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吴起县人才交流培训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才市场管理服务提供保障。人才市场管理;招聘信息发布;人事代理工作;各类人才招聘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学历认定;各类人事人才培训工作。 | |
住所 | 吴起县农林水牧综合大楼320室 | |
法定代表人 | 雷元庆 | |
开办资金 | 12.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吴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万元 | 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吴起县人才交流培训管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中心在县人社局的主管部门领导开展以下业务活动情况: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截至目前,累计入库托管以大中专毕业生为重点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10319份,档案信息已全部录入陕西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其中:研究生55份、本科生3876份、专科生4959份、中专生1429份(2023年新增入库托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753份,其中:研究生17份、本科生418份、专科生317份、中专生1份)。2023年累计转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379份,其中: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275份、企业85份、应征入伍19份。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室、档案工作人员办公室“三室分离”,档案室建设实现“三专”、“八防”要求。严格规范档案的接收和转递、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和归档、档案的整理和保管、档案查(借)阅服务、依据档案出具查档证明和提供入党、参军、录用、出国(境)等政审(考察)服务,全年提供各类档案服务1000余人次。(二)强化大中专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截至目前,我支部累计托管大中专毕业生流动党员726名,全部为正式党员,其中:研究生党员23名、本科生党员472名、专科生党员224名、中专生党员5人;男性党员321人、女性党员405人。当年转入党员89人,转出党员68人;预备党员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2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人,确定党员发展对象和纳新预备党员3人。建立“吴起大学生流动党员之家”微信群2个,微信群共享学习和交流讨论、会议室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等形式,组织全体流动大学生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按时按要求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每名党员至少撰写1万字学习笔记、2篇学习心得体会。同时,按照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的方式,要求全体托管流动党员在与组织关系所在地我支部保持联系的同时,积极主动就近参与社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各类党组织活动,过好多重组织生活。待具备转移组织关系条件时,及时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11月15日,支部开展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部和部分大学生流动党员参观了吴起革命纪念馆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重温了入党誓词,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发扬优良作风,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和为民服务宗旨意识。12月25日,支部开展了组织生活会,全体党员干部和部分在吴大学生流动党员在会上对照第二批主题教育要求,深刻开展了自查剖析,与会党员相互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红脸出汗”“团结-批评-团结”的良好效果。(三)全面推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事项在线办、窗口办。全面推行陕西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陕西省政务服务网、智慧延安、“秦云就业”微信小程序和“吴起人才”微信公众号,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通办”,积极推动全县各类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事项全部在线即可受理,通过入驻政务大厅窗口或网上进行在线办结,认真落实并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畅通联系服务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最后一公里”,大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三、社会经济效益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人社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高层次人才紧缺特殊专业人才引进,通过推行“一招三引”模式和设立编制“周转池”的方式,认真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放宽一允许”政策,公开招聘引进一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高层次人才紧缺特殊专业人才,全县事业单位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素质专业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2023年,我县通过各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性安置等方式新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34人,其中: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1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27人,公开招聘教师28人(高级中学20人、职教中心8人),大学生退役士兵定向招聘3人,高层次人才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招聘引进21人,国家政策性就业安置6人(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转业士官4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2人),聘用2022年服务期满自愿留任且考核合格的特岗教师134人;特岗教师招聘39人,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7人,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38人。三、存在不足及原因分析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近年来,我县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多。由于经济结构单一,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不多,吸纳就业有限,加之,机关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公开招聘人数少,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县域创业环境和创业条件差,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部分实现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普遍用工期限短、工资待遇低、稳定性差,长远生计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青年就业见习管理难度大。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后,由于个人报考各类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或者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招聘会,见习单位难以按照单位干部职工严格考勤管理,加之,个别见习单位对就业见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就业见习大学生的管理和约束还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成效。三是托管流动大学生党员人数多,居住分散,稳定性差,管理难度大,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开展。虽然我县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党员小书包”、“学习强国”、“延安互联网+党建云平台”等开展线上学习教育,但是学习教育的效果距离党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四、整改措施2024年,我们将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政策措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报到接收、档案托管、人才招聘、就业推荐、就业见习、就业创业服务等工作;二是扎实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和就业跟踪服务,全面掌握返回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做到总体数量清、专业结构清、就业状况清、就业去向清、联系方式清等。三是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多渠道、多途径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切实提高初次就业率;四是进一步强化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发展和教育管理党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和党员教育培训等工作;五是扎实做好全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招聘引进等工作,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性就业安置政策,不断补充事业单位后备工作力量,优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结构;六是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强化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积极举办人才招聘会和组织线上招聘,搭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就业招聘“桥梁”,积极组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各类招聘考试,多措并举、多策并施,力争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多渠道、多途径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切实提高初次就业率;二是进一步强化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严格按照党章党规发展和教育管理党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和党员教育培训等工作;五是扎实做好全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招聘引进等工作,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性就业安置政策,不断补充事业单位后备工作力量,优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结构;三是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强化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积极举办人才招聘会和组织线上招聘,搭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就业招聘“桥梁”,积极组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各类招聘考试,多措并举、多策并施,力争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