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城固县气象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国家地方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保障和气象服务。气象法规建设;气象行业规划;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业务管理等。 | |
住所 | 城固县西环一路北段落122号 | |
法定代表人 | 何豫秦 | |
开办资金 | 78.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04.81万元 | 1014.3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汉中市气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气象服务,精而有为,效而有力在气象服务领域,以精准高效为核心追求,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与效能。1.汛期备战,精益求精:严格依照2024年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检查提纲,全面开展自查自纠,以严谨态度查漏补缺,确保“六个到位”,为汛期筑牢气象安全屏障。2.制度革新,流程优化:制定并完善《城固县气象局递进式气象服务工作方案》等系列制度,对《城固县暴雨“叫应”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全年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不断提高预警时效,强化叫应机制。共制作发布城固气候与气象服务白皮书1册,重要气象报告29期,气象预警信号124次,预警短信近5万条,叫应服务16次。同时,圆满完成春运、中高考等关键时期的气象保障任务,发布专题气象服务材料116期。3.科普惠民,知识赋能: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组织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走进校园,深入原公镇柳夹寨村,向村民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及《陕西省灾害防御条例》,切实增强公众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4.分灾施策,精准服务:今年汛期,面对我县气温偏高、降水严重偏少、旱情持续发展的情况,我局业务人员深入桔园镇、柳林镇等地,对水稻、玉米、柑橘和猕猴桃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和干旱评估,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4次。在冬季气象保障期间,提供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预报,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全力服务全县农业抗旱保秋收及环境治理工作。(二)防雷监管,措施得力,责任压实在防雷安全监管方面,我们多措并举,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监管措施。1.制度先行,规划引领:制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任务台账,印发本局《安全生产管理办法》、《2024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和责任清单》,全面开展安全隐患综合整治。2.协同合作,共担责任:与县应急局联合下发《进一步加强全县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夯实防雷安全责任。与44家重点单位签订防雷安全责任告知书,持续推行雷电防护安全状况挂牌公示制度。3.执法检查,严格监管:联合洋县、留坝县局对辖内防雷重点单位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运用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对17家单位开展雷电灾害防御、气象信息传播发布等行政检查;运用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开展执法检查7次,其中与县应急、经贸、城管部门联合检查4次,全力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三)项目推进,稳步有序,成效初显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方面,我们稳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1.城固国家站迁建圆满收官:顺利完成城固国家气象观测站迁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全部建设任务,并于9月26日通过竣工验收。2.国债项目发挥实效:完成国债项目4套气象观测站建设,在汛期已发挥重要作用。3.高新农业气象项目有序开展:陕西高新农业气象保障工程城固粮食(水稻)气象监测站建设项目已完成选址、招标和合同签订,预计2025年3月完成建设任务。4.镇(办)自动站升级加速推进:完成镇(办)自动气象观测站升级工程项目的招标和设备采购,目前已建成7套自动气象观测站,剩余7套预计2025年汛期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业务运行。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1.气象服务方面:全面自查自纠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有力保障汛期气象服务质量,降低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递进式气象服务与强化叫应机制,提升社会整体气象灾害应对能力;在春运、中高考等关键时期提供气象保障,助力重要社会活动顺利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走进校园与农村,增强公众气象灾害防范意识、自救互救能力以及对气象工作的认知和重视。2.防雷监管方面:制定安全生产方案和制度,开展安全隐患综合整治,联合多部门执法检查,降低雷电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运行;签订防雷安全责任告知书并推行挂牌公示制度,增强社会各界防雷安全意识。3.重点工程项目方面:城固国家气象观测站迁建及配套设施项目完成,提升气象观测准确性与可靠性,惠及民众;国债项目4套气象观测站在汛期发挥作用,保障汛期安全;镇(办)自动气象观测站升级工程稳步推进,提高基层气象服务能力,增强基层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二)经济效益:1.气象服务方面:分灾种、分区域提供气象服务,在汛期针对旱情开展农作物长势调查、干旱评估和人工增雨作业,保障农业生产,减少农业损失,稳定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冬季提供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预报,降低森林火灾风险和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带来间接经济效益。2.防雷监管方面: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减少雷电灾害对建筑物、电力设施、通信设备等造成的损坏,降低企业和单位经济损失,保障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发展。3.重点工程项目方面:陕西高新农业气象保障工程城固粮食(水稻)气象监测站建设项目,助力精准监测粮食作物生长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1)对气象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尚浅,重视程度欠缺,宣传工作缺乏主动性。在中省市媒体以及地方媒体平台的宣传工作存在严重不足,未能充分挖掘气象工作的亮点和价值,导致年度宣传工作任务完成率较低,严重影响了气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知度。(2)项目推进力度欠缺:14套镇(办)自动气象观测站升级工程进度迟缓,多要素站占比未达预期要求,严重滞后于既定工作目标。省部合作协议粮食(水稻)气象监测站项目仅完成招标环节,后续工作尚未有效开展,项目整体推进缺乏有力的组织协调和高效的执行力度,导致项目周期延长,无法按时发挥应有的作用。(3)青年干部人才培养乏力:对新进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理论学习形式单一,主要局限于会议、讲座,政治理论培养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显不足。业务培训内容宽泛,未能针对个人能力特点进行精准培养,无法满足青年干部个性化成长需求。科研创新氛围不浓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引导措施,致使青年干部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人才队伍的长远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2.改进措施(1)组织单位内部宣传工作专题会议,强调气象宣传对提升部门影响力、普及气象知识、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要性,让全体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宣传工作的价值,提高重视程度。结合气象工作重点、季节性特点以及重大气象事件,制定全年宣传计划。确定在中省市媒体和地方媒体平台的发布目标和主题方向。(2)建立项目进度跟踪机制:针对14套镇(办)自动气象观测站升级工程和省部合作协议粮食(水稻)气象监测站项目,设立项目进度跟踪表,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责任人以及完成时间节点,每周对项目进度进行检查和更新。对于进度缓慢的镇(办)自动气象观测站升级工程,分析阻碍进度的原因,如人力不足、设备供应延迟等,及时调配资源。增加施工人员,与设备供应商沟通协调,确保设备按时交付安装。针对省部合作协议粮食(水稻)气象监测站项目,在完成招标后,立即组织项目团队制定详细的后续工作计划,包括场地建设、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等环节的具体安排,明确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和时间要求。(3)制定全面的青年干部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政治理论学习、业务技能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针对不同岗位和个人特点,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路径。根据青年干部的岗位需求和个人能力短板,邀请行业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科研交流活动,邀请科研成果突出的专家分享经验,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激发青年干部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对参与科研项目并取得成果的青年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如奖金、晋升机会等。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强化内部管理,筑牢发展根基为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我们将全方位健全管理机制。一方面,对内部业务流程展开细致梳理与深度优化,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职责,有效规避因职责不清而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另一方面,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交流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等形式,全面提升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同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加大技术投入,完善防护体系,确保内部数据资料的保密性、完整性,为单位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二)加速项目进程,夯实气象服务基础项目推进是提升气象服务能力的关键。我们将全力加快项目建设速度,首先,尽快完成城固国家气象观测站迁建项目的决算审计工作,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透明。同时,积极筹备城固国家气象观测站业务运行环境建设项目,做好前期规划、物资准备等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其次,争分夺秒,务必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14套镇(办)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升级工作,提高气象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汛期气象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聚焦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青年干部是单位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将加大对青年干部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政治理论教育方面,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活动,鼓励青年干部积极分享学习体会,深化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在业务能力培养上,根据青年干部的个人特点和岗位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行针对性培训,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挖掘潜在能力,提升整体工作效率。此外,加强对青年人才科研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完善科研奖励机制,对在科研项目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升自身能力,为单位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