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第九医院(西安市铁路中心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病科、肾内科(含血液净化)、呼吸内科(职业病专业)、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神经外科、骨外科、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整形科、妇科、产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耳鼻喉科、传染科、小儿科、麻醉科、结核科、药剂科、检验科、输血科、放疗科、放射科、核医学科、病理科、中医科、针灸科、急诊科、理疗科、预防保健科(妇女保健专业、儿童保健专业)、计划生育专业、新生儿专业、介入放射治疗专业、内窥镜专业、CT专业、心电图专业、脑电图专业、B超专业、铁路信号厂卫生所、铁路结核病防治所的诊疗与护理·医疗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 |
住所 | 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东段15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冯占伟 | |
开办资金 | 12572.6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3297.76万元 | 115312.75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第九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92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基本运营情况2024年总诊疗人次584013人次,出院患者54154人次,住院患者手术7051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4859台次,介入诊疗6650台次。(二)聚焦核心,不断夯实党建“责任田”院党委充分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五大职责,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顺利完成院党委、纪委的换届改选工作。聚焦关键环节,强化监督实效,开展提醒谈话41批次,各类监督检查330余次,重点岗位轮岗17人次。(三)紧扣主责,谋求质量新突破1.完善医疗、药事、病案质控等相关制度,持续开展业务查房、交班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医疗文书专项检查等,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与效率。2.完善学科体系建设,调整重症医学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普通外科、消化内科(感染性疾病科),增设运动医学与关节外科,增加120院外站点一个,扩大急救服务能力辐射圈。3.医院通过中国医师协会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专家组2轮评估,住培管理体系得到全面提升。高标准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设置实训室及模拟腔镜室等,拥有带摄录系统OSCE考站,可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本科、研究生教育及临床实习生各项技能操作与临床模拟带教需求。4.全年立项科研项目15项;开展临床研究项目3项,发表论文105篇,其中SCI19篇,马静文博士研究成果入选2024年北美放射学会年会壁报展示;成功举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第二十次烧伤与创面修复学术会;承担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1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7项,科协项目1项。5.落实护理三级质控,完善制度、应急处置预案等300余项;规范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主动报告470例;完成护理教学及业务查房共96次;开设护理特色门诊6个,年诊次17844人次;培养专科护士28人,开展两期护士长岗位胜任力培训班。(四)实干为基,拓展运营新思路1.发挥绩效杠杆作用,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强化运营管理理念,用数据指导运营,有效地激发了职工积极性。2.完善全面预算、内控、验收、资产配置、内审等管理办法,加强预算监督,严格收支管理、资产管理,有效控制医院运营成本。3.梳理DRG支付数据,开展合规收费宣讲专题培训,核查收费项目,及时纠正违规行为。4.修订《西安市第九医院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规范医院院内采购程序,设置专用开评标室,重新遴选招标代理机构,确保招标采购规范安全。(五)以勤为本,助力新质生产力1.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引进眼科、放疗科客座教授;全年招录各专业108人,其中硕士50人,高层次招聘1人。马楼艳获西安英才计划菁英人才及高层次人才项目。同时,聘请专业团队,以“激发新质生产力,打造学习型医院”为主题进行管理能力培训,多渠道促干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2.优化门诊布局,新增专病门诊19个,开设门诊(MDT)17个专业,为疑难危重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修订完善门诊管理制度流程、应急预案92个。3.加快信息安全、重大信息化建设进程,完成互联网医院建设。4.围绕平安医院建设目标,加强行风建设,深入开展清廉医院建设、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及医疗领域群众身边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规范权力运行规则和内部监督机制,畅通举报途径,抓早抓小,净化医疗氛围,回归医疗本质。5.标准化建设警医共治室,完成一键式报警装置;加大检查力度并强化值班值守;持续改善就医环境,拆除原住院二部及CT磁共振楼、放疗楼,进行南门重建、南广场绿化、休闲区建设等,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优美的环境空间。(六)文化聚力,构建发展新格局关心关爱职工,为职工购买医疗互助保障险;开办暑期职工子女爱心托管班;慰问困难职工、高考职工子女;发放生日卡;开展暑期送清凉活动;开办职工之家,丰富职工娱乐生活,缓解工作压力。二、取得社会效益(一)2024年医院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导向,引入第三方满意度测评,落实九项惠民举措,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新体检中心投入使用,提升了医院的形象与口碑。(二)医院连创佳绩,成果丰硕,获批西安市博士后创新基地;新签订医联体成员单位27家,牵头成立“西安市医养结合联盟”,首家卫星医院—大明宫卫星医院揭牌。(三)专科建设多点突破,老年病科获批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康复科、超声医学科获批西安市临床重点专科;检验科通过国家认可委ISO15189认可复审;泌尿外科成为陕西省性学会老年健康分会主委单位;血管介入科成为西安市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治疗专委会主委单位;老年专科、伤口造口失禁专科获批西安市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神经外科为神经介入2024年度突出贡献建设单位。(四)“小丑医生”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陕西省首届“志愿三秦”项目大赛银奖;主题微电影《使命延伸》获陕西省二等奖。三、存在问题一是学科发展不均衡,竞争力不强,学科结构待优化。二是信息智慧化建设需持续加强,支撑精细化管理的工具不足。三是人才短缺,特别缺乏高层次人才,学科发展与人才储备不匹配。四、下一步打算(一)党建铸魂,强化政治引领。坚定政治方向,筑牢信仰之基;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基层根基;深化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二)以“等级医院复审年”为抓手,对标核心,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一是提升学科建设与质量内涵,计划引进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国家级创面修复团队,完善学科构架,谋划学科布局及转型;打造康复科+麻醉科疼痛领域治疗,探索老年病、医养结合、慢病健康管理、精神心理专业等方面业务增长点。二是完善质控体系建设,落地无纸化电子病历系统、单病种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项目,全方位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三是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增加研究生导师的专业、数量;全面投入使用技能培训中心;积极推进博士后基地建设。四是引育并举,打造人才强力磁场。精准定位人才引进和目标人才优化;推动新一轮“骨干医师培养计划”。五是创建“一科一品”标杆科室,探索“无陪护”病房服务模式;拟增设睡眠、记忆、减重、身心健康、肺结节门诊,多学科MDT门诊等特色专病门诊。六是创建“九院九月公益行”体检服务品牌;建立“百天义诊日历表”,加快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增加医联体单位(卫星医院)3-5家。(三)以“降本增效管理年”为着力点,开源节流提升运营效率。一是推广能源精细化管控,实施分区照明,应用节能设备,降低电力成本。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助力医院高效运行与精准决策。三是建立健全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体系,细化财务运行管理,健全完善全成本核算体系。(四)以“医保能力提升年”为切入点,合规使用,赋能医院发展。一是健全医保监管长效机制,优化医保服务流程,加强费用监控与管理。二是建立医院物价管理系统,强化价格培训与监督,提升全院价格管理意识和执行能力。三是完善药事管理制度,开展合理用药专项处方点评,提升药学服务能力。(五)以“平安医院建设”为落脚点,构建医院健康发展的良性生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信访、医患纠纷的调处工作。持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凝聚发展正能量,传播九院特色文化。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我单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证书有效期截至2038年10月30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