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120急救指挥中心

铜川市120急救指挥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7 17:48
单位名称 铜川市120急救指挥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加强我市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协调指挥水平提供保障。各种突发事件和灾难事故急救预案制定因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人群伤亡时抢救工作组织、协调和部署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120”急救电话管理和急救信息接收、登记、传递、急救、指挥和调度急救网络设置规划拟订
住所 铜川市新区鸿基东路3号
法定代表人 任香宁
开办资金 236.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铜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42万元 115.6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开展业务活动1.院前急救调度核心业务全市全年共受理急救电话45674次,其中有效电话11237次,接回急救患者8937人,处置突发事件76起,救治297人。能严格执行汇报制度,顺利完成院前急救调度指挥任务。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11月份耀州区人民医院开始筹备急救分站信息化建设工作,即将实现与中心指挥调度系统对接。急救分站的信息化建设完成后,实现智能派单,使院前急救工作效率、准确度、信息存储等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突破创新任务完成情况中心在120调度指挥系统未配备院前急救指导软件(优先分级调度软件)情况下,通过培训调度员专业知识和沟通技能,在患者呼救、急救车派出后,调度员持续与呼救人联系,根据患者病情通过电话指导患者实施必要的急救措施,全年对常见急症(气道异物梗阻、一氧化碳中毒、中暑等)通过电话指导7次。督查协作,保障重大活动医疗急救工作在“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和“2024年铜川照金半马拉松”中,中心班子成员赴急救点督查急救保障工作落实情况;6月27日参加全市2024年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提升医疗救援能力和水平。优化检查,促业务能力提高联合市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通过现场模拟案例,重点考核院前急救人员的急救技能。从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初步检查、抢救治疗及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绿色救治通道的畅通等方面对全市各急救站院前医疗急救业务进行督导检查,不断规范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流程。提高院前医疗救治成功率。特别是重大节假日前夕,督促各急救站做好节假日期间应急值守及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准备工作。全年共督导检查3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1.发挥职能,助推健康铜川建设等工作开展一是强化应急调度,夯实健康保障。定期维护120指挥调度系统,确保信息精准传递及调度高效合理。二是开展多元宣传,助力爱国卫生。结合“三下乡”活动、健康素养宣传月、爱国卫生月等普及卫生健康理念,引导全民养成卫生习惯。三是中心选派人员7月参加全市健康科普比赛,荣获优秀奖。并于5月、10月和11月份分别参加“5.12国际护士节文艺汇演”、全市健康科普巡演活动,让公众掌握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志愿服务,积极开展公众急救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多次组织人员进单位、社区、广场等人群聚集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急救知识宣传及技能培训活动6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参与技能培训群众300余人,不断提高群众的急救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助力公益,无偿献血勇担当12月份中心组织职工开展无偿献血活动1次,6名职工踊跃参与,其中4名职工符合献血指标,共计献血800毫升,彰显急救人担当,传递爱心与正能量。统一标识,提升救护车公众形象在市卫健委的安排部署下,10月份各医疗机构按照《关于规范使用院前医疗急救标识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475号)、《铜川市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管理规范(试行)》(铜卫医发〔2023〕27号)文件精神,陆续完成救护车车体外观标识统一工作,将参与院前急救车辆和未参与院前急救车辆通过外观标识区分,便于公众辨别和主动接受监督,有力打击假冒“120”救护车的非法转运行为,有效维护“120”形象。5.防微杜渐,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中心扎实推进消防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卫生健康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医疗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清单(试行)》。中心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新增灭火毯和水基灭火器消防器材,确保器材性能良好,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组织3场消防知识培训与2次实战演练,覆盖全体职工,显著增强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三、存在的问题1.全市院前医疗急救发展不平衡。由于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依托各急救网络医院进行,部分地区急救半径超过40公里,市-区(县)-乡(镇)三级急救网络体系尚未建立。2.全市120急救队伍配备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3.人民群众急救意识不强,缺少急救常识,自救互救能力差。四、整改措施1.持续加强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建设。缩短急救半径,重点抓好市-区(县)-乡(镇)三级急救网络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急救站的规范化建设。2.强化培训,提升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一是继续加强120调度工作内涵建设。从调度员综合素质、接警反应速度、接警流程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调度水平。二是持续加强120急救队伍建设。通过督导检查进一步提高全市急救人员的急救服务能力。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急救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继续围绕不断提高群众急救常识知晓率这一目标,切实加大对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把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普及到学校、厂矿、机关单位及广大群众,不断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下年度工作计划1.为了能提升急救指挥中心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中心将从培训体系、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维度出发,融入更多实操细节与创新方法。2.继续深入开展急救知识进社区、进村子、进企业活动,将科普活动覆盖到更多的区域和人群。重点加强对老年群体和农村地区的宣传教育,采用讲座、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现场演示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等,提高他们的急救知识知晓率和自救互救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