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南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商南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5-03-28 09:33
单位名称 商南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主要承担辖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业务范围包括:对辖区内涉及大气、水、噪声、土壤等环境要素、风险单元的执法检查和污染源防控,环境信访查处,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
住所 商南县长新路982号
法定代表人 屈晓文
开办资金 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生态环境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14万元 10.0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是环境执法监管持续强化。全年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820余人次,检查排污单位230余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16起,罚款107余万元,办理生态损害赔偿案件1起,立案数和罚款金额均完成市局既定目标任务。二是有序开展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开展环境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积极参与全县人盯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包抓3家涉危废企业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隐患问题责任到人,立行立改;开展工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法检查,累计出动100余人次,检查园区企业60余家,并现场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到位;对全县16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废物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下达整改通知16份,全面消除医疗行业环境风险隐患;按照县秦岭生态保护联合执法工作要求,分两组对我县辖区内秦岭生态环保问题进行排查,共计排查问题13个,(其中,县秦岭办交办问题11个,自我排查2个),截止目前,全部问题均已建立了整改台账,明确了整改标准、时限,确保排查问题按期完成整改。三是环境信访数量同比下降。2024年以来,共办理环境信访问题56件,同比2023年的81件下降44%,查处率、回复率、办结率100%,环境信访问题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环境安全形势平稳可控,全年未发生一起因环境污染投诉进京到省非正常上访及群体访事件。四是环境执法能力持续提升。不断强化理论学习,确立每周三下午为集中学习日,全年组织集中学习16次,专家培训2次,现场执法学习2次,5名干部通过考试取得行政执法证;实施法制审核制度,邀请律师协助审核行政处罚案件13起、行政复议案件1起,集中案卷评查2次;积极参与实战练兵,抽调7名执法人员参加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监督帮扶工作,抽调8名执法人员参加县区大气交叉执法帮扶工作,选派1名执法人员参加省级执法大练兵,获得个人无人机单项三等奖;今年9月份,全体执法人员参加市局组织的执法大比武,获得团体二等奖,个人理论二等奖。五是实现近生态损害赔偿案件“零突破”。坚持“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原则,12月23日,首次办结1起生态损害赔偿案件,成功实现2022年以来辖区赔偿案件“零突破”。目前该案件已按程序完成了磋商,签订了《赔偿协议》,并按期缴纳了赔偿费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一是对重点污染源,重复举报、问题突出企业,适时开展夜查、暗查、巡查等方式,发现问题及时督促企业整改,着力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维护了群众的合法生态环境权益;二是对重点企业开展实地调研,主动了解企业的诉求和困难,帮助解决了环境管理、污染治理、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对2024年新开工项目进行帮扶指导,服务好企业“最后一公里”,努力实现了企业污染减排与商南高质量发展的双赢。三、存在的问题一是传帮带作用发挥不够。近两年来,执法大队新进人员较多,专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原有执法人员忙于各自专项业务,未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新进人员实战经验少,进步速度慢。二是工作主观能动性不强。缺乏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以领导安排为主,安排一件干一件,催一下动一下,不能保证对企业检查的时间和频次,导致执法效率低、质量差,等靠现象愈发严重。三是整改后督察力度不足。有时存在下发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后,未督促企业及时整改按时上报整改结果,未在规定时间内到现场进行复查,致使有关问题整改不到位,或整改到位反复反弹。四是四个配套办法案件办理数为“0”。虽然完成了市局下达的案件数量和罚款金额目标任务,但是16起案件均为一般行政处罚案件,未适用配套办法,全年四个配套办法案件办理数未实现“零突破”。四、改进措施一是做好人员职能职责分工。目前,大队已按照现有人员,完成了分组计划,并将19类专项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下一步,大队将按照分组计划制定岗位职责分工,将各项工作细化到人,确保专人有专事,专事有专责,统筹推进环境执法工作。二是强化各类执法监督工作。按照《执法工作计划》和《执法工作要点》,每周抽查检查企业不低于5家,将排污许可制度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落实、环境信用评价等情况纳入日常执法检查内容,对发现的恶虐环境违法行为100%立案处罚,实现移动执法系统使用率、检查信息上传率、处罚案件录入率100%。三是加大执法培训学习力度。继续周三集中学习日制度,结合当前工作,采取“以老带新”的工作模式,由经验丰富人员带领新入职执法人员“一对一”实地检查企业,快速熟悉执法方法及执法程序,补齐现场执法经验较少的短板,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四是执法大练兵中争优争先。坚持“全员、全年、全过程”练兵,紧抓队伍管理、业务培训、专项行动等7大环节,同步推进执法履职评估和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实战练兵、知识理论学习、案卷研讨交流、执法新装备培训等练兵活动。突出重点案件查办,提升队员案件办理能力,力争在2025年大比武中取得更优异成绩。五是实现四个配套办理办法“0”突破。积极探索适用“四个配套”办法,加大“查封、扣押案,移送行政拘留,限产、停产,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四个配套办法案件执法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环保行政执法与司法部门的高效衔接,加强与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交流,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案件咨询会商、信息共享,获得案件介入支持。下一步工作打算2025年,执法大队将紧紧围绕《执法工作计划》和《执法工作要点》,以执法“大练兵”为主线,以秦岭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重点,制定方案,强化监督,严格执法,扎实推进环境信访管理、环境应急、网格化建设等各项工作。一是持续抓好执法大练兵和各项专项执法工作。围绕中省市2025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制定《全县年度执法工作要点》和年度执法工作计划,坚持监测和执法联动,一如既往抓好执法大练兵和各项专项执法工作。二是持续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强对企业督导检查,加大环境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三是持续加大移动执法设备使用,拓展执法手段,规范移动执法现场留痕,提高现场执法移动设备使用率。四是持续抓好环境信访投诉办理,依法维护信访人的合法环境权益,深入调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减少重复信访情况的发生。五是持续加强环境网格化监管,做好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运行维护各项工作。六是持续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确保辖区环境安全。七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通过教育引导减少环境违法行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