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乾县法律援助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县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等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受理、审查和批准法律援助申请;组织、指派法律服务机构及法律服务人员办理援助事项;法律援助案件的档案管理及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其它需要法律援助的法律事项。 | |
住所 | 乾县城关街道办新城一路司法局一楼 | |
法定代表人 | 韩亚兰 | |
开办资金 | 3.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乾县司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9万元 | 4.0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于2024年8月份变更法定代表人,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司法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完善服务体系。我们依托各乡镇司法所,成立16个镇办法律援助工作站,并明确了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长及成员,建立了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档案。同时,在县妇联、总工会、看守所、法院、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等部门分别设立了维护妇女权益、老年人权益、职工权益、青少年权益等分部,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在部门协同方面,我们积极与民政、人社、妇联等部门及时业务对接,对低保户、农民工、妇女儿童等群体积极筛查帮扶。与法院、检察院建立长期信息沟通渠道,为刑事案件嫌疑人、信访人员提供即时服务。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法律援助中心始终将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本年度,中心组织了8场专题培训,涵盖了民事、刑事等多个领域的法律知识,显著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我们还完善了法律援助律师识别,按劳动争议、家庭纠纷等领域分类,使受援人更方便接受法律援助律师服务。每季度我们还组织律师培训,重点提升证据手机、调解谈判等务实技能,建立服务质量评估与奖惩机制。三、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在2024年我们推行了“容缺受理”制度,对缺少非关键材料的困难群众先行受理,后续补交。针对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实现简略申请、及时审批、及时指派。另外我们为了完善工作机制,简化服务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推行了“首问负责制”,即第一个接待来访群众的部门或人员要负责到底,为群众提供全程服务。同时,建立了“绿色通道”,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优先服务,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援助。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法律援助中心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组织了多场线下宣传活动,如法律援助宣传周、送法进社区等,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群众疑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们在加强自身宣传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要求顾问定期开展法律援助政策宣讲,协助收集群众需求。利用下乡及走访普及政策,实现宣传与纠纷排查相结合。同时我们联合民政、残联等部门向困难群众定向推送宣传信息,确保政策触达最需人群。五、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全年共接待来访群众460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95余件,其中民事案件189件,刑事案件206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共计280万元。我们还深入开展了法律援助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1200余人次。通过上述行动,我们通过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推动基层法治意识普及,显著的减少了弱势群众因法律知识匮乏导致的权益受损,挽回了大比例的经济损失,有效的预防了群体性矛盾纠纷,促进了司法公平与社会稳定。六、目前存在的问题。(1)人员配备不足。随着法律援助工作量的增加,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2)经费保障不足。目前法律援助经费主要依赖于财政专项拨款,经费保障不足制约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深入开展。(3)服务质量有待于提高。部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七、整改措施。(1)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将进一步优化法律援助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确保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法律援助工作。(2)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将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律师队伍建设,提高律师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律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受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将继续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高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和公信力。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法律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2025年工作计划。(1)深化服务效能提升行动。推行“细微化”服务标准,实行窗口人员首问负责制,规范接待用语,确保咨询解答通俗易懂、指引清晰。推广“容缺受理”“诚信承诺制”,对材料不全但符合基本条件的案件先行受理,减少群众跑腿次数。(2)实施案件质量攻坚工程。严格执行案件质量评估标准,综合运用庭审旁听、卷宗评查、回访受援人、征询司法机关意见等措施,实现案件质量“一案一评”。建立案件补贴与质量挂钩机制,对优秀案件给予奖励,对不合格案件要求整改并扣减补贴。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重点加强劳动争议、婚姻家庭、刑事辩护等领域实务技能提升,年内组织不少于2次集中培训。(3)扩大精准服务覆盖面。持续开展农民工专项维权活动,建立欠薪案件“绿色通道”,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案件免于经济困难审查,优先办理。针对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群体,设立维权服务站,开展“法援护苗”“助老维权”等专题宣传活动,全年覆盖重点人群不少于2000人次。(4)强化宣传引导。继续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宣传活动,结合“3·8”妇女节、“5·1”劳动节等节点,通过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5)强化保障机制建设。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确保法律援助经费与案件量、服务质量挂钩,重点向基层和经济困难地区倾斜。同时深化刑事法律援助全覆盖,健全值班律师制度,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