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咸阳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8 09:45
单位名称 咸阳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做好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事务的管理工作。拟订实施机关事务政策、制度,确定机关后勤服务项目、标准,推进办公用房配置使用,清理违规占用办公用房,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大宗办公设施购买初审、调配
住所 咸阳市秦都区渭阳中路6号市政府大楼六层
法定代表人 李立战
开办资金 1110.06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96.71万元 1149.55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政府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全面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工作,现报告如下。一、开展业务情况(一)聚焦集中统一,公房使用更显高效。建立健全市级办公用房档案,开展全方位办公用房资产清查活动,启动市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权属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共整理汇总市级党政机关73处办公用房院落信息,制定了《咸阳市市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实施方案》,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先后暗访78家部门单位,及时反馈存在问题并跟踪整改,确保办公用房使用规范、合理配置。按照“四优先”原则,从严审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维修项目,对各单位办公用房修缮改造、出租、租用等工作逐一实地查看、严格把控,进一步加强存量盘活。今年以来,共审批大中维修项目26个,审减不必要的维修项目3类;批准4家单位对外出租办公用房。(二)巩固创建成果,公车使用更趋集约。以巩固提升集中统一管理专项领域建设成果为导向,在完善“六个一”制度的基础上,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出台《驾驶员绩效考核办法》,创新“晨训+午学+定向谈话”管理模式,制定《咸阳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出行租赁社会车辆管理办法》,促进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稳步提升。今年共保障“1.29”调研、省委巡视等重大公务活动12次,调度车辆196台次。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作用,在做好全天候日常监督、节假日重点监督的基础上,充分结合集中督查、专项检查和线下直查,对全市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及时通报,促进公务用车使用更加规范、透明、高效。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检查50余次,监督派遣车辆1.8万车次,整改问题1600余个,基本杜绝了保障区域内违规用车问题。(三)推动全域覆盖,闲置资产更利盘活。明确“1+13+N”联动建仓目标,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深挖闲置房产资源,按照“三统一”和“三集中”要求,高标准建设实体仓和虚拟仓。截止目前,市本级建成实体仓1个、分仓2个,存放闲置资产150余件(套)。13个县市区建成实体仓15个、分仓22个,存放闲置资产4175件(套)。市县两级建立虚拟仓账号1149个,录入资产4647件(套)。围绕构建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现代公物仓运行体系,先后组织干部赴成都、杭州等先进地市考察学习,形成了《外出学习公物仓建设经验考察报告》,接待常州、安康、渭南等地市来咸考察5次。11月14日至15日,全省机关事务系统公物仓建设管理座谈会在我市召开,国管局资产司郑峰司长、省中心陈璇主任出席会议,通过现场演示、经验交流、实地观摩等形式,向国管局、省中心、省内各地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90余名参会代表,全面展示了我市公物仓建设管理成效,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四)争创示范引领,节能成效更加显著。以“九项行动”为抓手,对标创建规范和标准,抓牢抓实重点用能部位和重要环节管理,动态跟踪抽查、及时查漏补缺,全力推动全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落地落实。先后对60家县级及以上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进行了抽查,合格等级以上达100%;推荐14家单位申报省级节水型单位,1家单位申报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9家单位申报第五批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家单位申报第二批反食品浪费省级试点单位,2家单位申报第二批垃圾分类省级试点单位;13家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通过初审,渭城中学建成绿色低碳公共机构。以“绿色转型、节能攻坚”节能宣传周和“绿色低碳、美丽中国”全国低碳日活动为契机,综合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手段,刊播宣传视频2个,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环保购物袋1万余个、节能标识3000余个,节能灯1000余个。各县市区通过开展集中宣传、先进评选、低碳骑行等形式同步开展宣传活动。节能宣传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机构全域覆盖。(五)培树品牌形象,后勤保障更有温度。坚持“三心”管理模式,拿方案、跑市场、建团队,仅用半个月时间完成市委机关食堂的改造升级工作。接管后,市委机关餐厅饭菜质量、服务质量、用餐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日均用餐人数900人左右,增幅达300%。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明确接待流程和接待标准,突出咸阳特色,尊重来宾饮食习惯,确保接待工作有章、有迹可循。完善索证索票、留样备检、分区负责等细则,创新“日清洁、月消杀、季排查”和“餐前试菜、餐中巡查、餐后点评”机制,筑牢用餐安全“第一防线”。健全定期询价制度,多举措、各环节降低成本。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食品安全、技能提升等培训活动46场次,征集意见建议16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资产盘活综合效应持续放大。坚持科学规划、集约利用,制定了《2024—2025年度部分单位办公用房调剂方案》,全力保障机构改革涉改单位办公用房需求,共调剂办公用房3949平方米,迁回在外租赁办公的农业农村局等3家单位,年节约租金支出242万元。(二)公务出行保障更加高效。严格执行《咸阳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加强备案信息核查,动态更新老旧、高耗车辆台账,统筹维护、处置、更新三条路径,在不突破车辆编制限额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车辆使用效益。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除特种车外,全市新能源汽车更新配备比例达100%。(三)节约型机关建设走深走实。将全市2671家公共机构纳入全国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综合信息平台,推动实现数据联通“一张网”。2023年,全市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较2022年下降1.25%,人均综合能耗较2022年下降1.5%,人均用水量较2022年下降1.25%。三、存在问题在破解基层公务出行难、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等方面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四、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狠抓两个平台,提升管理质效。一手抓,公物仓管理平台提质。持续推动学校、医院等行业闲置资产和没资产纳入公物仓管理,加大“公务用车+办公用房+通用资产+N”的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实现全市存量资产“一盘棋”。完善通用资产配置计划前置审核机制,探索闲置资产捐赠、拍卖等处置途径,提高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一手抓,公用用车管理平台赋能。充分发挥跨区域联勤保障试点经验,全面推动市县两级纵向开放共享交换,进一步提升公务用车服务保障范围。通过临时租赁、分时租赁等方式,补充和扩展公务出行方式,,推动全市公务用车能用尽用、饱仓运行。加快公务用车处置更新优先更新一线、基层和急需车辆,分批处置老龄车辆。(二)扭住三个抓手,打造三大工程。一是打造规范配置工程。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加快全域推进权属登记工作,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市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工作。从严落实“年度统筹、计划安排”,加大闲置房产调剂力度,多渠道挖掘资产价值,进一步提升办公用房配置效率。二是打造节能降碳工程。统筹示范创建、节能宣传、用能改造等工作,推动“十四五”目标任务落实。探索“互联网+节能”新模式,拓宽全国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综合信息平台应用面。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广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等市场化模式,形成更多典型案例。三是打造餐饮保障工程。紧扣食品采购、储存、加工、消费以及厨余垃圾处理等全过程、全环节,常态化开展“扫面袋”“控油壶”行动,以“小切口”推动反食品浪费。建立奖惩制度,严格用餐满意度考核,做实做细机关餐饮服务保障,促进菜品质量稳中有升,高质量保障接待任务。(三)把握四个平衡,全力保障大局。一是平衡严责人与严律己。把住政策刚性,把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资产管理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当好“过紧日子”的排头兵,凡是可以不用重新购置的坚决不能采购,凡是必须购买的优先保障关键岗位,确保把钱都用在刀刃上。二是平衡固底板与扬优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忧患意识抓安全、抓管理,全方位开展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安全排查,做到前置防线、前端控制。对发现的问题,落实分类施策,压茬推进问题整改和“回头看”,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三是平衡提能力与专业化。聚焦“深、实、细、准、效”五字诀,眼睛向下看、脚步朝下走,多角度开展“四下基层”调研,发现真问题,提出新办法。针对办公用房维修资金缺口大等具体问题,主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拓宽工作思路,推动量变实现质变。四是平衡创机制与抓落实。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全过程监督检查、事业单位车辆租赁等制度,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抓好闭环管理,建好层层负责、事事尽责的责任闭环,以制度优势赋能抓落实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