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气象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保障气象法规建设气象行业规划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业务管理气象科技攻关与成果推广气象宣传教育 | |
住所 | 榆阳区肤施路47号 | |
法定代表人 | 万红卫 | |
开办资金 | 1247.8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04.68万元 | 2900.0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气象局.公益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开展业务情况(一)着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科学制定《榆林市榆阳区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文件,区政府正式印发,以文件明确高质量气象事业发展工作、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更好满足榆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加快榆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气象支撑。(二)加强党建引领,开展党纪教育,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升级改造党建活动室,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党纪教育学习方案,在党支部和全体职工中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落实党的第一议题制度、“三会一课”、支部书纪专题党课、案例警示教育等活动在党员内部和干部职工中开展集中纪律教育;让全体职工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建设风清气正的气象集体。(三)以高质量项目推动榆阳气象业务能力现代化通过区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建设榆阳精密监测气象站网,提高榆阳气象监测站网密度,开发智慧气象监测平台,为榆阳气象防灾减灾提供精准高效的监测数据和服务支撑。2024年5月在市局的指导下陕北地区率先开展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监测试验;6月完成新综合业务平台改造任务;11月安装完成中国局补短板工程植被和物候观测系统及土壤水分观测仪(宇宙射线法);推进芹河新区榆阳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建设项目,为榆阳气象现代化建设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按照省市规划布局推进城市能源特种观测项目和气象科研发展。融入榆阳“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快车道,应用榆阳低空经济优势,开展“榆阳1号”无人机气象探测,在马合机场建设标准化气象站和雷达保障机场安全运行。通过以上项目为“十四五”榆阳高质量发展构建强支撑。与榆林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推进特色农业气象中心建设,拟建设和推动农业“气象科技小院”,服务榆阳“千万工程”。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一)筑牢第一道防线着力推动榆阳社会服务现代化一是健全防灾减灾应急响应和联动机制。在2023年修订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与区安委会、减灾委联合积极发挥榆阳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按照《进一步强化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暴雨应急联动机制的通知》,加强联合会商研判,强化信息共享,健全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政府快速决策调度、部门应急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推进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做好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气象保障服务,落实“智慧农业气象+”赋能行动、“公众气象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做好“双碳”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二是做好递进式气象服务工作。立足“精细服务”要求,落实中国气象局《递进式气象服务导则》,结合榆阳区情和气象工作实际,认真研究编制了《榆阳区气象局递进式气象服务工作方案》,完善明确“3161”递进式气象服务体系榆阳实践的具体工作任务,为提升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能力,全力做好榆阳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有时、有序、有迹可循。各类业务运行稳定,业务数据可用率达到99.9%以上,新增气象观测站58个,辖区内气象监测站点累计达到100个,站网平均密度达到8.3公里,各项综合观测探测设备指标均达到省局目标指标。加强综合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成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交叉互审和省级审核获好评。选派两名业务人员参加第十四届陕西省气象行业职业技能(县级综合气象业务)竞赛荣获台站赛团体奖(全省第八名)。(二)力推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气象赋能社会效益一是高质量发展人工影响天气,有效作用粮食安全。贯彻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强安全、补短板,全面开展人影安全生产整改,完成19个作业点的技防整改,安全装备提升,将弹药存储运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纳入监管流程,及时开展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和设备定期检验维修保障。二是积极推动“智慧农业+”行动。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开展旱情监测和农情调查,调查研究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气象服务需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为农气象服务精细化服务方案,为高质量的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气象服务。2024年持续开展面向农业生产主体(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1120户直通式气象服务,深化农气联系纽带,在群众中赢得好评。三是气象赋能研学旅行、宣传大美榆阳。紧抓气象+赋能旅游发展契机,继续联合军旅文化园、榆林气象学会开展双精品(气象研学精品旅游线路设计和气象科普精品课程)制定,突出气象元素,完善气象研学旅行营地气象监测设施,充分展示大美榆阳和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三、存在问题1.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员结构有待优化、激励培养机制不够灵活,气象服务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差距明显。2.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有短板。现有的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机制尚未完全打通,应进一步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立极端天气防灾避险制度。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继续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榆阳区气象局继续围绕“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强化应急值守,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吹哨人”作用,持续做好让榆阳人民满意的气象工作。在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与应急、农业、能源、交通、旅游等部门深入合作,信息共享共发,推动新媒体气象在线直播业务,推进气象行业专业气象服务,延伸“气象+”服务链条。2.强化农业生产精细化服务,保障粮食安全。落实中国气象局“智慧农业气象+”赋能行动,全面推进空地一体化气象服务系统建设,满足多种类、高时效的农业气象监测需求,强化气象高校、企业、平台合作共建,推进与中国气象卫星中心、市农气中心、榆林学院联合建立集农业科研服务的联合体,开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关键农事季节气象服务,做优做专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保障榆阳“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推进实施。3.加强气象法治建设、稳步提升管理效能。加强气象法治宣传教育,做好防雷与升放气球行业安全监管,推动多部门联合开展安全检查。维护气象行业环境和数据安全,做好气象探测环境管理保护和涉外气象探测管理。深化拓展中国气象局“质量提升年”行动和市区“三个年”活动要求,完善内部控制措施,规范部门行业行为,提振职工工作动力,提升气象管理效能,强化党建引领,夯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局继续深入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重大举措,推动“纲要”落实,按照“9119”工作法,深入践行“两个现代化”工作要求,聚焦重点工作要求,以奋发有为、时不我待的状态,以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书写好气象高质量发展榆阳答卷。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