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现报告如下: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重要指标完成情况。1.2024年门诊人次19860人,住院人次3人,宫腔镜手术人数23例。人流、上取环术209例。2.孕产妇早孕建册率为97.4%,产前检查覆盖率为100%,产后访视率为99.58%,高危孕产妇管理率为100%,住院分娩率为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为98.6%,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7.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88‰,婴儿死亡率2.88‰,新生儿死亡率0。(二)公卫指标完成情况。1.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累计建卡613人,健康管理613人,健康管理率100%,高危孕产妇管理290人,管理率100%。2.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健康管理7943人,健康管理率98.6%;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筛查覆盖率98.6%,视力检查出不良40人,视力不良率2.7%。3.0-36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健康管理5335人次,管理率96%。4.药具服务管理情况。发放避孕栓270盒、避孕凝胶795盒、避孕套54件(108000只)、避孕膜495盒,口服药265盒。5.妇女健康促进项目。一是完成宫颈癌筛查2196人,完成率100%;查出高危型HPV病毒感染356人,感染率16.2%;液基细胞检查275人,阴道镜检查125人,病理检查91人,查出低级别病变10人,高级别病变15人,查出子宫内膜癌1例;二是完成乳腺癌检查2196人,完成率100%,乳腺彩超检查2196人,检查率100%,乳腺钼靶检查63人,乳腺病理检查13人,查出乳腺癌患者1人。6.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新增叶酸服773人,服用率99.48%,依从人数735人,依从率95.08%,无出生缺陷发生。7.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孕期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613人,筛查率100%;有梅毒感染孕产妇2人,孕期均给于了规范性治疗,乙肝阳性孕产妇11人,乙肝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11人均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阻断,并按期完成随访管理;未发现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无感染儿童。8.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工作。产前筛查696人,筛查率100%。其中:唐氏高风险和临界风险共计52例,转诊52例,确诊0例;神经管畸形高风险0例,转诊0例;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694人,筛查率100%,复采G6PD(蚕豆病)1例,确诊0例;复采PKU(苯丙酮尿症)2例,确诊0例;复采TSH(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4例,确诊1例;免费新生儿听力筛查689人,筛查率99.3%,确诊0例;免费先心病筛查694人,筛查率100%,无确诊。9.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480人,孕前检查率98.7%,筛查出高风险人群9人,全部进行跟踪随访,随访率100%。10.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1-12月完成免费婚前健康检查962人,婚检率88.1%。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发放婴幼儿辅食营养包9317盒,覆盖受益儿童1334人,覆盖率96.8%。(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1.二级妇幼保健院创建和手术室达标顺利通过市级验收。2.严格高危孕产妇五色管理,充分发挥“三级”网络作用,保证了母婴安全。3.规范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增加办理人员人脸识别系统,防止套办、假办现象发生,全年,共领取空白证350份,使用347份(其中:首次签319份、补发18份、换发7份、作废3份(费证率为0.86%)。4.加强托(育)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一是春、秋季多部门联合督导检查,对提出的问题督促限期进行了整改;二是通过远程继续教育“妇幼云”平台,对托(育)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卫生保健管理负责人等77名人员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培训,并发放合格证书;三是及时组织开展三年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评审工作;四是对县城5家托幼机构开展卫生保健知识讲座8期。五是春、秋季新入园1073人,组织健康体检共1073人,体检率100%;六是全县在园儿童健康体检4057人,体检率达98.9%,5.持续妇幼保健队伍建设,规范妇幼项目培训,全年召开妇幼专干工作例会3次,项目培训5次共计200余人,保证各项服务规范实施。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二级保健院达标,调整了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增加了服务内容,服务群众覆盖面扩大,形成了功能较为完善的服务机制,全年来各项公卫服务项目和业务工作运行情况良好,妇女儿童健康保健质量大力提升。2.持续加强对全县高危孕产妇严格实行五色管理,对高危孕产妇实行跟踪式分类管理,全面无孕产妇死亡发生。3.加大对托(育)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提高了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员服务能力,降低儿童传染疾病和不良安全事故发生,按期组织开展入托、在园儿童健康体检,筛查出体弱儿183名,并对筛查出的疾病和缺点及时给与干预建议,保证儿童健康成长。4.全年召开妇幼专干工作例会3次,项目培训5次共计200余人,开展大型健康教育宣传活动9场次,累计受益群众5000余人,发放宣传折页、册、手提袋等共计10000万余份,开展妇女儿童义诊活动3场次,受益400余人。5.其他综合管理工作完成情况。一是优化内部绩效考核管理,改善服务模式,有效提升妇幼卫生工作管理质量;二是认真执行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基本药品网采制度;三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结合中心工作实际,定期开展巡查、检查,维护水、电、消防设施,保证安全生产平稳运行;四是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加强人员培训,保证安全诊疗环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问题。目前影像诊断、儿科、儿保等专业技术人员断层,严重制约了服务能力提升和业务的发展。2.妇幼信息化落后问题。合并以来,由于经费短缺问题,HIS诊疗+公卫系统落后,导致门诊、辅助检查等科室信息资源不能共享。3.服务人群不稳定问题。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加大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定期随访难度,导致服务工作推进难度增加。(二)改进措施:1.结合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体系,多方争取帮扶政策,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能力。2.结合实际情况多方筹措,争得上级部门支持给予人员及医疗设备配置,更新部分医疗设备,达到信息资源共享,以适应业务发展要求。3.优化服务流程,推广“互联网+妇幼服务”加大妇幼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破解外出务工人员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定期随访难的问题。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强化机构职能,抓好妇幼保健管理。持续抓好妇女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工作宣传动员,争取多部门配合助力,将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做好孕产妇健康管理,重点对高危对象进行专案和孕产期跟踪管理,同时加强人口流动妇幼项目管理工作,全方位保障母婴安全。(二)稳步推进保健和医疗业务融合发展。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持续推进中医科室建设,做精做专小科室,落实“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策略。增加妇科、儿科住院收治,提高妇科、儿科诊治能力,满足更多妇女和儿童的医疗保健需求。进一步推广中医药儿童保健药浴、推拿、中药贴敷等服务,优化儿童洗浴工作流程。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升妇幼保健综合服务能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患者满意度。推进诊疗信息化建设,优化服务资源,便捷患者服务,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患者满意度。(四)保障母婴安全,转变服务方式。加强以母婴安全保障为目的,保障妇女儿童健康为抓手,规范开展各项目服务工作,加大宣传、培训、督导等工作,扩大妇女儿童等受益对象范围,及时为不同层次的对象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五)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激励分配机制,实现多劳多得,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六)加强人才引进,优化技术人才结构。力争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加强人才培养,继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流程,确保各项妇幼保健服务规范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