三亮三比三争当”活动,各部室同管委会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党员干部做出了履职承诺,深化党员“揭榜挂帅”向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拓展,在圆方集团各党支部采取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措施,结合生产开展党组织活动,强化党组织在企业生产中的引领促进作用。结合干部业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采取“周例会”、“业务大讲堂”等形式,对园区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业务办理等内容进行系统性学习,开展各类集中学习培训20次,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理解把握和落实政策的能力水平。三是党风廉政建设。按照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要求,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工作,园区管委会同各部室签订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对年度工作进行了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集中学习12次,党员干部亮出了工作任务和服务承诺,亮出问题短板5个,现已全部整改到位,切实破除“虚粗拖”作风顽疾。四是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企业和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改革、网络安全等内容的宣传与监管,强化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全年发布园区动态信息97条,在县以上主流媒体上稿12条,切实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六)、其他工作有条不紊。一是帮扶工作。按照部门驻村联户帮扶工作要求,制定了年度帮扶计划,针对春耕农户农资缺乏联系企业为小口则村捐助农资2万元,针对今年强降雨天气为小口则村委会捐助救灾资金2万元。二是法治建设。全面落实“八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按照普及安全环保知识、强化安全环保意识、落实法制政府建设工作要求,结合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开展法律宣传进企业等活动5次,组织领导干部开展旁听庭审活动1次。同时,加强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报送,未出现与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要求不符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三是民主政治建设。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纳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按照“统战聚力、园区搭桥、企业发展”的目标,园区设置了民营企业之家,为入园民营企业提供会务、洽谈和反映问题的平台,有效提升了园区统战工作能级。四是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环保工作责任要求,同入园企业签订了安全环保生产责任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安全生产整治提升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等活动,切实守牢安全环保底线、红线、生命线。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6.77亿元,同比增长36.28%;营业收入48.98亿元,同比增长23.20%;纳税总额3.04亿元,同比增长33.99%;利润总额3.18亿元,同比增长60.73%;从业人数3482人,同比增长59.4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3.22亿元。截至目前,入园企业总数突破100家,同比增长28.21%,其中五上企业28家,同比增长55.56%;规上工业企业18家,同比增长63.64%;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同比增长60%;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同比增长80%。三、存在问题产业优势不强、企业关联不足、企业规模偏小、基础设施滞后、专业人才匮乏、体制机制不活、服务功能不优。整改措施(一)提升产业优势。深入调研规划,明确产业定位,结合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优势,制定精准的产业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产业。(二)增强企业关联。围绕主导产业,制定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吸引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协同效率。(三)扩大企业规模。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吸引外部优质企业和资金入驻,带动本地企业发展。筛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本土中小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提升实力。(四)完善基础设施。结合区域发展需求和产业布局,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建设重点和时序,对园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五、下一步工作计划2025年,园区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全面落实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六四”工作布局,紧扣县委“六项战略”,坚持“全市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全省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全省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西北地区石油服务行业示范基地”发展定位,聚焦“产业提升、创新领航、服务跃升”核心任务,重点实施产业升级提质工程,推动经济指标实现大突破;实施招商引资提标工程,推动项目招引实现大突破;实施项目建设提速工程,推动落地转化实现大突破;实施政务服务提档工程,推动营商环境实现大突破;实施改革创新提效工程,推动发展动能实现大突破;实施功能配套提优工程,推动园区形象实现大突破;实施党建引领提升工程,推动基层治理实现大突破,奋力把园区建成“五集五区”式新质工业园区。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06月,被省工信厅授予“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争先进位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4年07月,县工业园区油气产业集群被省工信厅评审认定为“2024年度陕西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12月,县工业园区被市政府认定为延安市五星级工业园区。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