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全市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村能源建设和监测网络建设,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研究和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开展全市耕地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导工作;指导全市农村能源管理和开发利用,开展全市农村能源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 | |
住所 | 商洛市商州区商中路22号 | |
法定代表人 | 胡海锋 | |
开办资金 | 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2.01万元 | 50.0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商洛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农村沼气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为有效防范化解农村能源安全风险,坚决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为“三农”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中心持续推行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印发了《商洛市沼气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商农发[2024]14号)、《商洛市农村沼气设施安全生产2024年度工作推进方案》(商农函[2024]230号)。建立健全监管部门倒查机制,县(区)农村能源单位和大中小规模化沼气工程责任人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建立沼气安全生产企业清单,要求业主每季度排查安全隐患,全面抓好沼气设施运行、维修维护、用户使用等全过程安全管理。全年我市无一例农村沼气不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农村能源“安全生产月”暨农村沼气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稳步推进。按照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农村能源“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陕农办函[2024]112号),商洛市农业农村《关于开展2024年农村能源“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商农便函〔2024〕150号),对全市农村沼气生产安全提出要求,中心迅速开展督导排查工作,县级自查、市级核查,共排查规模化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池1000余口,排查隐患60处,均已完成整改。强化宣传教育,技术指导,督促及时更换老旧设备,排除安全风险。发放沼气安全宣传资料,组织开展农村沼气安全现场培训会,入户现场教学等活动。设置沼气安全警示牌2000多个,把“沼气有毒,请勿靠近”“化粪窖池,当心掉入”“沼气易燃,严禁烟火”“遇险请勿贸然施救”等内容进行醒目明示,提示群众远离。有效防范了农村沼气生产过程中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农村沼气安全生产。3.认真部署,扎实推进。为了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牢抓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治责任,扎实推进“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责任落实,确保全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商洛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清单》、《商洛市2024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清单》,明确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及时完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和考核资料收集、整理、上报工作。4.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制定了《商洛市2024年度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继续通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农作物品种调整、增施有机肥、土壤深耕翻、农膜回收利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技术措施。建立示范点4处,示范面积1800亩,推广应用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增施有机肥、秸秆离田、土壤调理等安全利用技术措施。中轻度污染耕地得到全面安全利用,安全利用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指导商南、镇安两县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县项目,制定实施方案,督促项目实施。重点探索玉米、小麦主栽作物的“低积累品种+水肥调控”、“深翻耕+增施有机肥+秸秆离田”等安全利用技术模式,确保了我市耕地安全利用。5.重度污染耕地严格管控工作。对重度污染类耕地采取休耕措施,与相关镇办签订协议,共同推进重度污染耕地风险管控,督促镇、村对种植作物进行清除。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指导开展重度污染耕地超富集植物修复治理技术研究,引进超富集植物5种,试验面积15亩,探索植物提取治理修复效果。合作实施2024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产业创新链项目“陕西秦巴山区重金属污染农田长效治理技术集成示范与装备研发”,筛选适合秦巴山区的低累积油菜、玉米品种,试验推广长效治理技术。6.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2024年9-11月,对下达我市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包括44个国控点、23个省控点、40个市控加密点和10个县级点共计117个监测点位,实地采样,记录监测点基本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土壤和农产品样品信息并进行取照,完成相关资料的填报,对样品进行晾晒、制备等,并及时完成样品交接。全面完成了我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各项工作,为耕地严格管控和安全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取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1.按时完成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根据中省文件精神和相关工作要求,积极组织极各县区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对全市再生能源管理推广机构、服务体系、产业发展、农村再生能源利用和消费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按时完成了年度全市可再生能源统计报表填报上报工作。2.农业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为有效完成农业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成立了“农业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组”,多次召开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制定防控工作方案。今年全市根据普查成果对外来入侵植物组织开展常态化监测,持续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治理,不断巩固和提升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和治理水平。针对不同外来物种,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实施综合治理。如清除水葫芦、水花生、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入侵植物。在首次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后,迅速在全市启动有害物种排查工作,集中销毁公共绿地中的加拿大一枝黄花2处。在全市各镇村进行农业生态环保宣讲活动,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宣传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使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县区设有农业生态环保固定宣传专栏、常年悬挂农业生态环保宣传标语。3.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工作。按照省、市安排,依据《陕西省农田地膜残留监测技术要求》,对全市20个农田残膜监测省控点进行采样并及时对样品进行处理,掌握农田地膜污染基本情况,为地膜污染防控及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推广地膜科学利用技术,建立示范点6个,示范面积3200亩,推广加厚膜、可降解膜,探索地膜回收利用路径。4.积极完成省、市要求的其他工作。(1)具体完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制定了《商洛市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商洛市2024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参加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工作交流活动,及时掌握台账建设最新要求。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调查,详实了解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数量和利用率,完成了我市农作物草谷比和可收集系数的相关更新工作。完成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资源台账的建立并按时上报。建立商洛市2024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台账,并积极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完成各项督察检查工作。(2)根据省市要求,完成其他工作。完成全市农业资源环境统计、全国农田氮磷流失调查系统更新、依照重点阶段性的工作及时完成月报送。根据商洛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4年工作任务清单,每月对相关单位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形成工作进展情况,于每月月底前报送至市局科技宣传科。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农业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推进缓慢。农业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由于专业性较强,防控面广且前期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工作进展较缓慢。2.政策支持还需加强。我市部分三类耕地还属于基本农田,在严格管控方面与耕地非粮化整治要求上存在冲突,还需加强政策支持。2.资金投入不足。生态环保工作大多工作需资金推动,但市县财政资金紧缺,未设立专项工作经费,中省投入我市农业生态环保资金有限,部分工作推进有难度。如重度污染耕地治理、地膜回收利用、沼气设施报废处置等工作资金需求较大,工作进度受阻。整改措施:一是建议扩充部分县区相关单位编制,补充基层力量,为全面落实农业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人员保障。二是建议加大基层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增强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频次,加大与农业生态保护先进地区学习交流,力争组建一批业务强、素质高、能办事的干部队伍。三是建议市县政府协调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安全等工作;将其支出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和建设计划项目,落实配套资金,推动商洛市农业生态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四、下一步打算1.持续加强单位廉政建设工作。中心将按照上级的要求,严格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好从严治党责任,按照责任清单的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廉政教育上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加强对全体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全力打造一支“忠于职守、善于学习、勇于担当、廉洁奉公”的农村能源环保队伍,为实现全市农业能源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保障。2.持续抓好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辖区沼气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夯实责任,持续推行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将安全监管常态化,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持续抓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持续抓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重度污染耕地治理、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农膜残留监测等工作。强化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全市农环体系干部职工业务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确保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高质量、高标准进行。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