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管理服务保障。协调有关部门拟订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所监管企业业绩考核、资产及薪酬管理、经济责任审计等;文化产业发展年度考核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相关工作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朝阳路9号铜川政务大楼九楼0919室 | |
法定代表人 | 胡佳栋 | |
开办资金 | 12.1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中共铜川市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1万元 | 2.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市文产办认真落实省文产办和市委宣传部工作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聚焦文化产业发展,监督文化企业管理,紧盯重点目标任务,确保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态势。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文化体制改革纲举目张、蹄疾步稳。一是对标落实市委分解任务。以市委深改委2024年工作要点和分解落实清单为纲,对市文化体制改革小组14项任务逐项对接主办单位落实,定期收集报送台账。目前,14项任务全面完成销号,以我部名义推荐了《结对共建激活文明实践新动能》《增强“腰部”中坚力量推进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2个创新案例。二是协调推进文改小组工作。以市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议安排和《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为纲,梳理分解20项任务清单,运用“建账—反馈—销号”机制推动各成员单位落实。目前,20项任务已全面完成销号,并报送了文改小组年度总结。三是牵头梳理落实改革任务。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和市委要求为纲,形成市委宣传部《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措施的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精神贯彻落实举措明细表》,明确了16项任务分工台账和31条落实举措,积极推进落实。(二)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明确、态势向好。一是目标明。对标发展“四个经济”要求,印发区县《年度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市属国有文化企业《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明确新增规上文化企业、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长、文化及相关市场主体增长、申报省市级项目5项量化指标,细化分解为36项具体任务,做到年度目标任务明。二是举措实。运用“月分析、季调度、半年总结比亮赛”工作机制和《文化产业工作提示函》,结合专题会议、实地调研和专项督查,定期调度、分析研判、固强补弱,做到工作推进举措实。同时,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市级各有关部门(园区、景区)、市属国有文化企业及相关重点文化企业50余人参加。三是成效好。通过常态化对接统计等部门指导,长效化督导各区县、各文化企业对标对表抓落实,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做到了止滑防跌,呈现向好增长态势。对标“突破求进”目标,规上文化企业的营收增长率较往年有突破。(三)国有文化企业制度为先、监管规范。一是制度执行规范。指导市属国有文化企业认真落实《市委宣传部监管文化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各企业报告报备“三重一大”事项、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升自身运营发展水平等方面更趋规范化。同时,以周末查安全为抓手,以节假日为重要节点,通过印发《通知》、部领导实地检查,督导企业统筹发展与安全。二是专项审计有效。对监管的5家国有文化企业和文产办开展了2020至2023年4个年度专项审计,针对审计反馈问题,均建立整改台账、逐项逐条销号,促进内部管理运行优化提升。三是交流活动广泛。组织文化企业参加文博会、丝博会、鄂尔多斯文创产品推广活动周、扁鹊文化节等活动,集中展示展览、洽谈交流、招商引资,与多家外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形成定制订单,做到合作交流有成果。对标“突破求进”目标,国有文化企业监管工作稳中向好。(四)自身建设对标要求、紧抓不放。自觉落实市委宣传部关于“做示范、创一流”的要求,结合市委宣传部机关“守正创新作表率、提质增效创一流”活动和《三张清单领任务、四定管理明责任、五步推进抓落实》安排,建立市文产办周工作清单化盘点落实和周例会、月小结会、季度总结会工作机制,集体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业务政策知识,集中交流讨论重点工作的举措办法,积极参加部机关“三会一课”、党纪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和全民运动会,自身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逐步提升。二、取得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情况(一)文化体制改革有效推进。一是召开专项小组会议1次,报送改革信息12期,列出了任务清单,明确了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二是及时与承担文化体制改革任务的责任单位联系,报送改革任务进展情况4次,督促重点改革事项落细落小落实。三是对市级领导2024年领衔推进重点改革任务实行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联系制,列出任务清单,并按季度要求统筹推进。四是坚持“建账—反馈—销号”工作机制,报送改革任务台账4次,并及时起草报送了半年和年度工作总结。五是加强经验总结,向市委改革办推荐《结对共建激活文明实践新动能》和《增强“腰部”中坚力量推进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改革创新案例2个。(二)文化产业发展有效推进。积极推动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长。以推动落实《2024年度各区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考核指标》为抓手,创新推行“月分析、季调度、定期比亮赛”机制,以“比亮赛”平台引导区县、企业在交流互鉴中强化项目能力、市场行为,2024年度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8%,实现止滑防跌。积极推动省市文化产业政策项目。争取2024年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50万元、扶持项目7个,是争取项目数量最多、扶持资金最大的一年,实现了省级项目扶持区县全覆盖。组织征集申报、汇总评审公示2024年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个,涉及资金400万元。(三)评选申报工作有效推进。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是全省5个新一批命名基地之一,也是我市首获。指导推进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耀州窑文化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入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照金红色文旅产业基地、药王山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金锁关石林文化产业基地)、省级骨干型文化企业3个(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火凤凰艺术陶瓷公司、铜川市新华书店)。(四)协调指导工作有效推进。一是联合开展专项督查。将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工作一并开展督查,印发督查通知,上报督查汇报、下发督查整改问题,有效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二是“走出去”招商有效。组织企业在参加深圳文博会等活动中,以耀瓷文化、中医药康养文化等为主线,展示展品300余件、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册,与6家国内企业达成文创产品合作意向、与3家科技企业达成产品线上宣传推广合作意向。三是支持院团发展。支持改造提升铜川剧院设施,优化排练演出平台,推动优秀剧目常态化演出,音乐剧《千金方》赴京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演出,入选2024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财政厅惠民演出项目。存在问题(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面。文化体制改革面上有推进,但引导、串联的“小切口”改革实践和案例还不够。(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文化产业发展抓重点带动、补短板提升的办法、措施还不够,规上文化企业培育有待加强。(三)国有文化企业监管方面。对国有文化企业内部制度规范化建设、增强现代企业属性和外部市场化运行发展、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指导引导还不够。四、改进措施(一)抓学习、促改革。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安排,准确把握文化体制改革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对标积极落实承接事项、探索谋划创新事项、持续推进接续事项。(二)抓对标、促发展。以省考指标最新变化为契机,谋划推进市场主体培育、项目包装策划等文化产业重点任务,加强对接、充实举措,探索推进文化产业和数字、科技、中医药康养融合业态。(三)抓重点、促规范。以制度化、规范化为原则,指导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在健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吃透政策、把握机遇,强化市场行为,提升运营发展质效。五、2025年工作计划(一)对照要求,持续认真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制定印发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发挥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统筹联动作用,通过专项小组会议、完善工作机制,协调引导各成员单位强化改革思维和改革举措,合力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强化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旅多元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二)对照指标,持续认真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修订《铜川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管理资金办法》,强化政策引导,年内指导包装省、市级文化产业项目20个。强化园区(基地)带动,联动培育市场主体和规上文化企业,结合市文化产业协会换届,组织积极参加文化类展会活动,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数字经济、中医药康养等多元融合发展。(三)对照安排,持续认真推动国资国企规范化发展。指导推动市属国有文化企业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化管理体制,加强国企党的建设。督导国有文化企业严格执行《市委宣传部监管文化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严明“三重一大”等事项请示报告,促进规范化运营、市场化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