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略阳县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编制全县行政服务体系建设规(计)划并指导实施;制定各镇、部门行政审批、行政服务网上申请、网上预审、网上审批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为县上确定的招商引资、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绿色通道,代办行政审批事项。 | |
住所 | 略阳县城南街(原三中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徐永强 | |
开办资金 | 1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略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08万元 | 22.5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现报告如下: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围绕“一门一网一次”工作开展情况。认真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全力推进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最多跑一次”,县政务服务大厅共进驻40个部门单位和1个分中心,全县发布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1972项(含行政处罚事项126项),现已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1834项,马上办1634项,一次办1227项、就近办1491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法定范围内压缩78.76%,网上事项占比达99.34%。在大厅增设电力、园区、应急、生态综合窗口,通信综合窗口,金融综合窗口,司法局、退役局、财政局、经贸局、气象局综合窗口,水务公司、供暖公司公共服务窗口和高效办成一件事、办不成事综合咨询等窗口,全面优化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二)围绕“网上办、掌上办”工作开展情况。以我县数字经济工作为契机,主动和汉中浪潮政务服务网络公司对接,县级部门已全面将事项流程配置完成,并于4月中旬已正式上线运行,12月10日前镇(街)事项流程全面配置完成并正式运行。镇(街)便民大厅共受理政务服务事项4189件、办结4186件,办结率达到99.93%。这一高效率的办理结果充分证明了“网上办、掌上办”模式的可行性和高效性。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我们不仅提高了政务服务的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还有效减少了群众的办事成本,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三)围绕“帮代办”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提升帮代办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成立了专业的帮代办服务队伍。致力于为重点项目和办事群众提供更加贴心和高效的“一对一”帮代办服务。2024年,我们已经成功完成了2050余次的帮代办服务,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需求和情况,确保了办事群众能够得到及时和准确的帮助。(四)围绕指导镇(街)办理政务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全面梳理出下沉延伸的高频事项36项、办事指南和办事流程,按照有关要求持续推进跟岗学习活动,已有11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跟岗学习,中心安排业务科工作人员到镇(街)业务指导4次。(五)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在县政务服务中心明确了“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模式,选派了一名专职人员负责“一件事”集成审批的咨询、受理、协调、证照免费邮寄等,为企业群众提供便利。二是针对上年度15个“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事项牵头单位的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召开了工作推进会2次,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牵头单位进一步优化改进措施。2024年,全县各部门线上共办理949件,线下共办理办理“一件事”1579件。(六)围绕开展一把手“坐窗口、走流程”活动开展情况。在体验活动中,部门一把手领导从三个角度来感受,以企业群众身份走流程,准确了解办事难点,感受办事的便捷程度。以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感受申报环节、办理顺畅程度等方面的优化。以局长身份来监督检查,感受窗口设置、事项进驻的合理化程度,监督大厅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年底,24个部门一把手已全部完成“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体验活动。(七)“好差评”工作开展情况。按照略阳县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制度(试行)》先关要求完成市县“好差评”系统对接,不管是网上办理还是窗口办理,从事项受理到办结出证环节、多途径均可实现企业、群众的公开评价。企业和群众接受政务服务后,可选择政务大厅窗口系统服务评价器、评测表、投诉电话、意见箱等,线下线上多个途径对服务事项、办事流程、服务效率、工作人员态度、服务水平等方面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进行评价。全年共完成评价7371件。(八)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持续开展延时、预约、上门、代办等特色化服务,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便利。坚持每月、每季度对各进驻单位窗口业务办件情况进行统计,建立窗口业务办件数据统计台账。及时对窗口受办理事项临期未办结、逾期未办结等情况预警提示和跟踪督办,坚决杜绝久拖不办、办而不结的现象发生。同时,从作风纪律、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奖励加分等四个方面内容实施考核,评选出9个优质服务窗口,15个优质服务标兵。(九)坚持严的基调,加强大厅管理。一是完善考勤与请销假细则,明确迟到、早退、旷工界定标准,规范请销假流程;二是采取定时与不定时巡查结合方式对大厅进行每日至少4次巡查,严格执行智能打卡系统,按月进行统计考勤并通报原单位;三是示范引领,每季度评选出3个优秀窗口和5个优秀标兵,截止11月底共评选出9个优秀窗口和15个优秀标兵;四是定期召开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例会或学习会,学习政务大厅相关制度及业务知识,其中开展干部讲业务活动16期;五是做好大厅后勤保障工作,及时更换耗材,发放办公用品,在休息区设置茶水区、药品区等,努力打造干部舒心的工作环境,群众满意的办事环境。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年来,业务股在县审批局的关心指导下,深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方式,加强服务监督,不断提升综合管和理服务水平,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截至11月底,政务大厅共计受理政务服务事项277463件、办结277465件,办结率100%,镇街共受理政务服务事项4189件,办结4186件。均无一起投诉举报。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进驻的多数部门单位行政审批职权分散于内设科室或下属单位,单位内部多头审批、多层次审批,没有真正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机制。加之,一些进驻部门和单位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不充分,虽以文件授权窗口审批,实则窗口无权审批,群众办事在政务大厅窗口、局办公地“两头跑”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2、窗口工作人员来自不同部门单位,素质参差不齐,行政、工资、组织关系在原单位,政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除了日常考勤、反复说教之外,缺乏直接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激励措施。窗口工作人员因长期驻守大厅,存在被原单位边缘化的倾向,影响了干部的成长进步,不利于政务服务队伍的稳定和服务水平的提高。3、“好差评”自4月份由“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更换为“汉中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后,汉中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好差评”软件与单位硬件无法兼容。(二)改进措施:1、改善单位内部多头审批、多层次审批,尽量真正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机制,对进驻部门和单位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充分,尽量杜绝群众办事在政务大厅窗口、局办公地“两头跑”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2、提高管理质量,对窗口工作人员实行奖罚制度,统一考勤考核,以便于政务服务队伍的稳定和服务水平的提高。3、更新网络系统抓紧完善好差评。对服务器进行升级和扩容,增加内存、优化网络带宽,提升系统的处理能力,解决系统卡顿问题。根据用户反馈,梳理出急需完善的功能清单,制定详细的开发计划。重新设计系统界面,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界面的友好性和易用性。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进一步梳理进驻事项,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工作机制,进一步梳理部门、镇(街)进驻事项清单,在现有“36+N”的基础之上继续完善高频服务事项,切实为镇街精准赋权积极推动乡试乡办不断完善基层便民服务体系,为基层减负增效。(二)积极与省市主管部门对接,推动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督促部门梳理完善陕西省政务服务中控平台信息要素,为下一步实现“不见面审批”“掌上办”等工作奠定基础。结合“好差评”服务评价,督促部门窗口、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切实做好“一事一评”、信用公开和政务公开相关工作。(三)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推动“综窗改革”工作,在县本级政务大厅设置公安、税务、民政等专业服务窗口,设置大厅设置8个无差别综合窗口、6个分领域窗口和6个特色服务窗口,实行无差别收件、预审、转办、出件,实现由“多窗”向“一窗”转变。(四)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四项制度”,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为更多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便利,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