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雁塔区地震前兆监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地震减灾防御能力.建立完善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三大工作体系。为有关部门提供详细的震情、灾情等信息,供决策参考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168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慧 | |
开办资金 | 1.1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雁塔区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6万元 | 1.1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站严格按照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等国家有关防震减灾工作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底线思维,按照单位章程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各项工作。一、开展具体的业务活动1.震情第一,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按照市局下发的全市震情跟踪方案及应急准备工作要求,认真学习,领会方案精神和内容,结合雁塔实际,及时制定下发了《西安市雁塔区2024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方案》,对全区震情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和能力提高上转换思路,改变工作模式,开展地震工作进基层活动,在培训指导上走出机关,主动下基层,与街办社区防震减灾助理员、群测群防人员,面对面学习、交流、培训,对震情跟踪、地震监测、风险普查、应急准备、防震减灾宣传等具体业务进行学习指导,不断促进雁塔群测群防人员整体工作提高,此项工作将持续开展。2.靠前预防,不断夯实震害防御基础。坚持抗震设防事中事后检查监管不缺位,积极与规划、住建、审批等部门联系,在新建建设工程审批环节加强监管,实行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审批流程前置,保证新建工程全部纳入监管,尤其对新建学校、医院加强监管,要求教育局、卫健局对新建项目再次梳理统计,做到底数清晰,坚持审批一家检查一家,月度汇总建立台账制度,审批企业15家。会同住建、教育、卫健、城发等部门全面部署开展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工作,摸清底数形成年度任务清单,采集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数据。3.未雨绸缪,积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下发通知,要求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重新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并且将预案修订任务下延到学校、医院、商贸等行业单位,要求对预案学习领会,达到熟悉处置流程、明确应急职责目标,打好地震应急基础。组建了雁塔区民兵应急救援队伍,进一步补充和加强全区应急救援力量。与西安众城蓝天救援队、陕西曙光救援队等民间救援力量达成协议,在培训教育,实战演练,应急救援等方面全方位合作,2024年为群测群防人员、社区群众、学校、机关干部进行防震减灾业务工作培训和应急救援专业辅导几十场次在春节、两会、国庆等重点时段制定地震安全保障方案,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工作任务,确保遇有突发事件“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4.广泛动员,科普宣传走深走实。“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区应急局、区教育局、区红十字会和蓝天救援队在雁塔四小联合组织开展了雁塔区教育系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全区100多所中小学领导观摩了演练活动,活动中二测中心为学校捐赠了地震科普图书,蓝天救援队向师生现场讲解了医疗救护、应急救援设备使用等实用知识。我区各中小学全年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200余场次。在社区、高校、企业举办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讲座6场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地震专业知识装进公众的心里,激发了公众防范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防震减灾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在企业,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片、电子屏幕宣传等形式,广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在机关,区应急管理局主动走进部门、街办,开展地震法律法规、科普宣教、灾前预防、灾害救援等必备知识宣传普及。取得主要社会效益1.在先期自主建设完成了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宏观观测点、重点单位、旅游景区地震预警信息终端试点安装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区200余所中小学安装了地震预警终端,扩大了地震预警信息在雁塔的覆盖面,有效提升地震预警服务能力。2.按照区十八届三次会议确定的2024年10项民生实事,在8个街道办事处各建立一个应急避难场所,9月底完成了建设任务,并为每个场所配备了应急物资,切实提升我区抵御和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3.全年举办各类宣传活动200余场次,受众10万余人,将雁南公园建设成为市区两级安全文化主题公园,让市民在游玩之余学习防震减灾知识。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专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工作人员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增强防震减灾工作人员专业性;二是广大群众的地震忧患意识还需继续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大,防震减灾“六进”工作的开展频率仍需提高;三是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还需合力推进。应急避难场所是多灾种共用的应急避难场所,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各部门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共同推进。改进措施:一是找资源搭平台,加强与辖区博物场馆、旅游景区、高等院校等具有优势资源单位合作,积极发挥融媒体宣传作用,多形式全方位进行科普宣传,让更多群众接受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宣传效应;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工作能力。地震工作总体趋势也在变化,省市要求标准不断提高,面对新形势,地震站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我,尤其在地震执法检查、监测预报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上,多学习常请教,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狠抓地震基础工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地震监测预报、群测群防人员管理、房屋设施加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监管等基础性工作中继续做实做细,打好地震基础工作。二是积极打造防震减灾主题公园。在辖区积极寻找适合建设主题公园的有利资源,着力打造科普宣教长期阵地,让更多群众接受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三是强化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合作。结合省市工作开展方向,提早与上级业务部门沟通对接,特别是在与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省市业务部门的项目合作与交流中实现地震工作的新突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