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乾陵博物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收藏、研究、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征集、豋编、保管;文物展览及相关研究、馆藏文物研究、博物馆研究;文物宣传、文物讲解、历史知识普及;乾陵范围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具体的文物保护。 | |
住所 | 乾县永泰公主墓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陈玲芝 | |
开办资金 | 117.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自收自支 | |
举办单位 | 乾陵管理处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54.43万元 | 288.3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和管理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以藏品为本,保护文物守传承。年内先后完成《乾陵司马道西翼马基础抢险加固工程》《乾陵东、西鹊台遗址本体加固保护工程》终验;修改完善《乾陵61蕃臣石像扶正加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实施》等3个项目的方案;完成《乾陵述圣纪碑、无字碑保护性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前准备工作;配合管理处、城关街办完成《乾陵司马道西侧边坡防护工程》《乾陵东、西鹊台遗址环境整治工程》所需土地流转工作;申请《唐永泰公主墓墓道保护修复项目》经费;收集资料编制《乾陵陵园四角阙楼遗址保护展示项目》设计方案,完成《乾陵内城三门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入库、绩效填报和资金申请工作,不断加强遗址保护,赓续文脉传承。与北京师范大学、省文保院合作,继续实施《缪子(μ子)成像技术乾陵应用研究》工作,完成装置运行维护。二、坚持以研究为先,夯实基础促发展。先后参加武则天诞辰1400周年及学术研讨会、全国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多样化传播与实践、考古遗产保护与社会价值传播等6个学术研讨会,不断提升业务研究水平。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全面推进乾陵文化研究及传承工作,完成《乾陵文化研究》(十六)收稿、初审工作及《乾陵优秀历史文化社会教育读本》(共四册)初稿。持续推进《唐乾陵志》编纂,撰写《咸阳印记》乾陵部分资料。三、坚持以社教为引,塑造品牌优服务。全年开展线上线下社教活动46次,其中线下41次,线上5次,参与人数21000余人。利用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喜迎元旦畅游乾陵”“欢乐庆吉祥龙年拓福来”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丰富公众体验。先后与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景德镇大学等高校签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与青龙小学合作,开展青少年讲解比赛,共建小小讲解员培养基地,实现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为配合5A级景区创建,开展“探寻大唐盛世品读中华文明——乾陵暑期研学游”研学活动84场次及“乾县中小学暑期文化展演”10场次,共有来自全县55所高、中、小学6000余名师生参与;接待国外留学生研学活动3场次;完成唐文化学习中心的装修布置,国庆节已正式投入使用,现常态化开展唐文化体验,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结合阙楼遗址及临展策划研发实施“盛世大唐壁上观古”等社教课程,研发设计“匠心工艺壁画临摹”教学教具,升级改版“我是胡服设计师”“文物拼图”等文化体验,不断提升社教活动品质。四、坚持以落实为基,优化陈列设施促提升。持续推进“胡俑展”“懿德太子墓展陈”提升改造;先后新增游客互动、英文标注等设施,建立设计文化墙及“唐风廉韵”廉政研学教育基地文化展示。并在节假日持续开展馆长、专家公益导览导赏活动,全面提升展览展示水平,为游客提供高品质体验服务。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策略,与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合作,持续推进文物外展工作,鉴若止水铜镜、唐彩绘胡人俑等精品文物先后在宜兴市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厦门博物馆等地亮相;先后与中国丝绸博物馆、甘肃陇南市博物馆、宝鸡市周原博物馆、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等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促进文化交流与共享。五、坚持以安全为重,压实责任保平安。严格按照馆藏文物管理制度,联合安保大队开展文物库房安全检查36次,文物稳定性检查228次,完成考古巡查10次,乾陵保护总体规划执行工作4次,发现问题2处,均已上报管理处妥善处理。按时排查安全隐患并建立台账,及时消除发现问题。六、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围绕年度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一定成绩:一是全年开展线上线下社教活动46次,其中线下41次,线上5次,参与人数21000余人。二是开展“探寻大唐盛世品读中华文明——乾陵暑期研学游”研学活动84场次及“乾县中小学暑期文化展演”10场次,共有来自全县55所高、中、小学6000余名师生参与;接待国外留学生研学活动3场次。三是派员参加武则天诞辰1400周年及学术研讨会,提交研究论文10篇,全部录入论文集。四是完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移交我馆的44件(组)文物的信息采集工作。七、目前存在的问题。1、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科技力量薄弱,缺乏保护修复等专业人才。缺乏文物鉴定、保护修复等技术性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不能独立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的科研项目,学术研究能力也较为薄弱。2、随着唐文化学习中心开放及研学活动开展等,现有社教力量不足,亟需配备具有一定讲解基础的人员,并提升社教临聘人员待遇,确保现有社教队伍稳定。八、整改措施。鉴于以上问题,我馆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推动博物馆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招聘、引进、培养具有藏品鉴定、考古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实队伍。二是充实具有一定讲解资历,形象气质佳、综合素养高的教育人员,保障社教研学工作快速推进。三是恳请管理处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升社教临聘人员薪资待遇,确保社教工作顺利推进。九、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级博物馆建设、运行工作。2、加强文化科学研究和文物价值挖掘。完成《乾陵文化研究》(十六)《乾陵优秀历史文化教育读本》的编辑出版及《唐乾陵志》的编纂工作。加强馆际交流,举办高水平学术研讨会议,加大乾陵文化交流及传播。3、加强社会教育活化传承工作。持续开展大唐时尚之丽彩唐装等社教课程、传统节日、优秀文化六进及线上宣传等活动,拓展社教项目、宣传范围,开发配套教材,做好乾陵唐文化学习中心文化体验及研学工作。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专家导览、馆长导赏特色服务。4、加强展陈提升及外展工作。修改完善“西域有来客”胡俑展展陈大纲及形式设计,上报方案并申报资金。配合懿德太子墓管理所做好“懿德太子墓展”陈提升项目施工。配合陕西历史博物馆完成“天下乘风——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等外展工作,积极争取推出原创性临时外展。5、坚守文物安全底线,扎实推动文物保护工作。持续开展《乾陵保护总体规划》修编及执行巡查工作,做好库房及展厅文物稳定性检查,确保文物安全。完成《唐乾陵述圣纪碑、无字碑保护设施项目》及验收工作;实施《乾陵东、西鹊台遗址环境整治工程》。持续推进《唐永泰公主墓墓道保护修复项目》及《乾陵博物馆馆藏壁画保护修复室项目》。修改完善《乾陵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实施准备工作。启动《唐乾陵陵园内城墙四角阙楼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项目》《乾陵陵园内墙保护展示项目》《乾陵陵园西门保护展示项目》设计方案编制工作。上报《乾陵61蕃臣石像扶正加固方案》,申请项目资金,做好项目启动准备工作。继续开展馆藏唐代三彩类文物的修复工作,并进行唐三彩烧制工艺研究。启动馆藏文物等级鉴定工作。配合管理处实施《乾陵司马道西侧边坡防护工程》;配合城关街办进行《乾陵——内城三门环境整治》工程土地流转,按程序启动项目建设招投标,力争项目开工。与北师大、省文保院合作,继续实施《缪子(μ子)成像技术乾陵应用研究》工作,及时收集数据,推动研究进展。新的一年,乾陵博物馆将以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新起点,以乾陵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一体推进文物保护、修复、考古、展览、科学研究,加强文物价值挖掘,拓展社教项目、开发配套教材,促进活化传承,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成功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探索大唐盛世感悟中华文明——乾陵优秀历史文化宣讲系列活动”荣获全国文博社教宣传展示活动创新案例。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