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第一小学

榆林市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3-28 10:53
单位名称 榆林市第一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新楼中巷74号
法定代表人 白刃
开办资金 184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22.28万元 1339.88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第一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15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党建引领,赋能学校发展学校党支部紧紧围绕“红铸师德乐雅齐辉”的党建活动主题和“3X+”党建工作模式,做到了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品牌建设相结合,在榆阳区“分类指导、争先进位”工作中脱颖而出,荣获了“一类党组织”的殊荣,并于10月31日荣幸地承办了全市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现场观摩会,赢得了上级领导与同仁的高度赞誉。(二)强化队伍建设,筑牢教育基石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创新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集中培训、过程督导、班主任交流会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不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拓宽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评选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教研组、优秀年级组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二是实施“青蓝工程”,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学校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组内教研课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培养模式,本年度共有360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实现专家引领、学思结合、研行并重,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三)深耕课堂教学,提升教育质量一是以赛代练,积极打造高效课堂。学校教务、教研、年级组多部门联动,通过组织开展“教研课”、“二年级家长进课堂”、“思政大练兵”、“新媒体、新技术应用课”、“教学能手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不断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强化常规管理,夯实教学基础。学校依据《榆林市第一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制定计划,严格落实。校长蹲点领导、教务处每天巡课联动管理,对各类课堂违规情况及时通报,并根据情况将考勤结果纳入学期考核。三是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完善和改进《榆林市第一小学作业管理实施方案》,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分层作业新方案,设计“趣味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开放性作业,“非常规”作业,让学生各显其能。在作业数量、作业内容、作业完成的要求和标准上“分层设计”“量体裁衣”。四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在本学期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调整,除安排语数英三科外,各年级每周还开设各类特色课程,每个学生选择一项感兴趣的项目参加,学生参与率达到98%以上。课后服务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成绩,还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丰富了校园生活。(四)五育并举,培育时代英才1.德育为先,塑造良好品行学校始终将德育工作置顶,通过丰富多元的德育活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一是抓常规,养习惯。扎实推进思政课程建设,以“三个课堂”为载体,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体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二是建队伍,共成长。学校继续强化班主任队伍、少先队阵地建设。学校利用每周的班主任例会总结分析上周工作,找出差距并提出本周工作重点,让班级管理工作更明晰,有效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三是以活动,促发展。学校德育处、少先队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让全体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锻炼、发展。扎实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家风家训系列等活动,加强家校联系,加深家校沟通。2.体育品质,拥抱阳光健康学校开足体育课;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跑”起来,“跳”起来;积淀体育文化,组织各类“赛”事;3.艺体活动,展现年少风采学校持续开展“新华美育”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唱”“写”“读”等常规工作,学校多措并举:举行“童心筑梦强国有我”迎国庆合唱比赛;举办第12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书法绘画摄影、美术设计、课本剧表演大赛;4.劳动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劳动育人模式。劳动教育课有计划有实践作业,在学校没有劳动实践基地的窘况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起来,在家里、社会中进行劳动实践,积极承担家庭劳动,深入社区参与志愿服务等校外劳动,每周安排一节劳动课,由班主任上课,在具体的教室卫生打扫中、环境区卫生清洁等方面给予更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真正将劳动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五)改善条件,营造育人环境1.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学校持之以恒地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一年来,学校紧紧把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拓宽渠道,寻求多方支持与协助,以全面优化校园硬件设施。得益于上级领导的深切关怀与鼎力支持,更换了部分学生桌凳,维修了楼顶防水设施,改造了音乐室与舞蹈室等。为师生创造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教学与学习环境。2.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多管齐下,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为学子们提供优质的育人氛围。比如,改造升级了学校文化长廊,丰富了墙体文化建设,增购图书1200册,将闲置的部室充分利用等工作,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最适宜的发展空间。(六)守护师生,构建平安校园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积极创建平安校园,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加强制度建设,制订应急预案,落实安全责任。与教师、学生家长签订各类安全责任书,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告知家长相关安全注意事项;制定安全工作制度和值班管理制度等,坚持领导、教师值周制度,挂牌上岗。还通过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传染性疾病等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校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坚持做到一天一小查,每月对学校进行安全大检查,并建立安全台账。组织防火等逃生演练,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预防教育。狠抓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严格督查后勤管理工作,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及时排查校园矛盾纠纷,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过去的一年,尤为值得骄傲的是,在2024年榆阳区质量测评中,学校在三十多所学校中稳居第二,荣获榆阳区委区政府颁发的“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星级学校”称号;郑怀德等四名教师在2024年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杜雅楠荣获榆林市新时代好教师荣誉称号、曹振艳老师荣膺榆阳区“道德模范”称号。三、存在问题一年以来,我校各项工作在耕耘中渐渐完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在学生思想、行为习惯养成上还应不断加强教育督促;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和师德等方面还需要我们去不断自我认识、自我提高。四、下一步打算积极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继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老师们尽可能地创设学习提高的机会。组织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和研讨活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逐步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1.师德建设提升年根据《榆阳区教体局党委2025年工作要点》和我校2025年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组织开展“明初心,守廉洁,扬正气,向未来”党风廉政建设暨师德师风建设集体廉政谈话活动,坚决杜绝任何一位教师统一或指定购买任何资料、书籍,规范从教行为。2.规范管理突破年坚决按照教体局计划人数招生,严格控制班级人数,均衡编班。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籍管理工作,坚持“一生一籍,籍随人走”,严格规范转学条件和程序。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规范请销假制度。3.条件改善加强年继续强化后勤内部管理,在厉行节约的基础上为师生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使后勤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等方面再有新突破,今年继续为师生解决一件急难愁盼的实事。4.教育质量稳控年持续推进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和“新教育”实验工作。扎实开展课堂教学:语文学科夯实课本内容,完成上级配送的各种配套教材;数学夯实计算功底;英语过好单词关,其他学科抓好随堂课教学,并指导各类艺体活动的开展。配合教体局完成平行教研和垂直教研,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做好入校课程和离校课程。不断优化改进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策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中取得可喜的成绩。过去的一年,是我们上下一心、携手并进的一年;过去的一年,是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一年。新的一年,我们将深刻反思,总结经验,明确方向;新的一年,我们将开启新的篇章,砥砺深耕,笃行不怠。愿我们同舟共济,团结合作,让一小的明天因我们而更精彩!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