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今年以来,市绩效局坚持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新时期“绩效财政”建设,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向纵深发展,聚焦重点工作、全面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2024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汇报如下:(一)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对市级所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实现同布置、同申报、同审核、同批复、同公开。年初对市级91个预算部门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355个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进行了集中审核。审核过程中,针对预算单位绩效目标编制不科学、绩效指标设置不清晰等情况,结合部门和项目实际,对绩效目标填报内容逐项校准,提出修改意见230余条,进一步提升部门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二)做细绩效自评复核。印发《商洛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23年度市级预算绩效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落实专人负责,业务科室配合,并引入第三方参与,采取业务科室初审和市绩效局复评的双重审查机制,共审核市级89家预算单位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和227个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实现了市级自评复核的全覆盖。同时,建立审核问题台账,对审核中发现的共性及个性问题逐项反馈单位,督促责任单位规范整改。(三)突出重点绩效评价。在市级各部门各单位自评的基础上,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一都四区”、持续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的项目,稳步推动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涉及部门及项目共13个。同时对近三年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四)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印发《商洛市财政局关于报送2024年市级部门绩效运行监控情况表和监控报告的通知》,对市级所有部门整体和项目支出全面开展绩效监控自评,实现绩效监控全覆盖,通过日常跟踪和定期总结分析等方式,推动部门及时纠偏,改进管理,提升资金绩效。(五)完善工作机制体制。坚持制度引领,结合实际修订印发《商洛市市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商洛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商洛市市级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修订)>》,进一步细化管理流程、操作程序,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效。联合市财政监督检查处制定《加强财会监督和绩效评价工作融合实施方案》,探索构建“监督+绩效”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管理格局。(六)提升评价结果应用。将2024年度重点绩效评价报告编印成册,报送市人大,主动在市政府网站对预算绩效重点绩效结果和部分报告进行了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下发整改通知,督促涉及被评价部门(单位)限期整改到位,核减压缩其2025年项目经费预算。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全面增强财政管理科学性。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有利于促进部门和单位不断完善内部管理,自觉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理财水平,增强财政资金分配、管理的科学性。(二)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将部门预算与部门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并进行跟踪问效,有利于整合财政资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减少财政支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最大限度的将有限资源配置到效益最佳的部门并发挥最大效益。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仍需进一步加强。需加强建立绩效目标实现进度与资金支付挂钩,项目评价结果与各部门各单位项目资金投向调整、预算增减、清理退出挂钩等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二)业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各预算部门(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大部分由财务人员兼顾,缺乏绩效管理工作经验与专业技能,预算部门(单位)对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监控认识不够到位、理解不够充分。整改措施:一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进一步优化评价结果应用机制,综合运用反馈与整改、通报与考核、与预算挂钩和公开公示等多种形式,强化和规范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安排预算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二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广泛深入预算单位及时了解培训对象基本情况和培训需求,在实用性下功夫,多讲案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空洞的理论课改变提升为实用课,切实提升培训质量。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落实事前绩效评估。将财政绩效管理的重心进一步前置,健全事前绩效评审机制,从源头推进预算和绩效强挂钩。逐步落实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将评估报告作为项目入库和申请预算的前提条件,充分运用评审结果。推进事前绩效管理成果与预算挂钩,提高预算安排的科学性、专业性和精准性。二是健全协调推进机制。积极探索财会监督与绩效评价融合监管新模式,充分发挥财会监督与绩效评价“两个引擎”在监管中的职能作用,将财会监督、绩效评价的要求贯穿到财政工作的全生命周期,向资金要绩效、以监督促管理,推动财会监督检查和预算绩效管理有效嵌入财政主体业务和财政运行全过程。三是完善建立指标体系。探索构建“一个部门一套核心指标体系”,以绩效指标为纽带,将部门职责、行业规划、重点任务与财政资金的安排联结起来,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质量。四是强化重点绩效评价。精准制定年度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方向,加大对重大政策项目的评价力度,扩大重点绩效评价范围,同时梳理归纳绩效评价分类项目问题库,强化问题整改整改落实,进一步发挥重点绩效评价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财政政策效能、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