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农牧综合服务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加强技术指导推广,服务基层农牧发展。农牧业生产指导和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牧业资源保护、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和技术培训。 | |
住所 | 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政府北500米 | |
法定代表人 | 张占忠 | |
开办资金 | 46.9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6.98万元 | 42.3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农牧综合服务站.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区域内养殖情况我乡辖17个行政村,根据全乡畜禽存出栏年度统计,2024年猪存栏21953头,出栏13172头;羊存栏227987只,出栏91195只;牛存栏14111头,出栏3528头;鸡存栏21595羽,出栏7559羽。(二)动物疫病防控与监测检测1.加强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完善了监测网络,在全乡设立了2个监测点,覆盖了主要养殖区域。全年共采集动物血清、组织等样本500余份,开展口蹄疫、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及时掌握疫病动态。2.建立了动物疫病预警机制,与区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取疫病信息。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和疫情信息,对可能发生的疫病进行预警,提前制定防控措施,有效防范了疫情的发生和传播。3.组织专业防疫队伍深入养殖场户,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免疫接种。全年累计免疫牲畜263691头(只),其中牛14111头、羊227987只、猪21953头,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家禽21597羽,免疫密度达到100%。4.加强对养殖场户的防疫监管,定期开展巡查,督促养殖场户落实防疫主体责任,完善防疫设施,做好养殖环境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全年共开展养殖场户巡查54次,有效提升了养殖场户的防疫水平。(三)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规范用药。今年我站共发放传单1000余份,通过宣传极大提高养殖场户的环保、健康意识。组织区域内养殖场户、饲料兽药经营主体召开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培训会,培训内容包括动物防疫、检疫法及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畜禽养殖投入品、兽药休药期等有关内容。组织人员多次深入实地,对辖区饲料兽药生产销售企业、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收购储运企业、经济贩运人等生产经营主体就禁限用兽药管理、兽药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四)常规性工作完成情况一是肉牛增量提质行动:积极开展肉牛增量提质行动相关的信息采集,人员培训和具体事务协调等工作,确保我区2024年度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能繁母牛核定工作顺利开展。二是配合局机关及上级业务部门完成畜牧产业项目、流行病学调查、畜禽统计、禁养限养等指令性工作。(五)畜牧业保险我站配合各承保公司对接区域内农牧保险工作。(六)其他工作1.站内采购为辖区内养殖户免费发放消毒液等20箱防护物资以及价值5000元兽药制品。2.发放疾控中心划拨2000支疫苗。3.在小壕兔乡公合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种羊场集中采购种羊30只,全部免费发放给全乡养殖大户,进一步改良全乡羊子品种,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幸福生活的“羊”光洒遍每一个角落。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是畜牧业的主要从业者,可持续发展的畜牧环境能够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通过建设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动物疫病预警机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年全乡累计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家禽密度达到100%,有效提升了养殖场户的防疫水平,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二)扩大农村经济规模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为农村经济注入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存在问题(一)技术力量不足1.专业人才短缺:随着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我站目前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有限,且结构不合理,部分专业领域人才短缺,难以满足农牧民多样化的技术需求。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动物疫病防控实验室建设、农资储备仓库建设等方面,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成效。例如,动物疫病防控实验室设备陈旧、老化,检测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疫病监测需求。3.工作经费紧张:在技术培训、宣传推广、疫病防控、农资监管等工作中,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然而,目前我站工作经费有限,导致一些工作无法深入开展。如在技术培训方面,由于经费不足,无法邀请高水平的专家授课,培训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在疫病防控方面,由于经费紧张,防疫物资储备不足,影响了疫情防控能力。4.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部分农牧民文化程度不高,对新技术、新政策的接受能力较弱,在学习和应用农牧业技术时存在一定困难。一些农牧民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对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持观望态度,不愿意尝试新的生产模式,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加强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技术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选派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校进修学习,提升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2.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申报各类农牧业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疫病防控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改善工作条件,提升服务能力。3.加强农牧民培训教育:针对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创新培训方式,采用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如现场示范、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等,提高农牧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4.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牧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规范内部管理,提高运行质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带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