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渭区> 渭南市临渭区卫生学校

渭南市临渭区卫生学校

发布时间: 2025-03-27 18:01
单位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卫生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养中专学历卫生技术人才,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承担全区乡医及卫生院、地段医院医务人员的进修培训。
住所 渭南市临渭区李家堡
法定代表人 张建勇
开办资金 25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6.14万元 220.02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卫生学校.公益 从业人数  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全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人数47762份,建档率97.4%,规范化电子档案录入人数47762人。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检出率规范管理1125例,体检人数849人,随访5186人次,健康管理率达到45.07%,规范管理2536例,体检人数1793人,随访11309人次,健康管理率达到38.96%。老年人健康管理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总人数3804,参与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人数2701人,管理率71%。健康教育在辖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64次,义诊咨询活动104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彩页29953份。预防接种门诊新生儿建档建卡260人次,建档建卡率100%。接种一类疫苗5412针次。接种二类疫苗3945针次。项目类疫苗接种共计566针次。春秋两季分别对辖区4所小学,12所幼儿园,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累计查验学生数3586人。0-6岁儿童健康管理管理0-6岁儿童3371人,0-6岁儿童健康体检3237人次。0-36月龄儿童1113人,中医指导1536人次,中医管理率90%。开展新生访视255人。孕产妇健康管理对辖区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341瓶;发放避孕药具18000份;建立母子健康手册243本;规范管理孕产妇243人;早孕建册243人,早孕访视率87.7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性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17人,管理率100%,体检率98%。管理各类传染病132例,上报传染病2例,上报食源性疾病11例。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开展辖区老年人结核菌素筛查2125人;开展辖区托幼机构、中小学、中高职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结核菌素筛查工作,累计试验12828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对辖区0-36月龄儿童进行中医药健康管理1536人,管理率89%。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居民22755人,全人群签约率46.4%;签约重点人群2545人,签约率51.5%。完成春、秋季“医疗卫生双下乡”工作,对全区约770名基层卫生工作者进行培训学习。我单位承办了临渭区2024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培训会,圆满结束。二、取得的社会效益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公共卫生工作顺利开展为辖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通过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公共卫生项目有效降低了传染病、慢性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了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通过早期预防和干预,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了医疗费用支出。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了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公共卫生项目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健康状况,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健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的健康得到了保障。医疗卫生双下乡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全区基层专业技术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和特色专科领域,持证专业技术人员的供给与快速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缺口。以中医类及康复理疗领域为例,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慢性病发病率攀升以及民众对传统医学的认可度提升,相关诊疗服务需求激增,但人才储备却严重不足。这种供需矛盾直接导致三大困境:其一,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开展针灸推拿、中药调理、运动康复等特色服务,患者被迫向大城市三甲医院集中,加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其二,现有技术人员超负荷运转,服务质量难以保障,中医辨证施治的精细化诊疗模式被简化为程式化操作,康复理疗停留于基础性治疗,难以满足个性化、全周期健康管理需求;其三,新技术应用与学科融合发展受阻,如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智能康复设备的临床转化等因人才匮乏推进缓慢。究其根源,既存在人才培养体系滞后、职业吸引力下降、薪酬待遇偏低、职称晋升通道狭窄,也受制于区域间人才流动壁垒。破解这一困局需多措并举:具体措施包括开展继续教育、拓宽招聘渠道、推广中医技术、开展康复理疗项目等。短期内可通过“订单式培养”“师承教育”补充基层人才,完善康复治疗师职业认证体系;中长期需深化医学院校专业改革,建立中医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同时提高岗位待遇、优化职业发展生态,真正实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良性循环。四、下一年工作计划为切实解决医疗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难题,全面提升中医服务能力与群众就医获得感,本年度将实施“人才引育、专科强基、服务提质”一体化行动。在人才建设方面,建立“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双轮驱动机制:一方面,面向全国专项招聘中医学科带头人、康复治疗师等高层次人才,通过“师承制”定向培养基层中医师及康复技术骨干;另一方面,构建“阶梯式”继续教育体系,组织全体在职技术人员参与线上线下融合培训项目,提升专业能力。在服务能力提升层面,全面优化中医专科布局,实现中医馆配置智能艾灸仪、经络检测设备等现代化诊疗工具,重点推广“针灸+中药+情志调理”三位一体疗法在失眠、颈椎病等20个优势病种中的应用,开发运动损伤术后康复、中风后遗症居家理疗等个性化服务包。配套设立专项保障资金,重点用于人才激励、设备更新及技术研发,联合医保部门将针灸、拔罐等48项中医适宜技术纳入全额报销范围,构筑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医药服务高地,为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