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环境监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保障。环境质量监测;专项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监测科研;环境监测服务;环境监测网运行管理;环境监测人员培训;环境监测技术交流。 | |
住所 | 咸阳市玉泉西路 | |
法定代表人 | 王博 | |
开办资金 | 719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环境保护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812万元 | 82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环境监测站.公益 | 从业人数 6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站在市生态环境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常规监测全面开展。地表水监测。对省市控8个地表水断面、4个县界考核地表水断面开展监测分析,上报数据3400个。饮用水源地监测。对羊毛湾水库开展监测分析、审核上报17个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50个“万人千吨”饮用水源地监测数据6745个。降水降尘监测。开展16个点位降尘监测12次,取得降水监测有效数据240个。灌溉渠水监测。对5个10万亩以上灌区灌溉渠16项水质指标开展监测,取得有效数据288个。国考地下水监测。分析、上报9个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监测数据1134个。噪声监测。对市区10个功能区噪声、138个区域环境噪声、54条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进行监测,取得有效数据8172个。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审核上报农业面源污染评估监测数据342个;农业面源参数、地块、分县指标调查及降水监测数据870个。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审核上报29个断面农村县域河流湖库、18个农村农业面源、农村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8128个。空气自动站点运维及数据审核。负责25个西安辖区内省控空气自动站及我市107个镇办空气自动站运维管理、每日数据审核等工作。编写了2024年1-12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全市镇办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月报、简报36份,获取监测数据385440个。水质自动站数据审核。完成咸阳铁桥站、兴平站、黑河张家桥站和泾河桥站4个地表水国控水站9个项目每日数据审核工作,全年累计审核数据210240个,发现异常情况33次。自然生态详查工作。配合省站完成2024年两轮自然生态详查工作,对涉及我市的182个详查图斑开展现场核查,圆满完成我市自然生态详查工作任务。全年分析、审核、上报常规监测数据683034个,编制监测报表113份,编制监测报告28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月报、简报36份。(二)污染源执法监测有条不紊。煤矿矿井水含盐量监测。编制《2024年重点污染源执法监测质量核查与抽测工作计划》。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专项检查。编制了《2024年自行监测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对22家企业自行监测方案制定情况、自行监测开展情况、监测信息公开情况通过调阅资料、现场查勘及问询的方式进行检查。(三)质量管理更加细化。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23年版),完成体系文件的修订工作。全年修订《质量手册》1次,《程序文件》2次,《质量管理记录格式》2次,《技术记录格式》1次,确保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全面开展。组织开展2024年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工作,对监测全要素、全部门、全流程进行拉网式检查,汇总形成了12个基本符合项并完成整改。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业务能力不断增强,管理体系运行顺畅。获得能力考核优秀单位。圆满完成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5轮6项次、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项次、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项次能力验证(考核)任务,首次报考了西北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土壤中铅能力验证,全年共计参加各类能力验证(考核)8轮11项次,均一次性通过,取得了“满意”等次成绩。被总站评为“2024年能力考核优秀单位”称号。在2024年度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全省生态环境类检验检测机构报告评审中,我站抽取的5份检验检测报告平均得分90分以上,获得“优秀”单位荣誉称号。三、存在的问题(一)环境监测系统整体能力偏低。现有的监测人员、技术、手段、能力和设备与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市级与部厅要求的数智化转型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经过多年发展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开展工作,遇事搞人海战术。县级环境监测能力基础太差、机构人员编制紧缺,实验室软、硬件能力严重不足,几乎无法正常有效开展最基础的监测工作。(二)仪器设备不能满足现实环境监测需要。对标对表《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指南》要求,我们符合要求的仪器数量仅为160台套,现场检测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辐射仪器都有不同程度的短缺,因经费不足,导致部分监测项目不能正常开展。(三)环境监测人员整体业务能力偏低。四、整改措施(一)做好各项常规性监测和专项监测。完成地表水、地下水、酸雨、降尘和噪声等各项常规监测任务;做好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和企业自行监测检查等工作。(二)按照国家空气自动站运维标准要求,对25个省控空气自动站点开展运维,并做好各项技术保障工作。对107个市控空气自动站运维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督促运维单位提高运维质量。(三)做好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核工作。组织全市环境监测系统人员参加省站组织的上岗证考核,全面提升全市环境监测系统的业务水平。(四)加强环境监测业务知识培训。以环境监测小讲堂和生态环境监测云学院为依托,围绕环境监测热点、难点问题及监测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开展各类课程学习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五)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和监测能力考核。配合市局对全市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的机构进行质量控制检查与考核,从监管机制上杜绝造假,提高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加强对辖区内从事生态环境自动监测运维单位的质量管理考核,保证自动监测设备稳定运行。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做好环境监测主责主业。完成地表水、地下水、降尘和噪声等各项常规监测任务;做好环境应急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灌溉渠水质监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等专项监测任务和临时性监测任务;编制审核各类监测报告、数据分析报告,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二)加强省市控空气自动站的运维管理。按照国家空气自动站运维标准要求,继续对25个省控空气自动站点开展运维,并做好各项技术保障工作,对107个市控空气自动站运维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督促运维单位提高运维质量,同时,充分发挥质控单位的有效作用,加强对运维单位的质控监督,确保数据真、准、全、快、新。(三)持续提升实验室监测分析能力。按照《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绩效评估办法(试行)》和《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指南》的要求,全面提升实验室硬件设施,不断提升监测硬实力;继续做好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固废等增扩项工作,切实提升实验室监测分析能力。围绕环境监测热点、难点问题及监测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开展各类业务学习和培训,全面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四)推动传统监测向智慧监测转型升级。以建设全自动AI智能检测实验室为目标,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数字技术,实现水质各项目全自动、批量化和无人值守检测,确保样品从采集、前处理、测试、数据分析到报送实现全流程、全方位、全程自动化。同时,在样品保存、数据质控、数据异常等关键环节留痕,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溯源性。(五)提升辐射和应急监测专项能力建设。针对我市辐射和应急监测能力短板,持续加强我站和各县区站人员应急能力培训,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购置辐射和应急监测设备仪器,提升我市辐射和应急监测装备水平,打造一支能拉得出、打的赢的应急监测队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计量认证证书有效期:2028年1月13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