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城固县> 城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城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8 08:42
单位名称 城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性监测;承担全县“两品一标”认证相关工作;承担全县农产品抽检、农业投入品监测及全县农产品监管指导和培训等工作。
住所 城固县文化路西段农技中心五楼
法定代表人 张清儒
开办资金 3.9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城固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59万元 3.9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着力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安排召开了2024年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豇豆农残治理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工作。先后制定和印发《关于持续开展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城固县2024年度豇豆农药残留攻坚治理工作考核细则的通知》等文件。对各镇办监管员和检测员开展了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和承诺达标合格证应用专题培训,发放速测卡7000余份。邀请省市专家对重点豇豆种植镇办监管站和检测员开展了豇豆农残胶体金卡法培训,发放胶体金卡400余份。印发豇豆农残治理“三个清单”(《禁限用农药名录》、《豇豆经常检出问题农药清单》、《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农药清单》)5000套,张贴在村委会、豇豆生产基地和农资门店等显著位置。引导豇豆绿色防控,采购发放防虫黄板、蓝板6万张。设立示范基地3个,示范面积250亩,探索豇豆防虫网栽培模式和关键技术。从6月初到7月底,安排技术人员巡回对16个涉级豇豆种植的镇办开展督查指导。7月下旬,农业农村部包省包片工作组来我县调研指导豇豆农残治理,肯定了我县豇豆农残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取得的成效。(二)扎实开展质量安全监测按照省市年度检测任务安排和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具体要求制定了检测工作方案。县本级开展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11次,委托检测1次,完成定量检测样品400份,其中例行监测抽样320份、监督抽检样品80份,监测参数为35种农残、2项重金属残留。配合中省市三级抽检样品共181份,检测70项农药残留项目。大力引进和推广应用胶体金卡检测法开展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使用12种胶体金卡检测豇豆、茶鲜叶、猕猴桃等样品125份。指导各镇办聚焦重点蔬菜品种开展快速检测。(三)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管体系建设1.保持检验检测能力为确保检测机构正常运转,履行好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职能,依据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修订发布了第4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申请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和资质认定复评审。2月下旬和3月上旬分别接受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资质认定、市农业农村局农检机构考核现场评审,获得种植业初级农产品2大类22类产品37个参数的检测资质。2.持续推动网格化监管进一步强化精准监管,组织镇办监管站采集了2024年度豇豆、韭菜、芹菜和重点水果生产主体信息,更新了重点农产品监管名录。督导镇办监管站开展日常例行巡查,上传巡查工作信息。各镇办累计开展入户巡查2692户(次),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3150人次,向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上报豇豆种植信息1500条、日常巡查信息756条。3.大力开展质量追溯和合格证应用进一步落实生产企业主体责任,督促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质量追溯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在国家和省级质量追溯平台新登记注册6家规模生产主体。结合草莓、蔬菜、葡萄、猕猴桃等重点品种上市季节,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发放空白彩色合格证5万张,指导生产主体正确打印、规范张贴承诺达标合格证。及时对接合格证服务平台,协助生产主体解决打印机使用问题10余次。对一般豇豆种植户,印制纸质空白合格证1万份,由镇办监管站指导村组,在快速检测的基础上,协助豇豆种植户开具合格证。(四)持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一是强化“两品一标”主体培育。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部门,挖掘我县特色优势产品和规模化生产主体。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生产主体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把中省支持绿色食品发展的优惠政策宣传到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服务。动员和组织4家企业申报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储备申报对象3家。经过4年的跟踪和辅导,汉中山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蜂蜜产品成为我县首个成功申报绿色食品的畜产品。8月中旬,省农安中心2024年绿色食品年检督导和发展现状调研组对我县绿色食品发展成效和工作措施给予了高度肯定;二是强化监管指导。截至年底,全县持有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证书的生产主体为25家,绿色证书28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7张,授权35家企业使用。在市农检中心的统一安排下,对所有持证主体开展了年检工作。对14家续展企业,提前做好计划,按时间节点开展现场检查,报送资料,本年度绿色食品续展率达到了86.7%。协助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等管理部门完成绿色食品监督抽检和特色农产品品质监测抽样工作;三是强化品牌引领。围绕我县主导和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协助县水产中心,推动“城固大鲵”登记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月份,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王子强带队来城固调研,认为我县重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登记和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给予好评。二、取得地主要社会效益我单位严格落实省市农安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要求,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管出来两个关键环节,着力强化例行监测,织密监管网络,最大限度消除风险隐患,守牢安全底线,一年来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持推进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部门,挖掘我县特色优势产品和规模化生产主体。2024年新发展4家企业申报绿色食品标志许可,汉中山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蜂蜜产品成为我县首个成功申报绿色食品的畜产品。协助县水产中心,推动“城固大鲵”登记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检测设备老化。我中心在用的大型检测已使用了近17年,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都有所下降,不能满足检验工作下一步需求;二是检测工作经费紧张。按照国家食品安全考核总体要求,我县年需定量检测农产品样品884份。当前,农产品检测单个样品市场价格约为1000元,完成上述任务需要资金88.4万元。近几年,我县安排的农产品检测经费在12-24万元之间,难以保证检测任务全面完成;三是监管工作基础不牢。镇级监管站工作队伍不健全,人员多为兼职且数量不足3人,具体工作常常不能落实到位。个别镇办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足,对例行监测工作重视不够,缺少人员和资金保障,未开展速测业务;村级协管员人员变动大,没有落实协管员报酬,宣传培训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工作还存在漏洞。2.改进措施一是通过项目支持,更新检验检测设备;二是争取农产品检验检测经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持续、高效正常开展,坚持巩固创建成果,将我县农产品质量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三是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落实镇办监管员、村级协管员,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基层监管人员、农产品质量检测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强例行监测。继续开展以农药残留、重金属等为重点的例行监测,完成全年检测任务。加强检测结果运用,对检测出的禁限用农药违规使用和农残超标线索及时报农业农村局,加强宣传培训与指导,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使用剂量和频次。(二)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力度。发挥“两品一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设施化、科技化、产业化、品牌化步伐。持续加强“两品一标”“名特优新”农产品的认证、登记和管理,维护获证产品美誉度。(三)持续推动质量追溯和合格证应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贯,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落到实处。继续坚持把农产品追溯和承诺达标合格证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上市包装食用农产品带证带码率达100%。(四)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加强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动员学校、机关积极采购“两品一标”等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引导新消费观念。深入推进诚信建设,不断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诚信生产、守法经营,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社会共享、社会共创”的良好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