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洛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商洛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5-03-28 10:16
单位名称 商洛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村合作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管理保障。业务范围: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农民负担监管;农村经济统计管理;农村经济体系管理;农经政策宣传;农村财务管理。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商中路24号
法定代表人 刘宏超
开办资金 0.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5.67万元 115.9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扎实部署,高位推动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对农经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并深入镇村调研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二是扎实安排。局党组定期对农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采取局长座谈会、视频会、现场会调度推动农经工作。局长、分管局长不定期深入镇村督导调研,帮助基层“一线”研究解决问题。三是强化落实。印发建立土地流转合同信息备案机制、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情况专项排查方案等,组织县、镇、村逐级规范土地流转,排查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情况,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和服务,督促指导基层完成年度任务。二、多措并举,推进农经管理。一是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印发《关于加强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的实施意见(试行)》,完善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审批事项内容,并在陕西省政务服务平台内完成事项挂网。二是全面推广“陕农经”信息平台。印发《关于做好“陕农经”综合信息监管服务平台试点运行工作的通知》,在指导丹凤县做好试运行基础上,督促指导其他县区设立组织、资产录入,创建账套、银农直联,农村集体资产信息化监管得到提升。三是深入推进集中整治行动。牵头制定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方案》,组织召开部署会、推进会,推动整治行动扎实有效开展。同时,将村集体“三资”监管纳入市委巡察内容,全面提升“三资”监管水平。三、加大扶持,树立典型引领。一是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专项资金、衔接资金作用,推进重点村扶持、示范村培育、消薄培强行动,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我市镇安县“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经验做法受到省委赵一德书记批示肯定,并在中央农办《农村要情》刊载推广。二是加快家庭农场培育。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开展示范创建,规范家庭农场信息化监管,推广应用“随手记”软件和一码通赋码,提升农场自我管理水平。三是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对农村闲置资产进行摸底,通过出租、自营、联营等方式盘活闲置宅基地、农房、校舍等,建设生态田园、民宿、旅游景点,发展新型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带动群众增收。四、全面调查,摸清集体家底。一是开展清产核资。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度农村政策与改革统计年报和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3年度农村合作经济统计年报工作的通知》,组织县镇村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查,现场盘点、录入系统,账实核对、审核上报,排查问题、限期整改。二是主动调查核实。对县区上报的统计报表,随机抽取镇村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对指标理解有误填写错误的现场纠正,对弄虚作假的追责问责,确保上报数据真实准确。三是及时整改问题。针对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审核反馈问题,第一时间组织基层核实修改数据,重新上报,并提供异动说明、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等。五、健全机制,强化工作保障。一是建立专项督导验收机制。成立专项整治试点工作小组,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问题图斑整治进行指导和审核验收。二是建立定期调度机制。调度柞水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两项试点工作推进7次。调度开展集中整治排查问题、移交线索、建章立制、问题整改、为民办实事等周动态27次,月汇报8次。对中央第七督导组反馈问题、省厅移交的群众举报问题线索建立整改台账,督促基层核实处置后及时上报。三是建立通报提醒机制。针对土地流转、“陕农经”推广应用、三资监管等领域突出问题,通过会议通报、印发通报,向县委县政府下发督办函、提醒函,督促基层逐一核查处置并举一反三。六、加强培训,提升能力水平。一是加强宣传教育。结合“三下乡”、“科技之春”等活动,宣传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农村宅基地、农村三资管理等法律法规,提高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意识;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印发《“陕农经”平台推广相关政策问答》5000余份,解决基层干部在使用过程中的难点疑点。组织市县镇村农经业务人员开展土地承包流转、集体经济培育、资产监管等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三是创新培训方式。组织市县农经干部先后赴南京、青岛等地考察学习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等工作。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乡村CEO专题培训,为每村至少培养一名爱农村、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乡村经营管理人才。七、取得的主要效益(一)“两地”管理不断提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两项试点”在柞水县稳步推进。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规范管理,做到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指导服务和全过程监管。推广应用农村土地经营权出租和入股合同示范文本,组织县、镇、村三级及时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录入平台,推动建立土地流转合同常态化备案工作体系。目前,全市录入土地流转合同14718份,已备案11719份,登记流转面积74891亩。(二)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制定《商洛市2024年度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实施方案》,重点扶持丹凤、洛南县4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深化校地合作,建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研究集体经济发展。巩固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成果,接续实施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全市收益5万元以下村全面清零,收益5-10万元的村306个,10-30万元的村768个,30-50万元的村142个,50万以上的村共55个,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步入发展新阶段。(三)“三资”监管规范有序。出台《商洛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大力推广“陕农经”综合信息监管服务平台,全市1271个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制定集体经济组织章程、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全部在“陕农经”平台完成组织建立和会计账簿初始化工作,线上审批、线上支付业务有序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四)主体培育再创新高。持续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深入开展示范创建和规范化建设行动,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农业,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再创新高,今年共认定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个。目前,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200家,家庭农场2951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达到90家、60家,市级示范达到145家、98家。(五)集中整治纵深推进。牵头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合同清理,审查合同72069份,整改合同40765份;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全市财务管理不规范的33个村完成整改,追缴侵吞、挪用、截留、套取集体资金5.38万元;集中整治共排查问题384件,其中三资管理206件、惠农补贴52件、高标准农田26件、不正之风5件、其他95件,移交纪委监委160件,立案40件,处罚41人。八、存在的问题是:一是集体经济管理不够规范。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一些村干部驾驭集体经济工作能力不足。一些集体经济组织聘用的会计知识陈旧,对新实施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学习掌握不到位。二是信息平台应用不够到位。各村(社区)虽然在陕农经平台建立组织、创建账套,但一些村干部思想认识不高,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村线上审批、线上支付业务少。三是农经干部队伍还需加强。全市农经系统人员流动大,加之机构改革后镇办缺乏农经机构,农经干部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亟需强化行业监管“最后一公里”建设。九、整改措施一是加强普通法宣传,充分利用“三下乡”“科技之春”“12.4宪法日”等活动,大力宣传中央“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农村土地法律法规等,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二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指导服务工作,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发展典型。三是积极开展农经专业人才培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联系沟通机制,确保单位运转顺畅,工作落实有力。十、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步,我站将按照上级工作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市经验做法,全面加强“两地”监管,壮大集体经济,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加强农经干部队伍建设,总结提炼典型案例,进一步夯实责任、创新机制,聚焦发展、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全市农经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