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略阳县> 略阳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略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略阳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略阳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略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略阳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03-28 09:14
单位名称 略阳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略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略阳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执行中省市有关应急救援、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并实施和指导监督预案演练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和平台,组织做好全县各类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救援、处置工作。
住所 略阳县东关
法定代表人 刘辉
开办资金 2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略阳县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8.02万元 80.6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现报告如下: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防汛抗旱工作。一是靠实工作责任。靠实县、镇、村、组四级防汛责任人工作责任,坚持雨前联合会商研判;指导镇、村制定涉险群众分类管控示意图,锚定避险责任、风险点位、涉险群众和转移路线等内容,实行挂图作战。2024年有效应对11轮强降雨过程,联合会商60余次,启动四级至一级应急响应各1次,下发通知、提示函等92个,防汛命令7个,预警指令10个,预警提示58期,汛情快报53期。二是坚持精准施策。组建县镇村抢险队伍186支3946人,集中储备应急物资840.94万元,逐级建立“应急力量”台账;持续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累计排查整改销号隐患问题682项;建成46个防汛减灾重点村,安装“气象哨兵”67个。三是突出预防重点。与嘉陵江上游甘肃7县及下游宁强县建立上下游联防机制,依托“三大运营商”累计发布预警短信55.96万条,通过市防汛应急管理风险隐患监测预警系统一键直达、穿透叫应叫醒群众3.6万人次;成功承办全省非煤矿山暨全市防汛应急演练,累计开展演练175场次5646人次;细化摸排“三必撤”涉险群众1503户4056人,落实管护责任人1687人、集中安置点131处。(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一是强化火源管控。加强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累计发布森林火灾预警信息422期次;开展森林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强化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排查治理;集中整治野外违规用火违法行为,清除林下可燃物,累计查处野外违规用火126起,清理林区可燃物10697.8亩630吨;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和入山登记制度,在林区主要道口设立临时防火检查站198处。二是提升防控能力。建立健全分级预警响应机制,更新健全县级专业扑火队伍2支20人,镇村义务扑火队伍176支3686人,涉林单位义务扑火队7支91人;参加省市组织的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综合应急演练,并对县级森林火灾A级专业队伍业务技能进行培训考核;及时筹集资金购置一批应急扑火物资发放到各国有林场,做到电量、燃油准备充足;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勘察批复森林防火通道54条,合计长度183.28公里。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将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会议、广播、大喇叭、刷写标语及网络新媒体等形式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2024年召开森林防火培训会112场次,刷新标语3396条,悬挂横幅280幅,出动防火宣传车3800余次,张贴禁火通告575张,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推送手机提示短信20万余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调度指导下,我县监测预警到位、研判会商精准、指挥调度科学、应急救援有效、灾情防范得力、现场处置得当。面对洪涝灾害,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紧急撤离避险7.3万人,实现了无一人伤亡被困的底线目标;同时,下拨救助资金255万元,广泛发动干群互帮互助、生产自救,及时排危除险,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全县森林防灭火工作总体平稳,共制止野外违规用火126起,全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火灾损失率未超过0.9‰,各项森林防火工作达到了预定工作目标,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监测预警设备老化,因设备老旧,不具备红外和夜视功能,导致洪水过境期间,夜间监控图像模糊不清。二是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镇街抢险队伍缺乏应急处置能力和实战经验。三是群众风险意识不强。部分群众对灾害风险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松懈、侥幸心理,主动配合和规避风险意识不强。2.改进措施:一是加大对防汛抗旱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强化防汛技术支撑、设施设备升级改造、防汛避险宣传引导和监测预警设施建设。二是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对基层抢险队伍的指导培训和应急实战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宣传单和集中培训教育等方式开展宣传,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应急避险和风险防范意识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防汛抗旱工作。一是夯实防汛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防指统筹协调运行工作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快速反应、高效联动、合力应对的防汛抗旱工作格局。二是压实各级工作责任。突出抓好县、镇、村和网格员“四级包联”责任和措施落实,强化值班、巡查、预警制度执行,确保责任人进岗履职到位。三是落实落细工作制度。聚焦风险识别评估、监测预报预警、隐患闭环管控、人员安全转移等方面,持续落实落细防汛责任人责任清单和“三必撤三必到三步法”防汛避灾等各项工作制度,切实提升洪涝地质灾害防控能力。四是切实增强防灾意识。通过培训、演练、微信和电视广播等方式宣传防灾减灾知识,进一步提升防汛责任人和人民群众的责任意识、防范意识、联防意识。五是推进应急能力建设。结合“千万工程”加快推进村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不断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物资保障等设施设备,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应急指挥、监测预警和抢险救灾能力现代化。(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压紧压实相关各方的工作责任,前移严把防控关口,严控火源进山入林,严厉打击违规野外用火,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突出重点区域、重要目标、关键时段火灾防范,靠前部署力量装备物资,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二是增强防火意识。制定有效的森林防火宣传方案,紧急动用林区各种宣传手段,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时段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广播里有声音、电视上有字幕、林区内有条幅。三是狠抓火源管控。严格实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在重点林区、重要景点和重点地段增设临时检查站,固定专人,检查登记,杜绝一切火源入山;同时,加强“五类人员”管控,落实“一对一”监护责任。四是提升防控能力。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加大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交通通讯、林火阻隔等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力度;落实森林火险分级响应机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森林火灾报告制度,及时核查、反馈、处置卫星热点和森林火灾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