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城乡商品流通提供服务,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围绕三农大局,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指导市社与专业合作社及行业协会联系,管理运营本级社有资产、供销系统会计、统计上报,开展系统教育培训,完成市政府交办其他事项。 | |
住所 | 神木市麟州街道经济巷4号供销综合大楼101室 | |
法定代表人 | 郭永田 | |
开办资金 | 20.1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神木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78.5万元 | 508.5万元 | |
网上名称 | 神木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1.农资供应方面,年供应化肥4.1万吨,目标任务完成率108%;农药32吨,目标任务完成率106%;农地膜52吨,目标任务完成率115%;种子24吨,目标任务完成率120%;年销售农机具203万元,目标任务完成率101%。2.餐厨垃圾加工有机肥厂处理餐厨垃圾4000吨,生产有机肥2000吨。3.测土配肥工作,完成耕地土壤采样123个,完成测土配肥耕地实验2.59万亩,建成土壤数据库1个。4.烟花爆竹方面,烟花爆竹年销售额达260万元,圆满完成目标任务。5.废旧回收年回收额高达546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9%。6.单位荣誉方面:荣获2023年度全市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二)重点项目高效实施。根据《神木市2024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今年重点安排了中心供销社续建工程、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智慧产业园项目前期等两个重点项目。神木市中心供销社续建项目为2024年市政府投资建设续建项目,已安排设备安装及附属工程,截至12月底,水、空调、电梯已安装完成,电力、消防验收已全部完成,现正在进行室内二次装修。锦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该项目占地107亩,选址于锦界镇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集散市场。项目已经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第1次会议通过,并纳入市政府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建成再生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分拣中心及回收车间,集中收集废旧家具、纺织品、纸张、塑料、金属等可再生资源,并进行分区处置。零星维修方面主要实施了供销社大保当镇、尔林兔镇、店塔镇供销社暖气维修工程等4项基层供销社提升改造工程。(三)综合改革工作情况一是商品流通体系初具雏形。通过整合大型农资超市、农产品超市、日用百货超市等资源,并融入仓储冷链、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打造一体化的为农服务综合体,横向构建以中心供销社为主导,辅以西沟、经开区两大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城区大型集采集配商贸体系,纵向打造一批以中鸡便民超市为样板、基础条件较好的镇村级便民连锁商超,使其在保供稳价、应急减灾、畅通城乡商品流通、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供销社应有贡献。二是无废城市建设初见成效。1.切实加强餐厨垃圾生产有机肥项目的运营管理,2024年已处理餐厨垃圾4000吨,生产有机肥2000吨,不仅解决了餐厨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而且实现了餐厨垃圾从废弃物到生物有机肥料“质的飞跃”;2.利用锦界、中鸡、尔林兔、大保当等4个基层社网络优势,采取以旧换新、等量兑换的模式,继续对废旧农地膜进行了回收,回收了52余吨废旧农地膜,并兑付了80余万元的财政补贴资金,有力推动了农业面源“白色污染”的治理工作。3.启动实施神木市供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通过对原废旧集散市场及各区域重新改造和布局,使其具备各类再生资源收储、分拣、处置等功能,实现废旧汽车拆解,废旧金属、家电、塑料、纸品等再生资源的规模化回收处置,建成以后,将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城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三是安全管理稳步推进。2024年,根据神木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要求,我社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供销社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并制定了详细的主体责任清单,明确了领导班子、机关、社属企业及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确保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全面加强节假日、汛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部署,针对关键环节,加大了对社属企业经营场所、基层社房屋、烟花爆竹仓储库房等安全管理风险点的隐患排查力度,并迅速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了消防设施和应急处置措施,并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提升应急处理能力。我系统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社会效益一是通过对瑞茂丰、顺天游等五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土地流转、大田托管、代耕代种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给予强有力的扶持与指导,土地托管面积达1.6万亩,服务农户达5000余户。二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指导力度,成功申报2023年市级新网项目三项,2025年省级新网项目一项。三是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策划并组织杂粮、黑豆、红枣等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参加了国内四座大中型城市的展销推介活动,共计6次;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等网络销售活动;与顺天游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了冷链物流和电商营销合作。(二)经济效益,发挥主渠道作用,年供应化肥4.1万吨、农药32吨、农地膜52吨、种子24吨,全面满足了我市春耕农资供应需求;积极开展大田托管、农产品销售、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带动农户增收2.1万人,共帮助农民推销各类农特产达2600多万元。三、存在问题人员短缺问题。供销社编制13人,现有编制内人员9人(其中离岗领导人员1人,借调人员1人),实有在岗人员10人(包含复转军人2人,辅助人员1任,不占编制),实际工作中,人员严重短缺,直接影响供销社的建设与发展,建议相关部门综合考虑,尽快给予配齐。四、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发挥群策群力作用。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发挥供销社优势,推动供销社更好地发展。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继续抓好化肥、农药、农机具、农地膜、种子等农资的储备供应工作,严格落实化肥补贴政策,不断细化采购、储存、配送、供应等各环节管理,持续加强“农资龙头企业+农资配送中心+基层经营网络”为框架的农资流通体系建设,不断优化网点布局,积极承担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农资淡季储备任务,持续发挥供销社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2.加强基层社网络改造提升。以省市新网工程及中省专项资金项目为契机,持续推动市、镇、村三级流通网络改造和提升,利用现有经营条件,加快农资、日用品、再生资源、物流快递等业务的布局和拓展,努力构建连锁化、层次化、品牌化经营服务新局面,实现“一网多用、双向流通”。3.切实加强社有资产监管。由分管领导组织,项目管理人员、资产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基层社经营人员配合,全面开展一次系统性的资产清查工作,详细统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修建及改造时间、门市库房间数以及经营现状,并据此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台账;对需要维修改造的,有业务发展空间的,要另行统计,统一报回;进一步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确保社有资产全面盘活,实现保值升值。4.全面强化社有企业管理。一是聚焦财务、投资、营销、采购等环节,不断优化企业内控管理,深入实施“三降两清一扭”战略行动,着力解决社有企业“两金”占比偏高、三项费用率持续高企、资产负债率上升等突出问题,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发展质量。二是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围绕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为农服务实力,加速提升社有企业的经济实力与经营管理效能,同时,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土地、资产投资等形式,稳步推进农业生产资料等传统业务,积极争取粮食储备、防汛减灾物资储备等政策性业务,努力开拓城乡商品流通、再生资源、电子商务等新业务,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切实增强社属企业市场竞争力。5.继续加强安全维稳管理。要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树立牢固的底线和风险意识,深入贯彻执行中、省、市各级安全政策和工作部署,确保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严格落实,定期组织各类的安全培训,深入推进危险化学品、消防、房屋隐患、烟花爆竹等领域的专项安全整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各项措施的落实,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力保障系统平稳有序发展。6.切实加强供销社自身建设。一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要按照各级党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从严治社工作要求,锲而不舍抓好干部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党纪及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坚定其理想信念,明确宗旨意识,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其责任担当意识。二要切实加强供销队伍建设。各业务口需定期组织干部职工业务培训,着力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能,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三要狠抓工作落实。领导班子带头,切实加强与政府、部门、市场主体、职工群众的沟通,努力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强化与部门的协作,积极推进与市场主体的合作,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努力推动供销社高质量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