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劳动技能鉴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技能人才提供技能等级评价。承担全市技能人才劳动技能鉴定服务工作等。 | |
住所 | 咸阳市渭阳中路6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涛 | |
开办资金 | 28.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3.56万元 | 39.5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劳动技能鉴定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是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立足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发展的总目标,强化培训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深入企业征询培训需求,确定了“立足产业、培养亟需”的培训思路。先后组织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西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2家企业329人开展了通用素质培训,经审核共有227人培训合格并取得合格证书,审核拨付补贴资金17.025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9.6%。二是全面规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聚焦全市“16+8+3”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高评价工作质量,通过举办咸阳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考评员业务培训班,探索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资格鉴定+专项能力考核”的多元评价机制,不断规范职业技能评价工作秩序。三是持续做好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服务。紧抓规范全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培训能力培训层次提升,按照“谁审批、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全市21所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了年检,扎实开展民办技工院校和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名称规范工作。与行政审批服务局进行充分沟通,进一步优化市属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行政审批、日常管理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全市21所市属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运营正规、管理规范,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四是不断夯实高技能人才培养根基。以完善政策为抓手、搭建平台为依托,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高精尖”作用,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引领示范作用。今年9月份,会同市财政局抽调相关专家对我市的21个高技能人才建设项目单位和今年需拨付的12个高技能人才建设项目进行考核评估。经评估,全市21个建设项目基本能够按照高技能人才建设项目方案计划,按时序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及《咸阳市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十四五”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要求》、《咸阳市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按程序将补助资金拨付12家项目建设单位380万元。二、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结合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持续推进职称制度与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有效衔接,全年累计开展保育师、电工、钳工、缝纫工、药物制剂工等143个工种的等级认定63批共10926人次,7512人取得证书,其中:高级工以上970人,技师以上47人。同时,积极探索竞赛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技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去年我市成功举办全省首个市级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全市累计组织近千名选手参加全国全省各类竞赛20余次,取得奖项50多个。今年,我市选手杨婉洁在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获育婴赛项铜牌,实现我市国赛奖牌“零”的突破,积极参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和陕西省2024年职业技能大赛,我市代表队获得1金、3银、5铜和15名优胜奖,以及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佳绩,全方位展示了我市技能人才的风采。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新局面在我市悄然形成。三、存在主要问题2024年,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技能认定工作方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以来,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积极组织企业、院校、社会组织申报我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但现有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规模与技能人员的实际评价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缺口。二是评价与市场需求联系还不够紧密。我市目前开展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种主要为原先的水平评价类职业和一些就业热度较高的服务类职业,但对专业性较强、新兴职业类工种涉及较少。三是在抓考评员队伍及题库建设上还有差距。现有考评人员对评价工作的认识仅停留在熟悉考核标准上,致使部分业务能力不强的人员也能顺利进入考评队伍,各类评价工作会议往往注重政策宣讲,忽略了对专业知识与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同时,由于职业的分类细化,题库建设严重滞后,部分还在沿用多年前的鉴定题库,严重制约着评价工作质量。四、整改措施(一)完善评价机构培养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加强外部引进,持续培养和引导管理规范、信用良好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发展成为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另一方面重视内部开发,对评价实力较强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予以重点关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转型成为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面向更大范围、更广群体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二)完善等级认定相关政策,对评价过程等进行规范。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监管工作中的应用,减少监管工作的步骤环节和人力投入,通过流程优化减轻政府监管压力;另一方面加强评价机构和社会公众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监管工作中的参与度,畅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群众反馈热线,保障评价质量。(三)多措并举夯实基础,提升评价工作质量。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宣传力度,逐步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人才、重视技能的良好氛围。同时,完善考评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认证办法及考评人员的聘用、管理办法,积极对接省中心,做好题库试题的更新,使评价工作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四)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鼓励和支持校企联合开展招生、专业建设、实训实习、质量评价、毕业生就业创业等工作,建立和完善的培训学校教师技能提升培训和进企实践制度。引导我市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充分利用发达地区培训机构的办学经验和优势资源,弥补我市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实训基地等方面的资源不足。(五)细化保障措施,有力推动人才队伍发展。积极协调省级职能部门筹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关资金,做好职业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项目建设等资金保障。对接市级相关部门,将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职业技能竞赛等项目资金纳入全市人才工作发展规划,争取专项资金。加快完善市级竞赛体系,推动行业企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常态化开展。五、下一年工作计划2025年,我们将深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成果,贯通落实局党组决策部署,深化技能人才增量体质总目标,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高质量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一)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服务职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局党组各项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突出服务职能,紧密联系中心业务,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二)聚焦目标任务,细化贯彻落实。对标对表局党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充分认识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素质难以充分满足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现状,立足主业主责,注重部署谋划,细化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工作落实。(三)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优良机构。一方面持续培养和引导管理规范、信用良好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发展成为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转型成为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面向更大范围、更广群体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本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成果,积极开展“中心业务我来讲、提质增量创一流”集体学习。不断拓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方式,激发中心同志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切实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增强履职能力和水平,确保政策执行不跑偏、不走样。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