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城固县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高效、便民、廉洁、规范;依法办理职责范围内的相关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 | |
住所 | 城固县人力资源大厦二楼 | |
法定代表人 | 朱国梁 | |
开办资金 | 26.6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城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6.86万元 | 117.0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城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强化“一窗多能”,实施“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改革。印发《城固县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优化调整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县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布局,设置分领域综合服务窗口和无差别综合服务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服务模式。(二)突出“就近可办”,狠抓镇街村居联审联办。建立“异地收件、就近受理,异地流转、协同审核,异地领证、全程代办”工作机制,打通全县企业群众就近办事的横向政务服务网络连接。制作联审联办流程图,印发《镇街村居联审联办便民服务手册》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帮办代办服务手册》,在各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规范设立高频业务联审联办窗口,方便群众就近咨询政策、办理事项、领取办结资料。(三)狠抓“优化整合”,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印发《城固县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及分工,实行专班推进。编制两批共21项重点事项清单,精细梳理各项要素,形成清晰准确、精简实用的工作指引、办事指南和操作规程。组织召开“高效办成一件事”业务培训会,督促行业牵头部门锚定工作目标、细化分解任务、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不断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体验。(四)实行“一链办结”,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企业营业执照办理流程,推行企业开办“小时办”举措,建立各部门协同联动、集成服务、信息共享工作机制,持续优化“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次申请、一次办结”集成服务,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开办时间成本。设立企业开办专区专窗,提供无差别收件受理,畅通线上线下融合办事渠道,引导办事群众通过“网上登记平台”进行业务申请。提供企业开办全流程一对一服务,创新预约办、延时办以及证照联办、联审联批等特色服务。(五)落实“即接即办”,推动热线工单高效办理。坚持把高效办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作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重要抓手,持续完善12345热线接听转派、催办督办、回复回访和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六)定期研判分析,切实加大催办督办力度。定期研判分析,切实加大催办督办力度。对全县热线工单办理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形成疑难复杂工单专题汇报。定期对群众反映诉求进行分析,每周编印《12345热线工作情况简报》(本年度共43期,总第79期)向县级领导送阅。(七)开展事项标准化梳理。对全县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完善,逐一核对各项要素,确保全县范围内事项要素规范统一。依据政务服务实施清单,调整完善办事指南,编制形成163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第一时间在陕西政务服务网向社会公布。(八)加强基层便民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制定《关于推进全县基层便民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县、镇、村三级基层政务服务场所建设、窗口设置、事项清单、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方面标准和要求。对5个政务服务分中心和全县17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实地督帮,推动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阵地建设落地落实。从全面提升政务大厅硬件水平入手,规范设置政务公开专区以及群众休息区、自助申办区,添置更新各类便民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温馨的政务服务旗舰店。(九)推行“就近办”“跨域办”等便利化举措。为了方便群众就近办事,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跑动,按照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将25个部门205项事项委托下放到镇(街道)办理,其中63项便民事项交由村(社区)帮办代办。组织开展委托下放到镇(街道)和村(社区)便民事项的业务培训,逐步将在县级受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延伸到镇(街道)受理,形成“1+17”的政务服务模式。(十)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力推广应用“陕西省政务服务网”“汉中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秦务员”APP等线上服务载体,精心配置事项流程,实行线上线下一体融合服务,推动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全面贯通。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是实现多部门一窗合办、多业务一窗受理、企业群众办事多窗口叫号免排队免等待。组织开展镇(街道)和相关审批服务职能部门事项认领和系统操作培训,建立无差别窗口事项清单,完成40个高频事项审查要点编制。全县“一窗通办”综合窗口累计受理办结通办事项13744件,群众满意率99%以上。二是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城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回复率解决率满意率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办理流程、回复时限等方面工作要求。扎实开展12345接线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执行节假日热线工单转派值守制度,全面落实重点紧急工单限时催办要求,持续提升热线工单转派时效性和精准度。主动对接相关承办单位,夯实主办和配合部门工作职责,全力确保热线工单办得快办得好。年初以来,县12345热线中心累计接转热线工单10175个,已全部办结,限期办结率100%,无逾期办结工单。三是对5个政务服务分中心和全县17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实地督帮,推动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阵地建设落地落实。从全面提升政务大厅硬件水平入手,规范设置政务公开专区以及群众休息区、自助申办区,添置更新各类便民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温馨的政务服务旗舰店。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单位政务服务质量水平稳步提升,12345热线工单办结率和满意度保持高位,“一窗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改革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其他各项政务服务重点工作正在全力推进之中。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照上级要求和企业群众期盼,在部分工作推进速度、力度和群众满意度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务服务工作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基层政务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二是“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改革覆盖面不够全面,办事体验仍需优化。信息修复、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6个一件事未集成全部单个事项;线上办事入口不统一、页面反复跳转、数据回流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二)改进措施一是强短板促提升。加强基层政务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镇村便民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各级政务服务机构服务效能。二是聚焦难题“疏堵点”。按照“大胆先行先试、找准找实问题、研判分析症结、提出可行举措”的总体思路,统筹多方力量,协同攻坚推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持续强化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更加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以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协同化“五化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完善服务能力,着力构建城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镇村“30分钟便民服务圈”。在县政务服务中心二楼大厅打造公安业务专区,集中办理公安户政、出入境、交通违章处理等业务,更加便利企业群众办事。二是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回顾总结“高效办成一件事”既有工作经验,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着力畅通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渠道,广泛宣传“高效办成一件事”等便利化服务举措,推动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更多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高效办理,让改革成果更加充分地惠及企业群众。三是进一步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三率”。实时对热线工单延期申请次数、退单重办占比、工单办理质量以及在全县的“三率”排名位次进行分析,找准问题症结,制定改进措施,同时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优化办理流程、完善工作体系、强化跟踪问效、提高办件质量,及时回应群众的所急、所难、所盼,全力推动热线回复率、解决率、满意率稳步提升,努力将群众的诉求件办成“暖心件”。四是持续开展便民惠企“小切口”改革。结合全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巩固提升“镇街村居联审联办”“健康证县域通办”等改革实效。紧扣企业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找准“小切口”改革的切入点、发力点和落脚点,进一步破解企业群众办事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以更多的“小切口”改革惠民生、促发展,掀起全县新一轮为民服务改革创新热潮。五是助力打造一流县域营商环境。持续探索推出线上线下办事多元化、流程最优化、材料最简化的服务套餐,使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集成融合,力争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提高办事效率。常态化清单化借鉴学习新思路、新举措,加速政务服务集成化办理,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促进县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