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靖边县> 靖边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靖边县儿童福利院)

靖边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靖边县儿童福利院)

发布时间: 2025-03-28 09:58
单位名称 靖边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靖边县儿童福利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维护儿童基本权益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提供收养服务;为孤残儿童提供养育护理、康复治疗、特殊教育、社工服务;困境未成年人保护性救助。
住所 靖边县张家畔街道办事处新房滩村海则畔移民二区
法定代表人 张世文
开办资金 24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财政
举办单位 靖边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03.87万元 2701.59万元
网上名称 靖边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业务活动以党建为抓手,强基固本为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儿童福利院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积极思考主动创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创新以“大手牵小手,党心照童心”的党建工作模式,精心培育“‘靖’待花开、‘童’享未来”未保工作品牌。以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与孤弃、困境儿童养育工作的深度融合。今年以来组织党员集体学习30次;邀请局领导讲党课3次,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4次;党员进社区“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中,我中心党员干部走进金华路社区,慰问困境儿童7名;深入开展学习党纪学习教育及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专题学习。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纪委三次全会、市纪委五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结合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儿童福利领域实际,我中心认真组织开展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有效推进,上报问题2条,已全部整改。以孩子为中心,精心培育建院以来,儿童福利院牢固树立以“完善功能、规范管理、真情奉献、争创一流”的工作准则,努力践行“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的服务承诺,力争为儿童提供集“养育、治疗、教育、康复”为一体的服务,并满足全县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收养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养护、医疗、康复、教育和培训等社会福利服务需求。取得的主要效益一是突出精细化养育服务对养育的儿童实行亲情化、家庭化和社会化三种养育模式,让每名儿童主动选择一名工作人员作为“爸爸”或“妈妈”,体验家庭式抚育,建立固定的亲子依恋关系,满足孩子情感需求。对上学儿童实行分区管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二是做实规范化康复治疗定期组织所有工作人员及儿童进行全面体检,完善儿童医保手续。对适宜疫苗接种儿童进行全面接种。患病就医儿童均存有诊断证明、病例、出院证等,并建立个人医疗档案。开展迷你厨房、超市、医院等模拟社区课程和亲子运动会活动,提高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三是打造个性化融合教育模式为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受教育权利,我中心积极与教体局、幼儿园、中小学多次协商,将22名适龄儿童就近送入靖中、六中、七中、十中、十四小、九小、七幼跟班就读,利用假期和周末针对儿童自身特点参加校外乒乓球、美术、书法、舞蹈培训班,增强儿童的兴趣爱好和自信心。已为国家特奥游泳队输送运动员1名,2名入选县残疾人篮球集训队,1名获得“全县十佳好儿童”奖项。(四)发挥未保协同工作机制创建特色未保工作模式一、打造未成年人“监护中心”,提升依法监护能力。一是阵地建设标准化。靖边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2021年11月率先在全市成立运行,与儿童福利院合署办公,正科级建制。2023年以儿童福利机构创新转型为契机,增加事业编制5名,编制总数达到11名,进一步充实了未保工作队伍。中心设置了康复理疗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教学辅导室、情景模拟室、活动大厅等功能室。二是工作平台实体化。通过制定未保工作流程,建立未保工作体系,健全未保服务指南、规范临时监护服务规程、完善儿童入院流程,打造未保文化长廊,制作未保公益宣传片;配备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护理员等服务队伍,为临时监护未成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心理调节、教育培训、医疗康复、安全保障等服务。此外,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在运转经费保证的前提下,每年安排20万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经费,确保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打造未成年人“服务中心”,积极拓展服务职能。一是未保队伍专业化。组织未保工作者、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社工、志愿者等通过全面精准排查困境儿童,对2458名纳入孤儿、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事实无人抚养、残疾两项补贴保障范围的未成年人全部建立了困境未成年人信息档案。同时根据家庭基本情况、监护状况、生理发育状况、心理和行为状况等方面开展风险类型与等级评估,实行“四色”风险等级管理,其中一级高风险92名、二级中高风险252名、三级中低风险1058名、四级低风险895名。对有特殊需求的38名未成年人实施个案管理,接受关爱服务全方位保护。二是未保模式品牌化。通过创建“靖”待花开、“童”享未来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服务品牌,建立起以“三步排查、四色管理、N项关爱”为核心的主动发现机制,依法为15名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提供了临时监护。为省残疾人运动队输送游泳队员1名,2名入选县残疾人篮球集训队,1名获得“全县十佳好儿童”奖项。三是社工服务多元化。与榆林学院社工专业开展“靖心童安”儿童暑期成长营、“靖爱同行”困境儿童关爱活动;设立榆林学院产教合作教育基地,培育服务社工组织。利用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站为儿童类社会组织入驻及开展活动提供免费场所。累计开展个案服务12项,小组和主题活动60余次,服务困境和留守儿童1650余名,实现了社会组织和困境儿童“双向赋能、共同成长”。四是实践活动个性化。根据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中心于1月开展困境未成年人帮扶慰问活动共慰问了100名困境儿童,包括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在全县范围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中选出20名困境儿童进行走访慰问;利用暑期开展兴趣小组与儿童暑期成长营,丰富困境儿童暑期精神文化生活等多项活动为我县困境儿童提供多方面的关爱提升服务。相继开展了16场校园欺凌专题宣讲和8场网络安全宣讲,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相关问题的发生、组织实施全县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培训,落实其主体责任。6月份进一步贯彻执行省、市有关“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六一”主题宣传月活动的工作要求,根据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为孩子们带去学习、生活用品和玩具以及500元慰问金,并先后组织开展了具体性系列未保宣传关爱活动。三、打造未成年人“转介中心”,建立个案会商机制。一是个案转介流程化。由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未保工作联席会议。依托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搭建个案转介服务平台,主动对接沟通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危机级别、心理状况、求助意愿三个维度,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辅导、监护指导、危机干预等差异化服务,形成“走访筛查发现→服务转介→个案精准服务→后续跟踪服务”个案服务闭环机制。二是会商机制高效化。由民政牵头,组织相关未保成员单位,不定时召开困境未成年人保护个案会商联席会议,明确复杂儿童个案的界定标准,共同制定个案会商工作方案,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高效处理困境儿童个案问题。三是个案回访经常化。充分发挥26名儿童督导员、205名儿童主任的优势,在每月对孤困儿童走访1次的基础上,对结案儿童一并回访、重点关注,必要时加大频次,及时报告发现的各类变化。今年以来,召开个案会商联席会议8次,帮扶救助困境儿童200人次,走访困境儿童2348人次。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024年我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预想要求和期望仍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院将牢固树立以“争创省级一流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信念,不断完善设施,改善儿童供养条件,提高儿童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孤残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体面生活。争取实现“让躺着的儿童坐起来、让坐着的儿童站起来、让站着的儿童走起来、让走着的儿童学起来”的目标,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抓好工作。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面1、落实孤儿、困境儿童救助保障政策,力争将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打造成为省级示范中心。2、全力配合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有关工作。3、指导乡镇设立未保工作站,协助开展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业务培训;同时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的宣传。4、联合民政局全面摸排评估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收养儿童及其他有需求的困境儿童,对有意愿入院集中供养的儿童提供服务。(二)儿童福利工作方面1、全面贯彻落实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2、争取省民政厅批准我中心为市级区域性儿童福利院。今后我中心将在民政局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用心呵护未成年人,用情关爱孤弃儿童,争取两个目标一起抓,两项工作双促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荣获陕西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2024年荣获靖边县“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2024年荣获榆林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