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新城大队

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新城大队

发布时间: 2025-03-27 17:25
单位名称 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新城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污染防治执法•生态保护执法•核与辐射安全执法•地下水、农业面源防治执法•开发土地、矿藏生态破坏执法•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执法•流域水保护执法。
住所 西安市新城区长兴路9号
法定代表人 李俊呈
开办资金 21.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7.42万元 181.9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聚焦生态环境安全,紧盯群众反应强烈、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牢牢把握执法尺度,提升执法温度,全面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环境执法工作成效显著,辖区生态环境安全形式平稳可控。(一)工作计划先后制定了《西安市生态环境局新城分局2024年执法工作计划》《西安市生态环境局新城分局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文件,重点对工业企业、医疗机构、汽修、加油站等行业开展执法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对未批先建、未验先投、超标排污、不正常运行污处设施、偷排漏排等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二)工作措施一是坚持制度引领,规范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严格“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制度。更新执法人员库和执法对象信息库建设,明确日常监管以“双随机抽查”为主,有效避免执法扰企情况发生。2024年,共出动执法人620人次,抽查企业260家次,未发现非法处置危险废物和污染物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二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严格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现场检查、询问、案件审理等过程均有影像、文字记录;严格落实重大案件法制审核制度,所有案件均由法制人员审核,并严格落实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相关规定;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所有案件均通过市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把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服务发展体现在环保执法的全过程。二是坚持以战促建,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坚持常态化练兵,以环保大练兵活动为载体,坚持“全年、全员、全过程”练兵原则,常态化开展业务学习,并将实战练兵充分融合到污染源日常监管、专项执法、信访查处等工作中。强化异地练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4批次、10人次参加区县危废交叉检查、关中地区大气监督帮扶,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多岗位、多行业、多要素环境执法能力。参加竞赛比武,积极备战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在执法案卷制作、新执法新技术装备运用、现场检查等方面表现优异,分局取得集体综合三等奖,三位参赛选手荣获个人综合三等奖。三是坚持高效查处,不断提高群众信访满意度。在环境信访投诉工作中坚持“有投诉必查,查必有果”的原则,把环境信访问题的查处作为紧密联系群众、提升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完善、细化信访问题查处工作制度,加大重点信访问题的查处力度,对一些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信访问题,指定专人负责督促整改,实时跟进整改进度,确保做到该查必查、该罚必罚、该改必改,切实做到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本领域。2024年,分局通过各种信访举报平台受理环境信访4600余件,均第一时间查处、回复。(三)工作结果2024年,新城大队聚焦重点严格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效能和素质能力,对标“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任务,扎实开展涉气、水、固废、土、声等10项专项执法行动和“利剑治污”“两打”行动。全年出动执法人员620余人次,检查企业260余家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7件,罚款35.45万元,有效推动辖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取得社会效益大气方面:以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为重点,对辖区工业企业、加油站、汽修等涉气污染源开展检查。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3371辆,超标276辆,均移交交警处理;检查非道路移动继续825台,抽测324台,2台超标;淘汰非道国一以下车辆19台,提前7个月完成全年任务。水方面:对辖区7家涉水工业企业、39家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情况开展常态化检查,未发现污水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噪声方面:严格落实夜间值班制度,全员上岗轮流值班,及时接收夜间投诉信息,快速处理夜间投诉,管控夜间噪音。联合多部门召开辖区高、中考噪声管控会议,暂停夜间施工、渣土清运审批备案,开展夜间施工专项执法行动,还广大考生一片“静土”、“静空”。土壤及危废管理方面:对辖区4家涉土重点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各单位均按照规范严格落实土壤重金属管控要求,未发现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等环境违法问题。开展危废规范化管理检查,共检查34家涉废单位,存在25个立行立改问题,现均已完成整改。核与辐射方面:对全区102家辐射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配合完成新城区2024年辐射应急演练,辐射监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今年还开展了“双打”、“利剑治污”、证后执法、环评三同时、禁限塑等专项执法行动。三、存在问题存在难点:噪声投诉量居高不下。2024年全年查处信访数量4600件,其中噪声投诉量4400件,建筑施工噪声投诉量3450件,同比分别增长3%、3%、12%。原因分析:当前我区各类施工项目35个,长期施工项目28个,其中包括保交楼项目12个,市政施工项目4个,省市重点工程项目3个,噪声投诉主要有夜间混凝土浇筑、夜间装卸材料、夜间道路养护、白天正常施工等4个方面,因此建筑施工噪声投诉是导致噪声投诉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办法举措:一是严格落实夜间值班巡查制度,每周不定期进行夜间巡查整治,严控夜间违法施工扰民行为;二是对施工项目投诉量大的项目,适当减少对该项目的夜间审批,确保降低投诉数量;三是组织召开辖区高、中考噪声管控会议,开展高、中考禁噪专项行动,暂停夜间施工、渣土清运审批备案;四是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宣传,现场向建筑工地管理人员讲解夜间施工注意事项,督促工地文明、规范施工,严禁夜间使用高噪声设备进行施工造成扰民问题。四、下一步打算扎实开展各类环境专项执法行动。制定2025年执法工作计划,扎实开展、水、气、固废、噪声、环评三同时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强化执法监测联动,围绕辖区重点行业及排污要素特点,将执法监测联动融合于日常环境执法、专项执法检查、信访投诉和环境应急等环境监管工作中。全力压降噪声投诉数量。通过严格落实夜间值班巡查制度、减少夜间施工审批、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宣传等方式,减少建筑施工噪声投诉量。组织开展全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加强与环境应急专家及专业公司沟通,结合辖区特点,合理模拟演练场景,科学设定演练脚本,力争达到“演练涉及范围广、参与人员多、情节设置复杂、演练有序有效”的效果。积极备战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活动。所有执法人员全员参与,积极备战,调动执法人员“练发现问题和取证能力、练法律适用和程序遵守能力、练处罚信息运用能力”,全面激活执法队伍,再接再厉,力争2025年再创佳绩。进一步强化审慎包容执法。在保持生态环境执法“严”的主基调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明确七项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一是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执抽查计划;二是对监管对象实施差异化管理;三是严格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制度;四是强化非现场监管方式运用;五是积极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六是坚决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制度;七是积极开展送法入企+帮扶活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