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咸阳市再就业服务中心

咸阳市再就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8 08:58
单位名称 咸阳市再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服务城乡劳动力再就业。承担全市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服务工作等。
住所 咸阳市玉泉路8号
法定代表人 崔舰
开办资金 1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4.5万元 31.15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再就业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现将我单位2024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开展业务情况一是稳进就业工作实绩突出。坚持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再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以“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专项招聘活动为切入,以“苏陕协作”为渠道,主动联系用工企业,统筹综合招聘和专项招聘,采取“主会场+分会场”、“线上+线下”以及“直播带岗”等模式,力促合同签订。二是劳务协作助力乡村振兴。为贯彻落实乡村人才振兴决策部署,提升劳务群体技能水平,积极打造劳务输出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加劳务者收入。依托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等协作机制,强化脱贫人口劳务输出,针对脱贫劳动力开展就地就业培训,积极搭建适合我市农村劳动力与江苏省泰州市用工企业需求的对接平台,帮助我市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三是深入园区企业纾困解难。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总牵引,落实人社干部包联企业制度,采取逐个实地走访包联企业,梳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清单,合力为企业解难纾困。四是加大就业援助帮扶力度。依托“春风送岗位援助暖民心”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采取就业技能培训,送岗到户,就近就地就业等积极措施,帮扶重点群体就业。二、取得社会效益一是发展劳务品牌,拓展丰富就业渠道。中心指导县区结合各县域自然环境和市场需求,深入挖掘行业资源和地域特色,精心打造了一批全市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通过参加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在陕西省广播电视台录制劳务品牌宣传节目,在泰州设立咸阳劳务品牌展示馆等方式,积极宣传我市劳务品牌成果,采取建机制、抓品质、树品牌等措施,全市前后共培育出24个具有县域特色的劳务品牌、38家创建引领单位,其中省级劳务品牌4个,市级劳务品牌8家,县级劳务品牌24个,超额完成“一县一品”的年度目标。通过劳务品牌的引领作用,全市吸纳就业人员约22.9万人,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100亿元。二是采取多措并举,精准服务园区企业。2024年中心为包联的10家园区企业化解四大类41条诉求,一定程度助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中心携手咸阳职院,成功举办双选会,通过就业指导宣讲、参观见习、现场双选会和体验企业生活区四个环节,吸引了35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参加,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双选会现场,初步达成实习意向90多人。三是强化人员管理,持续推进队伍建设。以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为契机,中心定期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形象和业务能力培训,推动了人社窗口服务规范化建设。2024年,为1388名群众办理了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申请,为9728名群众办理了档案登记查询、提取等业务,为1947名群众办理了退休申请,为2133名群众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申请,用工作优质经办服务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三、存在问题一是理论学习还不够扎实。中心虽然重视理论学习,经常性组织集中学习,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学习最新精神最新要求,但存在碎片化学习现象,未能做到逐字阅读逐句理解,未能精准把握、深入理解其中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二是法治观念还不够深入。中心虽然积极弘扬法治思想,扎实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抓住机遇宣传法律知识,但在日常窗口服务工作中,仍存在法治思维欠缺、对依法行政基本原则理解不够透彻、运用不够扎实等现象。四、整改措施一是学习的持续性还不够强。理论学习未能做到常态化长效化,未能做到温故知新,导致学习断断续续,未能深入理解、深刻把握、吃透精神。二是思想重视程度还不够高。中心作为窗口单位,业务办理占用了工作人员大量精力,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导致法治建设有待深化。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求职者充分就业。进一步强化“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招聘活动力度,积极联系用工企业,详细了解岗位需求,提高岗位匹配度。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招聘形式,充实“直播带岗”讲解内容,重点倾向讲解面试技巧,普及法律知识;加大就业技能培训指导力度,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援助力度,全力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二是深化苏陕协作,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深化泰州·咸阳两地人社部门的互帮互助机制,深度开展市场用工需求调查,切实提高供需信息有效性;邀请泰州优秀就业培训讲师来咸开展培训指导,提高培训成效;鼓励吸引泰州企业来我市建立就业帮扶基地、开展社区工厂帮建活动,推动两市协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三是强化品牌创建,激发品牌带动促就业。在继续做好现有优质劳务品牌和创建引领单位推广的同时,指导各区县,在年度计划中针对培育劳务品牌给予足够重视,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2025年力争全市劳务品牌在产品规模、经济效益和带动就业方面有更大发展,以劳务品牌的大力发展,带动周边更多群众就业与增收。四是规范制度建设,提高业务能力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监测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渠道,细化指标,缩短周期,努力实现监测全覆盖,确保为决策提供坚实数据基础;在社保返还方面,进一步加强协调,扩充数据源,改进检索手段,提高核查效率,确保发放精准严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