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洛市种子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管理种子事宜,促进农业发展。农作物品种管理;及新品种区域试验;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农作物种子质量管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审核;救灾备荒种子贮备;种子生产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培训;种子信息收集与发布。 | |
住所 | 商洛市北新街东段军民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叶丹宁 | |
开办资金 | 8.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洛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7.45万元 | 106.0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在省种子站的支持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业务范围开展情况(一)工作成效1、监管效能明显增强。一是监督抽查持续加强。全市共检测农作物种子样品102份,检测项目436项(次),所有样品所检项目全部合格,全流程、全过程无异议;二是种情监测有力有序。全市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油菜种子供应充足,有力的保障了农业生产需求;三是转基因监管全面加强。全年全过程、多环节、全覆盖,共检测样品542样品次,开展专题培训4次,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140人次,做到转基因检测设备、人员全覆盖,转基因监管能力全面提升,有力保障了全市农业生产安全。2、检验能力全面提升。一是检验能力连获佳绩。我站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站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PT24-2023轮次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能力验证中再获“A”级,已连续6年获得“A”级评价;二是农作物检验站通过资质评审。今年10月份,市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站顺利完成通过机构评审。3、试验示范成果丰硕。2024年4通过省引种备案玉米品种28个,水稻品种16个;10月份通过省审定大豆品种4个,玉米品种4个。筛选出了适宜我市种植的玉米新品种3个,小麦新品种4个,推荐参加下年度陕南小麦审定试验品种2个。4、市场经营规范有序。一是备案工作持续加强。全年全市共备案1109单。其中:分支机构备案1个,委托代销备案199个,经营不在分装909个。网点备案689个,较去年413个增长66.8%。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品种权纠纷案件,有力保护生产安全。5、信息宣传全面覆盖。一是发布平台全方位。我站上半年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官网、商洛市农业农村局官网及公众号、商洛日报、学习强国、中国农业新闻网等媒体发布信息16次,超额完成信息发布任务,发布购种短信100万条;二是发布内容多角度。围绕良种推广和技术指导,发布管理技术、品种布局指导意见、品种观摩等内容,多角度广泛宣传,全力加快良种推广应用步伐。(二)主要做法1、以原生境保护为主体,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一是强化安排部署。在2024年工作要点中专题对种质资源保护展示评价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开展种植展示。在丹凤、洛南、商南、山阳、镇安、柞水6个县对种质资源进行了原地种植保护展示;三是采集制作标本。印发《关于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农作物标本征集制作工作的通知》,明确征集要求和标本制作步骤,全年共采集制作小麦、马铃薯、大豆种质资源标本25个(件)。2、以质量监督抽查为抓手,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一是开展冬春秋季种子质量抽检。分别在1月份、3月份、9月份组织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检玉米样品41份、小麦样品9份、油菜样品2份,接受委托检验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样品50份,合计102份。抽取冬季和春季玉米种子样品41份,开展纯度田间种植鉴定。二是做好转基因监管。结合春、秋、冬3季种子质量抽查活动,对抽检的种子样品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严查转基因种子非法销售,杜绝非法种子入地。5月份,对全市种子企业、农技、科研等单位的品种选育试验田和示范田块,以玉米、大豆品种为重点,组织开展转基因田间筛查活动,共检测542个样品(次),开展专题培训共计4次,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140人次,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生物安全。3、以种情监测调度为重点,保障种子数量安全。一是建立直报系统。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用种数据准确及时,我们分别建立了种子系统和经销商2套种情监测直报系统,分季节、分重点,摸清种子生产备种情况、品种结构、供种价格等,2套数据互相印证,确保监测调度数据准确及时。二是定期上报种情信息监测情况。根据农时节令,抓住重点品种,从2月份起,坚持种情监测信息周报制度,共上报种情监测信息19期。及时开展供种数据分析,科学研判种子供需形势,指导做好当季备种工作和品种调剂,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三是做好灾后改种复播种子调度。8月份,为切实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我们及时分析研判补种品种,加强调度协调,全力保障灾后改种的过渡作物种子供应充足。4、以督查核对为抓手,规范种子市场秩序。一是加强备案督查。及时印发《关于切实做好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工作的通知》,加强备案业务宣传和线上备案技术指导,围绕经营资质、品种是否审定或者引种、保护品种是否授权等开展备案审查,强化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监督。二是开展备案业务专题培训。组织各县区备案承办人参加专题培训,全面提升备案业务水平;三是开展种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核对。10月份,对我市颁证的10家种子企业开展现场核查。5、以拓宽品种选择范围为目标,全力抓好品种试验。一是严格落实省级试验。积极指导相关县区完成省站安排的公益性审定试验。省级玉米区域试验2组、生产试验1组、比较试验2组,参试品种32个,试验面积15亩。小麦陕南区试1组10个品种,生产试验1组6个品种,试验面积5亩。大豆区域试验1组、生试1组,参试品种26个品种,试验面积3亩;二是精心完成市级自主试验。完成市级玉米区试1组9个品种,试验面积5亩;市级小麦区域试验1组9个品种,试验面积4亩;市级玉米示范1组6个品种,示范面积30亩;市级大豆示范1组6个品种,示范面积120亩。筛选出了适宜我市种植的玉米新品种3个,小麦新品种4个,其中推荐参加下年陕南小麦审定试验品种2个。6、以展示观摩评价为依据,加速良种推广速度。一是开展夏田观摩。5月份,组织全市相关技术人员30余人先后深入16个试验点,现场观摩了小偃68、联邦2号等26个小麦品种,沃土5号、费乌瑞它等4个马铃薯品种的抗病、抗旱、抗倒及丰产性等,详细了解各试验地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开展情况,交流评选适宜我市夏粮生产的优势当家品种;二是开展秋粮观摩。8月组织全市相关技术人员等30余人深入5个试验点,现场观摩了农科大18、恩禾单1号等玉米品种18个,中黄13、齐黄34等大豆品种3个,全面了解了玉米、大豆各试验示范品种产量构成因素、株型、穗位、抗倒性、抗病性等性状表现,现场交流探讨各品种在不同种植模式、不同种植区域的整体表现,评比筛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三是及时制定品种布局指导意见。通过全市夏粮和秋粮田间观摩,对我市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等作物进行田间评价。同时,结合观摩评价结果及时发布春夏播和秋播品种布局指导意见,指导农民科学选种,强化技术指导,抓好示范带动,加快良种推广步伐。7、以多措并举为保障,推动检验能力建设。我站始终坚持把检验能力提升,作为种子质量控制、实现用种安全的重要手段。一是开展现代种业技能提升培训。12月份,组织开展全市种子系统专技人员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市种业系统专技人员检测技能;二是开展能力验证。4月份完成农业农村部PT25-2024轮次3个盲样小麦的发芽试验能力验证工作;三是开展检验机构评审。以检验站评审换证为契机,持续加强检验技术能力提升,聚焦检测技术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检测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好评审前质量手册修订、人员培训、资料整理等重点环节,顺利通过文审和现场评审;四是有序推进检验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完善实验室功能配置规划,有序推进检测设备更新和实验室升级改造。二、取得经济或社会效益情况2024年严格履职,强化种子质量安全监管,全年未发生一起,伪劣假冒种子事件,指导群众选好种上、用好种,全力保障生产用种数量、质量、生物安全。2024年3月我站被授予全省种子系统“种子检验工作先进单位”称号,6月份被市农业农村局党务授予“四强支部先进党组织”。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种子系统专技人员不足,工作开展难度大;二是检测体系不完善,全市只有2家有资质的检验站,检测覆盖面有限。四、整改措施一是争取省市各级部门级支持,加快实施种业振兴。二是加强基层业务人员技能培训交流。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一是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宣传;二是持续开展种质资源征集、保护;三是加强原生境保护及标本、信息收集。2、强化种子质量监管。一是严格落实种子质量监督抽查;二是加强转基因种子抽查力度;三是依法做好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四是切实做好新检测标准的培训和应用。3、加强种情监测调度。一是加强关键种植季种情调度,落实“周调度”工作机制,精准研判供需形势;二是制定防灾应急预案,及早落实种源,做好余缺调剂。4、做好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一是严格落实省级公益性审定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二是持续做好市级自主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三是积极推进新品种展示示范评价工作;四是开展夏、秋粮田间现场观摩评价。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3月被省种子工作总站授予全省种子系统“种子检验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24年6月被市农业农村局党委授予“四强支部先进党组织”。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