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绥德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5-03-28 09:17
单位名称 绥德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依法对辖区内单位和个人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辖区内排污费和超标准排污费。
住所 绥德县滨河路5号
法定代表人 刘瑞
开办资金 2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绥德县环境保护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0.2万元 50.2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环境监察大队.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绥德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在县生态环境局和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法规,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执法大队2024年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简要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执法监督帮扶开展情况。今年以来,分别开展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弄虚作假、医疗机构、加油站、扬尘管控、畜禽养殖、排污许可证后监督、固体废物排查、核与辐射等多次专项执法检查行动,督促各医院、加油站等企业加强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按照要求开展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56余人次,检查各类大小企业188余家次,行政处罚11起,罚款69.98万元,报送典型案例2起,有力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二)信访投诉及信息报送情况。高度重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环境投诉举报,指定专人受理环境举报投诉,妥善处理“田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义合镇薛家渠村泥则沟河河流污染”两起网络舆情。截至目前受理信访投诉案件30起,办结30起,办结率100%。每月按时报送包括环境执法工作动态信息表、扫黑除恶、环境应急、信访维稳、正面清单、安全生产等执法报表30余套。上报扫黑除恶涉乱线索7条,均已完成整治。全面规范启用移动执法设备,每月按要求上传执法检查笔录,案件办理系统填报率达100%。(三)环境安全开展情况。今年以来,分别制定了印发了《榆林市生态环境局绥德分局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榆林市生态环境局绥德分局关于开展“两会”期间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绥德县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废铅酸蓄电池行动实施方案》《绥德县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污染源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涉及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对辖区加油站、汽修厂、医院、养殖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工矿企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排查上报整改环境隐患6条,均已完成整改。(四)固体废物管理情况。按照市局要求,完成辖区49家产废单位固废申报登记及危废管理计划制定审核工作。组织开展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行动,抽查辖区危险产生量较大的9家单位进行危险废物管理规范化考核,对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从考核评估情况来看,9家产废单位均能达标。强化汽修行业危废管理,联合交通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维修企业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工作的通知》,组织召开了专项整治安排部署会,对危废收集、转移、台账建立等进行了专题培训,有效提升汽修行业危废管理水平。组织开展核与辐射专项执法检查,及时上传监督检查报告8条并完成数据质量核查,完整率达100%。(五)环境应急管理情况。持续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应急预案修订和备案工作。今年以来,全县共有17家企业在我分局备案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同时,我分局高度重视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建立了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截至目前共存放活性炭34.25吨,多功能吸附剂5吨,吸油毡37袋,拦油索40袋,聚合氯化铝2吨,吸油垫5袋等防护设备,全力守护辖区生态环境安全;同时,联合陕西医药控股集团天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污水溢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全年未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六)其他工作开展情况。收到检察建议8份,已全部办结。组织开展非道路移动专项执法检查,累计上牌登记机械上牌登记24台,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12台。亮点工作:为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严格落实市县领导关于“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依法监管,帮扶指导,互相支持,实现共赢”的总体要求,今年以来,组织召开企业接待、送法入企监督帮扶10余次,针对企业排污许可管理、危固废管理等方面开展普法培训,帮扶企业100余家次,有效增强了企业环保意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1.提升环境质量方面。通过严格的执法活动,有效遏制了环境污染行为,改善了空气、水体和土壤的质量,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2.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方面:执法大队的活动提高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促使更多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了合法经营企业的权益,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4.智慧环保平台监管方面。减少现场执法频次,形成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的执法导向。5.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测、视频监控等系统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污染源管控。(二)经济效益1.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方面。通过执法引导,推动了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促进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2.避免环境治理成本方面。提前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减少了后期环境治理的巨大开支。3.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方面。遵守环保法规的企业通过合规经营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4.企业升级改造方面。通过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帮助企业对生产设备及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企业生产总值。5.危险废物管理方面。对重点涉危涉废企业进行专项帮扶检查,缓解小微企业产废量少、处理成本高的难题。三、存在的问题一是执法人员结构老化、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素质偏低、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的执法场景不断出现,部分执法人员在这些新情况下显得无所适从,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执法工作。二是沟通协调不畅,工作方式单一,循规蹈矩,缺乏创新。三是全社会环保意识有待加强。社会上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认识还不到位,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大生态格局尚未形成。四、改进措施持续加强执法练兵,扎实开展好“两打”和利剑治污专项行动,采取线上巡查、突击检查、专项执法等多种形式,对超排偷排、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加快形成“不敢污”“不想污”的守法自觉。认真做好环境信访问题查处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群众身心健康的环境问题。五、下一步工作(一)加强执法力度,对照全年工作任务,梳理当前存在的问题,补短板、强弱项,确保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二)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三)加强与市局相关科室沟通,与县级相关部门,与单位各科室沟通。同时,积极向老同事学习请教,转变工作方式,增强工作能力,勇于创新,敢闯敢拼,打造一支作风硬、本领强的执法队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