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洛市> 商洛市秦岭生态保护中心(商洛市秦岭生态保护局)

商洛市秦岭生态保护中心(商洛市秦岭生态保护局)

发布时间: 2025-03-28 09:31
单位名称 商洛市秦岭生态保护中心(商洛市秦岭生态保护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进全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协调、专项整治与考核工作;编制、审查相关市级专项规划;审查涉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准入。
住所 商洛市商州区名人街26号
法定代表人 姚新实
开办资金 2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0.95万元 37.44万元
网上名称 商洛市秦岭生态保护局 从业人数  3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坚持高位推动,从严整治“五乱”。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秦岭保护委员会等会议16次,围绕当好秦岭卫士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成立了专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从严整治秦岭“五乱”,截止目前,共侦办涉秦岭案件125起,移送起诉31件36人,全市秦岭生态环境稳定向好。(二)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整改。紧盯问题台账,扎实推进存量问题整改,2024年需年底前完成整改备案的12个省台账问题和24个市级台账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任务。扎实抓好图斑核查整改,坚持定期更新省、市、县台账,每月调度中央环保督察、自然资源督察、黄河警示片等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推动存量问题动态清零。(三)坚持常态排查,提升工作实效。印发了《商洛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2024年度工作要点》等,每月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市县联合组建秦岭保护重点任务督查攻坚队,合力开展攻坚。认真落实西商融合秦岭保护重点合作事项,赴西安市开展互访座谈,两地携手开展执法检查,西商“最美生态圈”建设工作持续走深走实。(四)坚持从严监管,推动长效常治。成立市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暗访组,常态化组织开展暗访检查,建立了明察暗访、“三色”督办单、有奖举报、警示曝光等制度,实行重点工作月通报、月排名,印发月通报11期,下发提醒函30份、督办单6份、“三色”督办单3份,制作警示片1期,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五)坚持生态优先,提升环境质量。深入开展丹江涉锑污染防治,2座污水处理站已正常运行。黄龙河污水处理厂和10座分散式废水处理站持续稳定运行、出水达标。持争取2024年省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纵向补偿资金1150万元,补偿项目加快建设。投入治理资金3243万元,修复矿山生态2245.5亩,完成造林绿化55.45万亩,保护古树名木40.8万株,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六)坚持绿色发展,加快“两山”转化。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我市成为国家首批、西北唯一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首批试点市,受邀在福建、浙江等全国性会议上介绍工作经验。建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发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典型案例28个,在《陕西日报》连载,广东、海南、甘肃等10个省市单位的先后来商观摩学习。会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核算出了我市2023年GEP为1505.51亿元,探索开展16个VEP试点。全省首单10万吨CCER林业碳汇实现交易,印发了《商洛市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发行碳票3张,全省首家水权在镇安成功交易。开发“两山贷”“生态价值贷”等金融产品,“生态贷”金额达到196亿元。(七)坚持统筹兼顾,强化黄河保护。扎实推进国家黄河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争取省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资金1000万元,支持中心城区北片区雨污分流项目、洛南大渠川至谢湾水库流域、丹凤老君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加快推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一体化治理,完成营造林11.9万亩,投入资金2796万元,加快商州、洛南、丹凤三县区矿山修复治理,恢复治理面积1783亩,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二、工作亮点一是指标任务全面完成。需要在2024年完成整改销号的12个省级台账和24个市级台账如期完成整改任务。16个VEP项目核算任务超额完成(实际完成17个VEP项目核算)。二是生态价值试点工作取得“跨越式”突破。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五个四”工作体系,今年5月16日,我市成功进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首批试点名单,省委书记赵一德两次来商调研并批示肯定。三是典型经验受到国省通报表扬。我市坚持以林长制为抓手,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巡林,建立林长制会议等6项长效制度,设四级林长4018名,划分责任区13826个,林长制工作受到国家林草局表扬,经验被省秦岭办推广全省学习。四是宣传工作亮点纷呈。8月15日,全国生态日陕西省主场活动在商洛成功举办。10月15日,《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做法《让生态“高颜值”变经济“高价值”》。11月9日,新华社《解码西部大开发》栏目报道了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12月17日-19日,全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联席会议暨全系统干部业务培训会在我市召开。我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路径》入选“中国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三、存在问题一是问题整改难度较大。商洛长期“一矿独大”,历史遗留矿山、尾矿库整治等任务重,治理难度较大。二是排查整治还有短板。商洛总体地形沟壑纵横、地貌复杂,人口居住分散,尽管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网格化体系,但在日常排查过程中,受财力和信息化手段所限,排查工作难以做到全覆盖。三是手续不全成为堵点问题。从存量问题看,农村自建房问题成因复杂,主要为批小建大或建审手续不全问题,整改起来难度较大。整改措施一是紧盯工程建设、矿山、秦岭“五乱”等领域,常态化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排查整治,坚持举一反三,对整治情况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各类隐患问题查彻底、改到位。二是持续深化“双查”机制,进一步畅通五部门联合“快查快处”绿色通道,健全月通报、季分析和约谈提醒、警示曝光等长效机制,将视频监管、明察暗访、三色督办等各项措施落细落实落到位。三是聚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积极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五、2025年工作打算(一)强化“五乱”整治,守牢生态底线。一是定期召开秦岭保护委员会、联席会、推进会等会议,切实把秦岭保护融入到讲政治、做决策、干工作全过程。二是制定年度秦岭、黄河保护工作要点和生态产品价值任务清单,推动年度任务落实到位。三是紧盯省、市、县台账以及问题图斑等存量问题,全力推动问题整改,按时序扎实完成整改备案任务。四是深化月通报、月排名、“三色”督办、警示曝光等举措,坚决遏制问题新增,严防老问题反弹。五是开展守护秦岭祖脉三年行动,加快实施秦岭保护纵向补偿项目和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持续推动秦岭、黄河生态环境稳定向好。(二)开展五大排查,坚决彻查彻改。一是紧盯违规建筑排查,持深化秦岭违建别墅整治“回头看”,督促县区对手续不全类项目加快整改,推进项目建设合规合法。二是紧盯矿山领域排查整治,配合开展矿山整治三年行动,推动矿山绿色发展。三是紧盯农家乐(民宿)规范运营,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治,推动农家乐(民宿)精品化、集群化发展。四是紧盯尾矿库排查整治,督促县区严控尾矿库加坝扩容,严防发生安全事故。五是紧盯各类图斑问题排查,扎实抓好整改,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整改一起、震慑一片。(三)深化五项举措,巩固整治成效。一是坚持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方式,用好秦岭视频系统综合监管平台,有效提升监管效能。二是加强日常动态监管,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织密市、县、镇、村四级监管网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三是严格落实秦岭保护区产业准入“两个清单”,切实从源头上销存量、遏增量。四是坚持举一反三,对各类问题整治情况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各类隐患问题查彻底、改到位。五是组织开展“4.20”“7.15”等系列宣传活动,营造秦岭保护浓厚氛围。(四)健全五项机制,推动长效常治。一是完善“查事先查人、查人深查事”的“双查”工作机制,从严整治“五乱”。二是深化公安、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宣传部五部门“快查快处”工作机制,加大对典型问题查处曝光力度。三是健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对突出问题及时移交公安部门查办。四是细化明察暗访工作机制,坚持打早打小打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五是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修订一批既有办法,出台一批有效措施,确保“五乱”整治工作在新形势下积极稳妥、高效有序开展。(五)突出五个重点,加快“两山”转化。一是制定出台《生态产品(农业类)评价规范》等“三规范”文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认证体系。二是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立法探索,开展生态权属交易试点,推进林业碳票、林业碳汇、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等生态权益交易试点。三是出台《VEP项目开发实施办法》,推进绿色金融试点,创新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四是编制202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推进“洛南核桃”“源味山阳”“柞水木耳”等区域生态产品公用品牌创建。五是积极争取中省纵向补偿资金,推进GEP、VEP核算及其结果应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5月16日我市获批国家首批、西北唯一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首批试点市。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