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业务范围:初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宁强县南大街 | |
法定代表人 | 刘强 | |
开办资金 | 665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423.47万元 | 6675.7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0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9月5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原胡自立变更为刘强。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突出党建政治引领,聚焦核心立德树人1.树正观念,立心立言。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客观民主评议党员,淬炼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坚决执行上级文件、会议和领导批示精神,做到了有部署、有安排、有落实、有成效。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把党的教育方针呈现于教学主楼C位墙体上,在通道两旁的文化柱上悬挂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获得者的至臻箴言,学生荣誉墙和“一中有我”教师荣誉墙上下相得益彰,以文化人、启智润心。2.上行下效,引领示范。一是实行“校长办公双地点”制,即校长在校长办公室办公和在九年级组办公,赋能九年级教育教学提质增效。二是校长和班子成员外出公干、回校上班在工作群里报备,强化教师团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提振大家伙团结开拓的精气神。三是校长和副校级领导带头监考期中教学检测,开宁强一中校长监考学生考试的先河。四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超前到岗,并深入教学一线倾听师生心声,进行德育润泽。(二)汇智聚力教师发展,精业厚生臻于至善1.青蓝工程,共融同进。教研室组织教学骨干与年轻教师结对子,开展岗位练兵和青蓝帮扶,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师,促进专业成长。蓝领引路,青苗茁壮。2.以赛促教,以研兴学。鼓励、支持、指导教师积极参加“擂台大比武﹒技能大提升”教学能力岗位竞赛、上示范课公开课、课题研究、教学论文评选、教学案例和教育叙事征集等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精神成长,激发教师潜能与创新精神,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学生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体验。(三)靶向施策五育管理,潜心治学减负提质1.管理课程,育人遵循。全面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规范作业形式,加强作业设计,合理安排使用书店配发的各种教辅资料,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为学生“减负”。实施“减负增效”工程,确保教书育人质量不下滑。2.巡教连心,巡学筑梦。一是“日日巡查、全位巡查、时时通报、及时提醒、整改反馈”。校长坚持早上巡查值周教师到岗履职情况、科任教师上课情况、学生学习状态、卫生保洁、安全管理等,通报巡查结果,肯定成绩,提出整改要求,相关处室及时反馈整改结果,纠偏正向。二是校长坚持巡查师生出操情况、晚自习师生教学和班级安全、纪律管理情况,清源正本。领导班子成员持续跟进,形成组织合力。从周一至周五,校长日日巡查,过半工作日一日两巡,靶向施策,精准管理,提振了管理效能。(四)聚势赋能服膺安全,同心睿赢和谐校园1.一岗双责,首遇有我。实行校长负责、党政同责、层层担责、人人履责、时时有责、处处明责、谁安排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首遇责任制”机制,确保安全工作不留死角,不留隐患。2.播种良习,收获佳绩。由值周教师进行学生早上到校违禁品检查,教育引导学生不将手机、刀具、电话录音手表等带入校园。每周安保处、德育处、值周组到班抽检学生违禁品和禁用品。班主任、下班老师、班干部组织学生排队上操、列队到餐厅就餐、放学排队出校门。3.兼容并蓄,软硬兼顾。严格落实门禁制度,把好校园安全“第一关”。组织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落实安全教育周和安全教育月工作任务。利用专题培训、例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班会、应急疏散演练、安全管理专题活动、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专项整治、放假放学前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传染病预防、食品安全、交往安全、交通安全、防诈骗防拐骗防性侵、禁毒、预防艾滋病、防火防煤气中毒等安防知识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4.实行校园安全巡查、整改、预案、报告制度。一是值周组、安保处组成巡查组全天候巡查校园安全,加强早上学生到校前、中午下午放学时段、晚自习后的校园安全巡查和起凤冈、科技楼六楼、卫生间、校园围墙、校园周边等重点部位的安全巡查。二是安保处、值周组每周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全方位大排查,相关处室通力合作,实行安全隐患照单全收,细化防范措施,落实监督责任,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三是学校领导班子、值周组、年级正副组长、教研备课组长、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经常排查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并及时化解。四是开展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前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制定活动安全预案,确保活动安全顺利。五是全体教师严格执行安全管理“首遇责任制”,第一时间妥善处理和向学校报告突发安全事件。六是规范管理危化实验用品。七是重视“三防”建设,配齐安防器材,组织安保人员安防器材使用培训。八是落实安全信息报送制度,落实节假日校园安全巡逻,保护师生身心健康。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被评为汉中市2024年立德树人优秀学校、汉中市初中语文优秀学科指导基地、汉中市初中数学优秀学科指导基地、宁强县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先进集体、宁强县义务教育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宁强县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党支部书记杨安平被评为陕西省特级教师,学校共有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市县教学名师近80名,蒋海杰等5名教师被评为汉中市2024年各类先进教师,涂小华等9名教师被评为宁强县2024年各类先进教师。还涌现出47位校级先进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3.在中考,学校在全县前10名中占据10人,在全县前20名中占据17人,在全县前50名中占据38人,在全县前200名中占据114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学校年龄50岁及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30%强,教师平均年龄偏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高质量发展。2.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方面,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深度和广度略显不够,个别党员教师示范性、引领性不强,少部分教师还存在“慵、散、慢、拖”等不良作风。3.学校水电和办公耗材用量巨大,教育教学设施进入维修和更换高发期,但学校经费严重不足,后勤保障面临困难。4.中高级教师岗位越来越紧张,教师职称晋升难度越来越大,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5.数字化、智慧型校园建设有待加强,教师缺乏配套设备的操作技能。6.重建凤翔楼,八年级教室分散在部分功能部室,教师办公室数量不够,给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多困难和许多不确定因素。(二)改进措施:1.完善、优化教师奖励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2.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后辅保障管理,对部分设施设备和校舍进行更新换代和维修,给全体师生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3.强化青蓝工程建设,实施班主任“青蓝工程”。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中培养班主任,在互通有无中师徒共同成长。4.规范管理学校资产。一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账,完善固定资产报损核销机制。二是合理使用学校公共财产和公物,减少浪费。5.开源节流。合理用电用水,不浪费办公耗材。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和环境。抓好校园绿化日常管护和植物修剪工作,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6.加快校建进度,落实校建安全质量监管,确保在下年度开学新教学楼投入使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教学质量提升。优化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课程设置,涵养师德师能,做细五育管理,做优常规教学,做实课后服务,确保在各级各类考试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2.德育工作实化。夯实班级管理,强化学生违禁品排查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构建家校共育网络,培养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3.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师德师风培训,实施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工程,鼓励、组织、指导教师深耕校本研修,主持课题研究,参加教学教研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赋能减负提质。4.平安校园创建。落实门禁制度,压实“一岗双责”和“首遇责任制”,跟进安全巡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及化解,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严格安全管理失责追责制度,确保师生平安。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