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县地质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中心(宁强县移民搬迁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保障,落实全县避险安居搬迁工作。业务范围: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调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和监督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 | |
住所 | 宁强县汉源街道办羌州北路 | |
法定代表人 | 郑军 | |
开办资金 | 4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自然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0万元 | 40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度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避险安居搬迁工作完成情况。今年市上下达我县避险安居搬迁418户任务,通过采取安置点存量房安置、闲置商品房及宅基地自建房安置的方式,共完成了418户1463人,其中地灾搬迁58户,如期完成了工作任务。(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完成了8个安置点(公厕)基础提升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编报并申请了国债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后续相关工作。配合县政协、发改局、人社局开展了乡村振兴补短板工作,对所有集中安置点搬迁户的高质量入住、基础设施完善提升项目、就业增收、安全隐患及社区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建立了缺项清单,并对下年度预实施的项目进行了项目库信息录入及前期工作资料的收集。(三)项目清盘审计工作。目前,18个镇(街道)53个安置点的审计报告结论已全部完成,返回相关镇(街道)进行核对,无异议后将陆续出具正式的审计报告,完成项目清盘审计工作。(四)同步搬迁及陕南搬迁安置房办证情况。分批次启动同步搬迁和陕南搬迁户的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保障了办证工作顺利进行;协助各镇(街道)办理了安置点不动产权证,正在有序为搬迁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五)地灾滑坡治理工程情况。通过聘请专业机构对舒家坝镇廖家坝地质滑坡点进行勘察设计、招投标、项目工程治理实施,并通过了上级部门验收,保障了该滑坡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六)按期完成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任务3840万元,我办高度重视,组建了招商引资工作组,依托全县各安置点社区工厂、闲置门面房等有利资源积极引进企业入驻。在工作组的不懈努力下,我办在大安镇金牛小区社区工厂成功引进深圳市拾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进行中药材精深加工,该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已完成项目资金4000万元,我办超额完成160万元。(七)做好包村联户工作。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改善全村基础设施,及时修复水毁道路、人饮工程,改变搬迁到安置点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八)抓好各级反馈搬迁工作问题整改。按照市县反馈的问题,及时组织召开了整改工作专题会议,对标反馈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逐一研究了整改措施,明确了整改责任,落实了责任领导、责任人及整改完成时限,并规范完善了相关工作印证资料,举一反三,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进一步巩固了搬迁工作成效。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在后续扶持方面。提升完善了8个安置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安置区市政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配套设施扩容升级,也丰富完善了就业、就学、就医、法律咨询、治安管理、矛盾纠纷调解、环境保洁等服务内容,满足了安置区群众的公共配套服务需求。2.在避险安居搬迁方面。采取利用移民搬迁闲置房、县城存量商品房、农村宅基地自建房三种方式对全县418户1463人进行了安置。2024年度我县实施国债搬迁58户166人,涉及41个地灾隐患点,于十月底全面完成了搬迁任务。十一月报请市局进行了验收。验收后市局给我县反馈的问题,均已采取措施逐一整改到位。保障了搬迁群众住房安全,改善了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3.在服务管理工作方面。在全县53个安置区设立了基层自治性组织49个,管理党员214名,建立“党员先锋岗”,搭建了党员联系搬迁群众,服务搬迁群众的平台,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鼓励引导搬迁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各类活动。安置区依托当地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为住户提供“一站式”“网格化”便民服务,通过网格员联系楼栋、联系单元、联系住户等分类管理方式,推动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服务群众更加高效便捷。阳平关镇子龙新区先后被评为“汉中市文明社区”“全国美丽搬迁安置社区”“全省绿色社区”,大安镇江林安置点金牛社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绿色社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由于省市避险搬迁政策制定印发较晚,我县避险搬迁政策和补助标准还尚未出台,影响工作推进力度。2.集中安置点大修基金收取工作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3.移民搬迁后续扶持中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不够,渠道不宽,导致资金缺口大,基础配套设施提升还有欠账。(二)改进措施:1.我办将及时向县委、县政府进行汇报,制定印发我县避险搬迁政策和补助标准,大力宣传,全力推进工作。2.继续开展实地调研,并与相关部门再沟通、再协商,积极向县政府领导汇报,待审定后建立大修基金管理制度,加大工作落实力度,按照标准及时收取到位,使安置住房维修得到保障。3.对各安置点进行实地调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不断提升完善”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进一步补齐安置点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安置点服务水平,增加群众满意度。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以地灾搬迁为抓手,在落实国债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避险安居搬迁工作。根据工作安排,指导镇(街道)做好摸底工作。同时将该项工作向县政府主管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在县调度会上进行了安排部署。近期我县将户均15万元新政策进行了学习传达。指导镇(街道)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加大搬迁工作力度,做到应办尽搬。(二)做好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多渠道争取政策和项目资金,进一步补齐安置点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安置点配套设施服务水平。(三)做好搬迁项目清盘审计收尾工作,对筒车河安置点未结清手续户逐户进行清收、完善手续。(四)按照乡村振兴工作安排部署,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