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

绥德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5-03-28 09:17
单位名称 绥德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反垄断、物价、盐业、商标、专利、粮食流通等领域执法职责。
住所 绥德县名州镇上郡南街
法定代表人 贾永针
开办资金 2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绥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5万元 62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从业人数  4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业务工作(一)守底线,保安全,筑牢全面发展根基1.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一是高效推进“两个责任”包保督导工作,全年包保督导完成率100%、问题整改率100%;二是持续推进城区小餐饮提质改造工作,促进“小餐饮”向集约化、规范化转型升级;三是加强流动摊贩食品安全检查,重点检查食品摊贩是否持有健康证、食品制作过程是否符合卫生规范,有效降低摊贩经营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四是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推行餐饮外卖使用“食安封签”,制作并发放封签5万余条,有效防范了外卖餐饮在送餐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隐患;五是持续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结合春节、中秋、国庆等重点节日和中高考等重点时段,开展了春、秋季校园食品安全、中高考期间食品安全、肉制品专项整治及其他食品流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36次,圆满完成2024年度中高考、学业水平测试、成人高考、两会等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全年累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主体2900余家次,排查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235条,责令整改460余家次,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培训6场次,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宣讲活动6场,全年未发生区域性食品安全事故或重大舆情。2.守牢药械化安全底线。持续深化“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加强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一是按照《绥德县儿童化妆品专项检查工作方案》,排查辖区销售的儿童化妆品经营环节潜在的安全风险;二是加强保健品安全监管,通过日常监管与投诉举报相结合,实施重点区域监管巡查;三是开展药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监督检查,在辖区各药品经营企业醒目位置悬挂药品经营监管信息公示牌,建立完善药品经营单位“一企一档”;四是落实《绥德县2024年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实施方案》,加强药械流通环节安全风险排查。3.守牢特种设备安全底线。一是按照全市特种设备安全领域交叉大检查工作要求,对辖区内电梯、锅炉、液化石油气瓶、压力容器、传菜梯、电子礼炮等重点特种设备开展全面排查。清理历史遗留的特种设备存在的事故隐患,推动老旧住宅电梯隐患治理工作;二是按照省局2024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安排,加强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监管,对辖区7家运营单位进行了排查,消除设备本体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4.守牢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一是开展了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排查专项行动。对水泥、电线电缆、油漆、电动自行车电池头盔等18类重点工业产品生产销售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及时录入“工品查”小程序,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发放重点工业产品销售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信息公示牌48块,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48份;二是对售卖无熄火保护装置的灶具、可调式调压器等产品进行集中整治,发现不合格产品及时清出市场并依法查处;三是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加强对强制性认证产品电动自行车的监督管理;四是对学生服生产、销售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对企业的生产资质、原材料进货查验制度及索票索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检验等环节进行了严格检查;五是落实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两个规定”,开展“十百千万”专项行动,加快建立健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管理,通过指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二、取得的成效1.加强市场价格监督检查。一是开展“稳价保质”工作,检查燃气收费、水电涉企收费12次;二是开展殡葬行业价格检查,对辖区内涉及殡葬服务主体进行了全面摸排并建立信息库,查看了丧葬用品、殡葬服务的收费公示、明码标价情况,同时检查是否存在违规经营、超范围经营、价格欺诈和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2.加强广告与网络交易监管。以辖区监测为基础,以专项整治为手段,以典型案件为抓手,深入开展广告和网络交易市场专项整治,积极营造健康发展的广告市场秩序和良好的广告市场环境,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守法、自我纠错,提高经营者法律意识和合法合规经营自觉性。3.加强计量领域监管。开展了以“计量筑基新质生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宣传服务活动,为广大群众详细讲解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知识,并完成了粮食领域计量器具、医疗卫生计量器具、加油站计量器具等专项检查,共检查各类计量器具600余台,加油机30台,办理加油机计量器具作弊案件1件,没收8块燃油加油机主板,没收违法所得49.7433万元,罚款1000元。4.加强盐业及烟草流通领域监管。开展盐业专项整治行动3次;开展校园周边烟草制品及电子烟专项整治4次;联合县烟草专卖局开展烟草制品零售企业专项检查12次,行政立案4起,结案2起,罚款1.348万元;5.持续抓好消保维权工作。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程,加强12315诉转案受理,围绕与民生相关的重点商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整治。全年共受理各类消费投诉661起,办结661起,办结率100%。6.加强综合执法力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规范执法行为。通过案卷评查以及跟踪回访制度,加强执法监督检查。认真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紧扣“护民生”这一中心,突出“保安全、反欺诈”两个主题,全年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1件,结案14件,罚没款总额69.7845万元。7.不断创新执法模式。今年,我们开发上线了“名州易执法”执法新模式,依托5G执法装备,实现模块化、数字化、智慧化运用,让行政处罚文书“一秒生成”、法律依据“一库聚合”、执法检查“一机掌握”、线上流程”一键审批“、案件统计”一目了然“,为营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环境增添助力。全年利用“名州易执法”执法新模式检查各类市场主体601家次,下达责令整改书127份,办理简易案件9件。三、存在问题1.专业能力短板:新兴行业和技术不断涌现,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部分监管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在监管时可能面临技术难题,难以准确识别和处理问题。2.技术设备落后:检测设备、信息化工具等相对滞后,影响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无法满足对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快速检测和大数据分析需求。3.部门之间协作不通畅:与其他政府部门如公安、工贸、行政审批等单位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够完善,在联合执法、信息互通等方面存在障碍,影响对市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监管效果。四、改进措施1.加强培训提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对新兴技术和行业知识进行讲解,开展案例分析和模拟执法等活动,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法能力。2.升级技术装备:争取资金投入,更新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信息化监管工具,建立大数据监管平台,实现对市场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监管的科技化水平。3.加强部门联动:与其他相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执法、信息通报和案件移送机制,共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形成监管合力。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速健全安全监管新体系一是压实食品安全责任。常态化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实现包保干部末端发力、企业食品安全终端见效。二是防范药品安全风险。全面开展“两品一械”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做到排查到位、查处到位、整改到位,堵塞安全漏洞,及时消除和化解风险隐患,严防区域性、系统性、潜伏性风险发生。三是严格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燃气领域专项整治和危险化学品、电线电缆、电动自行车等重点工业产品风险隐患排查,切实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未发之时。2.加速推进执法质效新提升一是重点领域紧盯。加强广告、价格、质量、网络交易等领域监管执法,深化和巩固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成果,切实保护好各类消费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强化行刑衔接,力争在查办大案要案上有新的突破。二是专项行动严查。聚焦线上线下食品安全、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生命健康行为,对存在“屡禁不止、屡罚不改”情形的经营主体予以集中曝光,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3.加速展现三个监管新担当一是推深法治监管建设。坚决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抓好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推动落实领导干部带头讲法、年终述法等制度。大力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精准普惠的法治宣传服务。定期发布“以案释法”优秀案例、发布消费维权典型案例等形式,提升法治监管整体效果。二是做实信用监管建设。全面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拓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运用场景,持续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抽查与分类结果有机结合。积极推动建立信用承诺、守诺核查、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的闭环管理制度体系。三是落细智慧监管建设。继续提升智慧监管服务力,增加监管针对性、靶向性。持续深化“名州易执法”在日常监管和简易案件办理中的作用,依托已建成的“易执法”调度指挥中心,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构建“看得见、听得着、呼得到、查得清、控得住”的快速响应和指挥调度枢纽,从而进一步提高执法办案的准确性和执法效率,极大增强应对突发紧急事件、重大隐患案件的动态管控能力、现场处置能力和指挥保障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