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雁塔区> 西安市雁塔区雁祥学校

西安市雁塔区雁祥学校

发布时间: 2025-03-28 09:43
单位名称 西安市雁塔区雁祥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特殊群体教育,补偿缺陷,掌握技能,适应社会,促进特殊教育优质发展。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住所 西安市雁塔区丈八东路东段潘家庄村内
法定代表人 王亚梅
开办资金 1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雁塔区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9.09万元 71.0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致力于特殊教育的创新与突破。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构建全面德育体系,助力学生成长1.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本学年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为契机,多部门协同推进“依岗承诺转作风”工作,坚守“为特殊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奠基”的理念,开展了系列活动。“行走的课堂”让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课间操展演”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庆元旦”活动营造欢乐氛围,增强校园凝聚力;“非遗文化进校园”传承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萌芽种植园”及一年级新生一日常规验收培养学生劳动实践与日常规范意识。这些活动促使学生在关爱他人、尊老敬老、助人为乐、环保、节约等品德方面不断进步,综合素质显著提升。2.优化德育课程。每周主题班队会有序开展,各中队积极参与探索少先队活动课校本教材编写。通过国旗下讲话、“建队日”、红领巾文明岗、“学生生活技能展示”等活动,学生自信心、社交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例如在生活技能展示中,学生勇敢展示叠衣服、整理书包等技能,从最初的羞涩到后来的熟练自信,进步明显。(二)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1.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强。积极组织教职工参与各类培训,涵盖政治理论、师德素养与业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特教专家、学者受邀举办讲座培训,内容涉及特殊教育教学方法、行为干预、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同时,线上线下专业培训课程助力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理念与技术,教师专业素养显著增强,在教学实践中更得心应手,如运用新信息技术设计个性化教学课件,满足特殊学生多样化需求。2.教学技能比赛成效显著。学校搭建多元平台促进教师成长,“优秀教师示范课、新教师亮相课”“信息技术素养课”大比武等活动蓬勃开展。教师精心打磨课程,课堂驾驭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以赛促教良好局面。在比赛过程中,教师们相互观摩学习,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如在信息技术素养课中,巧妙运用多媒体互动软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活跃度显著提高。3.团队合作交流成果丰硕。各学科组扎实开展8次集体备课,深入研讨教学内容、方法与策略,形成完善教学设计。备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促进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课堂趣味性与实效性。经验分享会与校际交流频繁,教师相互学习支持,共同攻克教学难题,教研氛围浓厚。例如在集体备课时,针对特殊学生的认知特点,共同设计了情境教学法,在课堂应用后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参与度明显提升。(三)扎实推进教研工作,驱动教学创新1.课题研究有序开展。立足教学实际,成功立项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项、校本课题6项,涵盖教学方法创新、学生教育干预、课程资源开发等关键领域。邀请专家指导,课题组成员依计划推进,课余认真钻研文献、分析问题、设计方案。部分校本课题已结题,成果总结大会成功举办,展示了校级成果论文集、《自制教具集》《学生美工作品集》等,为教学实践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教学创新发展。如在自制教具研发中,根据学生感官训练需求制作了触觉感知盒,有效辅助教学,提升学生感知能力。2.教研成果应用转化。通过课题研究总结的特殊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如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精准实施流程、基于多感官刺激的教学策略等,已在全校教学中推广应用。教师依据研究成果调整教学方案,课堂教学更贴合学生实际,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以多感官刺激教学策略为例,在语文课堂中融入视觉、听觉、触觉元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力增强,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四)创新实践,塑造特色品牌1.送教上门传递温暖。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每周为雁塔区重度残障儿童送教1-2次,带去知识与关爱。在重要节日,积极联系爱心企业捐赠物资,增强残障儿童及家庭生活信心。送教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与智力状况定制教学内容,如为肢体残疾学生设计手部康复与简单知识学习相结合的课程,助力学生成长。2.个性化教学精准施教。依据学生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运用多元方法激发学习兴趣。针对自闭症学生的刻板行为与兴趣点,设计音乐、绘画等特色课程,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学生在个性化学习中逐渐展现出独特才能与进步。3.上门评估解决难题。组织青年党员教师深入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上门评估,定制教育方案,提供咨询、评估与融合教育指导服务,增强教育针对性。在一次幼儿园评估中,为一名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制定了语言康复与社交融入计划,经跟踪指导,儿童语言表达与社交能力明显改善。4.巡回指导推动融合。党员干部深入54所融合中小学校和18所融合幼儿园巡回指导300余名教师、200余名学生,编写融合教育资料,促进融合教育发展。在指导过程中,帮助融合学校教师掌握特殊学生教育技巧,如行为引导、课程调整等,提升融合教育质量。5.学前融合教育成效斐然。作为试点区,举办4次学前融合教育培训,培训306名教师,惠及7所幼儿园1870名儿童,开展15次区域活动并邀专家指导。在培训后,幼儿园教师能更好地接纳与教育特殊儿童,特殊儿童在融合环境中社交与学习能力显著提升。6.教育服务延伸拓展。落实行动计划,在雁塔十三幼设立雁祥学前班,缓解学前教育入学难;申报课题获批改革试验区,为基础教育注入动力。雁祥学前班为特殊儿童提供了专业学前教育环境,课程设置注重生活自理、认知启蒙与社交培养,为儿童后续学习奠定基础。7.特色活动促进发展。体育、劳动、生活技能特色活动助力学生成长。体育活动中,学生拍篮球、跳小绳技能提升;劳动课上,学生学会值日;生活技能课使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如使用微信语音、认识日历等,学生生活自理与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学生发展与家庭减负。通过全面德育、个性化教学与特色活动,学生品德、技能与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特殊学生在关爱与专业教育下逐渐融入社会,部分学生能参与社区简单活动,减轻家庭照护与教育负担,家庭幸福感提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例如,一些学生经过生活技能培训后,能在家中协助父母完成简单家务,家庭关系更加融洽。2.教育示范与引领。学校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丰硕,如课题研究成果、融合教育指导资料等,为区域特殊教育提供示范。多次举办培训活动与经验交流,吸引周边学校学习借鉴,提升区域特殊教育整体水平,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雁塔获批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学校荣获陕西省基础教育优质学校等荣誉,教师获省市区级奖项50余人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3.社会观念转变。学校积极开展活动,吸引社会关注特殊教育,爱心企业捐赠、专家参与指导等增强了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爱与支持。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知从陌生到了解、从忽视到重视,营造了包容接纳特殊群体的良好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如在助残日活动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愿意为特殊教育贡献力量,志愿者团队主动参与学校活动,为学生提供帮助与陪伴。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我校新入职的教师均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从大学生向特殊教育教师转型过程中,新教师面临特殊学生复杂多变的特殊情况,缺乏对学生特殊需求的足够了解,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时常感到束手无策。2.借地办学,场地受限,存在不安全因素。一是受场地限制,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无法容纳更多的学生,2023年、2024年秋季各招收了一个班级的学生,不能完全满足雁塔区残障儿童的入学需求,使送教上门学生比例增大。二是学生活动空间有限,一些需要特殊设施的课程无法开设。三是部室建设不足,个性化训练无法有效开展。四是四楼楼层较高,特殊需要孩子上下楼梯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影响师生安全逃生。(二)改进措施1.安排新教师深入特殊教育一线进行实习,参与日常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定期组织案例研讨活动,鼓励新教师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案例,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每位新教师配备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导师将通过言传身教,为新教师提供精准的引领。2.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办学场地问题,争取加快还建进度。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制定更加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细化青蓝结对工作,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为青年教师搭建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加强对外交流,参与办学经验丰富的广州顺德启智学校专业化发展共建项目,借鉴他们的课程体系,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参与融合教育千校联盟、特教联盟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陕师大实习基地工作等,同时开展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不断努力,为雁塔区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我们将始终坚守以教学为核心、以科研为引领的理念,持续创新教研工作的方式手段。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提升教研工作的质量与层次。我们会积极探寻契合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奋力推动学校特殊教育事业稳健、持续地发展,为特殊学生群体提供更为卓越的教育服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荣获“陕西省基础教育优质学校”、“西安市五一巾帼标兵岗”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