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

铜川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

发布时间: 2025-03-27 18:02
单位名称 铜川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市本级交通运输领域执法;新区范围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地方海事行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等领域综合执法,日常、专项执法检查,违法案件查处;执法检查组织协调;执法领域信访、投诉、举报受理和核查处置;区县执法指导、协调
住所 铜川市耀州区铁诺南路1号
法定代表人 师延强
开办资金 8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铜川市交通运输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8.93万元 13.1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进行了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成立于2020年8月18日,主要负责全市交通运输领域的行政执法工作。2024年以来,支队在市交通运输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强化执法体制机制,促进执法提质增效一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事项目录》等,严把合法性审查、法律风险评估关口,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共出具法律意见60条。二是实行“一案一卷一审”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建立与法院部门座谈研讨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三是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机制,组织开展抽查2次、检查企业11家;四是制定修订了《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运政执法检查工作制度》《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制度》等。五是持续开展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执法质量效能提升三年行动,推进规范文明执法。(二)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秩序一是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运输,制定了超限运输源头倒查机制,共查扣超限超载货车408辆次,向运管部门推送“一超四罚”“黑名单”信息408起。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在夜间重点时段巡查稽查,严厉打击“跟梢盯梢、妨碍公务”行为。二是强化涉路违法违规行为查究。坚持每天对所辖路段进行全线巡查,依法查处涉路违法违规案件。三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210国道扬尘治理,严查路面货运车辆车容车貌不整、篷布覆盖不严、抛撒遗散、带泥上路等污染公路行为。四是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集中执法力量,采取错时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客运站场、高速出入口、小区、医院、校园周边等人员密集场所检查力度,重点打击利用微信群、短信、电话等方式从事铜川至西安的非法运营。加强对维修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料存储、敞开液面及无组织排放等情况进行检查,共检查维修企业131家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6家次。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对普通货运超范围从事危货运输车辆进行排查,共排查车辆328辆次。加强货运装载源头治超监管。对辖区矿山、水泥、砂石料场、混凝土搅拌站等源头企业进行走访检查48家,查处违规装载源头企业7家次,引导其合法装载、依法经营。五是深化高质量交通项目推进年活动,强化施工现场监管,推动“平安工地”建设。对负责的10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监督覆盖率100%。深入工地检查40次,严格查处工程施工、管理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违法行为,下发整改督导通知。对2家施工企业、2家监理企业及7名监理人员进行了信用评价。举办了全市交通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培训1期,受训80人。组织35人参加了全省质量安全业务培训班,提升全员质量安全意识。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队伍能力素质一是开展业务培训。开展了全市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培训会,邀请省厅专家具体解决办案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办案智能化、执法协同化。组织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执法文书、典型案例等培训8场次,培训人数300余人次,培训时长人均60课时。二是开展案件评查。对已结案的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评查,并在全市交通运输执法领域进行通报。三是开展军事化训练。制定了轮训方案,按照“推进行政执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开展了执法人员军事化训练。(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在市政府网站、铜川日报、陕西交通报、网易等媒体刊登信息40条。联系市电视台制作播放了“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路政宣传月活动”视频宣传片,并在铜川电视台播放。深入企业、社区等开展普法宣传35次,发放资料26000余份,张贴海报200张,悬挂横幅30条。取得的主要经济社会效益一是严厉打击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依法查处涉路违法违规行为,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共检测货运车辆42.3万余辆次,查处超限超载408辆次,其中百吨王48辆次,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超限超载率均控制在0.01%;二是检查客货运输、汽车站场、机动车维修、驾培机构等企业229家次,对存在问题的12家危运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6家维修企业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检查“两客一危”、出租车等761辆次,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车辆23辆次;三是加强对维修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料存储、敞开液面及无组织排放等情况进行检查,共检查维修企业131家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6家次;四是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对普通货运超范围从事危货运输车辆进行排查,共排查车辆328辆次;五是纠正制止货车抛撒遗散、篷布覆盖不严1350辆次。利用金锁关超限检测站、青岗岭卸货点洗车台,冲洗进站检测货车21.8万余辆次;六是深入公路建设工地检查40次,立案查处违法行为2起,下发检查整改清单12份,指出安全隐患56处;七是制止违章建筑物、构筑物13处,整治违规设置非公路标志标牌、广告等300起,清理摆摊设点510处,纠正出店占道经营107起,清理乱堆乱放198处,对发现的37起损坏路产案件及时联系公路路产部门处置;八是开展轻微违法和首次违法免于处罚20次,说理式执法和柔性执法80次;落实“八五”普法要求,开展送法上门服务,深入企业、在建交通工程工地、社区等开展普法宣传35次;九是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并及时将检查情况录入省监管平台进行公示;十是及时受理、认真办理12345交通运输监督服务热线、网民留言等投诉,共办理回复投诉820件,群众满意率100%,三、存在的问题一是执法协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与相关单位的职能调整衔接还不顺畅,职责边界不够明晰,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协作机制。二是执法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执法体系还不健全,队伍力量不足、能力有待提高。三是执法手段方法还有待提升创新。四、改进措施一是持续完善优化与公路、运管等部门协作机制,强化协同共治。通过查找协作机制运行以来存在问题,通过座谈讨论,强短板补弱项,不断完善优化,推进执法工作提质增效。二是不断创新执法方法。结合实际优化创新执法方法,加快推进智慧执法建设,提升执法监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全面归集执法数据,对执法数据进行科学统计、系统分析,切实发挥执法数据在行政决策、行业监管、优化服务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三是常态化开展案卷评查。完善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运用“自评+抽查”的评查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从执法主体、执法程序、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文书制作等方面严格对案件进行评查,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四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能力素质。以推进行政执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导向,通过举办科长(队长)讲堂、疑难案件分析会、执法微课堂等,带动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推动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由“物理整合”向“化学发应”转变。五、2025年工作计划优化运行机制,提高办案质量。持续完善优化与相关部门协作机制,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座谈讨论等,不断完善优化,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协同共治。深入开展网约车、“黑车”治理等执法难点调研,不断提高执法效能。(二)科学安排谋划,创新执法方法。深化“互联网+执法”模式,以信息化手段赋能精准化执法。利用执法系统联网对接和共享互认,强化区域执法协作联动,加强支队与区县大队的上下联动、区县大队之间的协作联动,切实形成监管合力。(三)坚持执法为民,提高治理水平。继续推行说理式执法和柔性执法,开展执法帮扶。全面推进执法“四基四化”建设,优化办事流程,建立“职责清晰、机制顺畅、流程规范、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四)加强风险防范,完善监督机制。完善行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前端预防、源头化解,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妥善处置重点群体利益诉求。做好各类投诉办理,即接即办,确保件件能解决、事事有回应。不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紧盯突出问题,抓紧抓实常态化查纠整改,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聚焦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社会关注度高、容易引发负面舆论的重点问题,加强核查、约谈、督导,严格责任追究,及时通报负面典型,切实发挥警示作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